我國首例新造船碳捕集系統交付
產業化應用邁出關鍵一步
更新時間(jian):2025-09-28 16:23
來源:中(zhong)國環境APP
作者: 薛(xue)佳紅(hong) 劉欣
閱讀:459
【谷騰環保網訊】9月27日,我國首例新造船碳捕集系統在山東海運8.2萬噸散貨船“山東鑫盛”輪上正式交付。中船集團七一一所這一突破性成果,標志著我國在船舶碳捕集領域向著產業化應用邁出了關鍵一步,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技術支持。
全流程自主可控,高效低耗適配遠洋航行
本次交付的系統,是國內首個涵蓋“吸收—解吸—壓縮—液化—存儲—過駁”全工藝流程的散貨船碳捕集裝置,由七一一所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船舶碳捕集技術的難點在于如何在空間有限、工況復雜的遠洋船舶上,實現穩定、高效且低能耗的運行。七一一所成功突破了高效吸收劑吸附技術、分區參數控制技術等核心難題。該系統在保持二氧化碳液化率99%、液態二氧化碳純度99.9%的高標準同時,有效降低系統能耗和二氧化碳耗散量,并提升了儲罐存儲能力,有效適配于遠洋船舶復雜運行環境。
捕集的二氧化碳可進一步用于生產甲醇、建筑材料等高附加值產品,形成“捕集—利用—再循環”的閉環,不僅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更能為船舶運營者創造額外的經濟價值。
從改造到新建,為規模化應用奠定基礎
此次交付并非我國船舶碳捕集技術的首次亮相。2024年,七一一所曾成功交付集裝箱船碳捕集改造項目。本次用于新造船的系統,標志著船舶碳捕集技術實現了從“后期加裝”到“源頭設計”的重要迭代。
“這是繼去年交付集裝箱船改造項目后,我們在技術迭代上的又一突破。”項目負責人介紹,新系統特別針對散貨船的船型特點進行了優化設計。在空間布局上更加緊湊集成,在能源管理上更加智能高效,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這種“量身定制”的設計,解決了碳捕集系統與船舶集成的難題,降低了未來在新造船舶上預裝該系統的門檻,為后續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工程實踐基礎。
提供現實減碳路徑,提升綠色產業競爭力
面對國際航運業日益緊迫的碳減排目標,船舶碳捕集技術提供了一條現實的過渡路徑。它可在不改變現有船舶化石燃料動力系統的情況下,有效降低碳排放,具備廣闊的產業化前景和巨大的推廣潛力。
本項目是七一一所和山東海洋集團聯合打造的國產化裝備研發與實船應用的示范項目,是深入貫徹落實“雙碳”戰略的具體實踐。從2023年3月簽署戰略協議,到同年12月簽約全球首個全流程船舶碳捕集合同,再到此次新造船試航交付,雙方合作高效推進,展現了我國在綠色航運技術領域的加速跑。
未來,七一一所將繼續從航運業減碳全局出發,致力于打造涵蓋產品認證、開發、裝船示范的完整技術推廣鏈條,并積極推動船舶碳捕集產品的國際認證和標準建立,不斷提升我國綠色航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