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預計本世紀中葉恢復到1980年之前的水平
我國將在三行業徹底淘汰含氫氯氟烴使用
【谷騰環保網訊】“過去四十年間,中國在推進《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目標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公約建立了全球框架,規范并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的使用,最終促成《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的誕生。中國為履行這些國際協議所作的貢獻,對臭氧層的修復至關重要——如今臭氧層正朝著本世紀中葉實現完全恢復的目標穩步前進。”9月16日,生態環境部召開紀念《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締結40周年暨2025年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紀念大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在會上表示。
全球攜手:臭氧層預計將于本世紀中葉恢復到1980年之前水平
保護臭氧層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關乎全人類的命運,是世界各國肩負的共同使命。
根據議定書近期科學評估,在全球共同努力下,臭氧層預計將于本世紀中葉恢復到1980年之前的水平。同時,實施議定書對減緩氣候變化也做出了重要貢獻。如果沒有實施管控措施,由消耗臭氧層物質所引發的氣候強迫可能高達當前水平的2.5倍。此外,全球締約方通過履行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削減氫氟碳化物,預計到本世紀末最多可避免0.5℃的全球升溫。
“公約通過40年來,各國‘補天’步履不停,成功淘汰99%的消耗臭氧層物質,南極臭氧層空洞不斷愈合。”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副司長胡鑌在會上表示。
作為國際合作的生動范例,議定書獲得了所有聯合國會員國的批準,至今仍是聯合國框架下最成功的多邊合作成果之一,深刻彰顯了全球集體行動對于可持續發展和守護地球家園的核心價值。四十年來,國際社會秉持科學精神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締結并推進議定書實施,通過團結合作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不僅推動了臭氧層的修復,更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公約與議定書也因此成為國際社會踐行多邊主義、共克全球環境難題的典范,其成功實踐印證了科學決策與多邊合作的巨大力量。
中國擔當:累計淘汰超62萬噸消耗臭氧層物質
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和公約、議定書的重要締約方,我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多年來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堅定不移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道,并為促進臭氧層修復和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記者從會上獲悉,在議定書履約框架下,我國綜合運用經濟、技術、法律以及行政等多元化手段,系統推進消耗臭氧層物質淘汰工作,積極引導相關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已累計淘汰約62.8萬噸消耗臭氧層物質生產和使用,占發展中國家淘汰量的一半以上。到2025年底,還將實現9萬多噸的淘汰量。
除了在生產和使用環節嚴格管控,我國多年來始終保持對消耗臭氧層物質非法貿易的高壓打擊態勢,以實際行動堅定履行對議定書的莊嚴承諾。
“在生態環境部統一部署下,中國海關作為國家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辦公室聯席會成員單位,持續強化進出口監管。”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二級巡視員周亞春介紹,“自2021年11月起,我們嚴格落實氫氟碳化物許可證管理制度,依托智慧海關建設,全面加強對企業、產品、物流等數據的大數據分析,實時監測異動情況。通過在海關作業系統中加載參數,實現對受控物質的自動提示與攔截,持續筑牢國門安全屏障。2024年,海關共監管9.78萬噸消耗臭氧層物質出口,以及3250噸含氟氣體進口、40.74萬噸含氟氣體出口。”
據了解,我國海關多年來持續加強執法能力建設,全方位提升消耗臭氧層物質的進出境管理水平。通過加大對重點高風險貨物的查驗力度、強化走私態勢分析研判,并自2020年起持續開展打擊走私專項行動,在打擊受控物質非法貿易方面取得積極成效,有力震懾了ODS走私犯罪行為。
履約新篇:三行業明年7月1日起將提前3年半淘汰含氫氯氟烴
會上,記者了解到2025年是我國持續強化履約工作、推動淘汰和替代的關鍵節點年。一年來,我國緊扣《基加利修正案》履約新要求,深入推進保護臭氧層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在頂層設計方面,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印發實施《中國履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國家方案(2025—2030年)》,為全面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管控、實現國家履約目標提供了行動指南。
在政策法規方面,深入宣傳貫徹新修訂的《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修訂發布《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印發實施《關于嚴格控制氫氟碳化物化工生產建設項目的通知》等,將氫氟碳化物納入履約監管范圍,持續構建全鏈條監管體系。
同時,我國不斷加強監測評估,提升執法效能。積極開展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監測。將消耗臭氧層物質生產、銷售和使用企業納入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的日常執法范圍。在進出口管理上,2024年,共受理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進出口許可審批2.2萬批次,審批出口總量52萬噸,涉及出口目的國180多個,有效防范了貿易風險。
此外,在配額許可管理上,2025年度核發含氫氯氟烴生產配額16.4萬噸,國內使用配額8.6萬噸。核發氫氟碳化物生產配額折合14.6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國內使用配額折合6.5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如期實現國家履約目標。值得關注的是,自2026年7月1日起,我國將在聚氨酯泡沫、擠出聚苯乙烯泡沫和工業領域清洗三個行業,提前3年半徹底淘汰含氫氯氟烴的使用。
當前,全球履約工作面臨諸多挑戰。隨著消耗臭氧層物質全面淘汰進入沖刺階段,各締約方體量不一、管理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基加利修正案》生效后,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履約任務成倍增加,履約資金與技術保障的持續性不足,中小企業的生產線替代改造更是面臨資金與技術的雙重壓力,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全球履約進程。
在此背景下,我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和締約方,將繼續維護好公約和議定書框架機制,堅定奉行多邊主義,恪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與協商一致原則,勇敢直面全球環境治理遭遇的“逆風”和“逆流”,并將與國際社會同心協力,以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行動持續為全球臭氧層保護和氣候治理注入強勁動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