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線索當天就能跨區域聯動
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谷騰環保網訊】跨區域執法,這是打擊固體廢物非法傾倒處置中,讓執法人員頭疼的“老大難”問題。
由于部分地區處置能力不足、“黑灰”利益鏈隱蔽難斷、跨域監管協作機制不暢等因素,導致固廢非法轉移傾倒處置行為屢禁不止,省際、市際交界地帶尤其嚴重。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區及其他有條件的跨省區域要加強聯防聯控,加大跨區域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排查整治力度;加大區域協調力度,推動建立區域之間統一的地方行政處罰標準。”在近日啟動的全國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專項整治行動中,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郭伊均這樣強調。
本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長三角區域已經開始探索制定區域聯防聯控相關規則。“不少經驗來自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他們接到線索當天就能跨區聯動,辦案效率極高。”上海市環境執法總隊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跨域執法已不再是難題。
他們是怎么做到的?記者采訪三地生態環境執法人員,揭秘背后的機制創新與實踐經驗。
“微信發條消息就能辦”
2024年11月,生態環境部公布的二十一批執法典型案例中,5起涉及非法轉移傾倒固廢的案件,有3起來自長三角。辦理這些案件的上海、蘇州、嘉善等多地執法單位被通報表揚。
上海市青浦區生態環境局執法大隊副大隊長馮賓向記者講述了“上海御倉合建材有限公司非法跨省轉移建筑垃圾案”的查處經過。
2024年4月3日,兩艘裝載約1000噸建筑垃圾的船只從上海市青浦區出發,擬運往江蘇省泰興市,途經昆山市周莊鎮時被查獲。船員無法提供固體廢物跨省轉移審批或備案手續,也無法出示建筑垃圾處置許可證。“清明節當天上午接到昆山電話,下午我們就趕到現場,與當地的生態環境、城管、海事等主管部門聯合查辦,兩天后這兩船渣土被安全運回至青浦區內渣土中轉碼頭,并合規暫存。”在馮賓看來,辦案過程并不復雜。
馮賓的手機里,吳江、嘉善以及毗鄰區域的執法同志是“常客”。遇到突發事件只需要一個電話或一條微信消息,各方就能迅速響應,不需要經過復雜的審批流程。“溝通很順暢。”這是記者采訪過程中多位執法人員的共識。
這種高效協作并非一日之功。記者了解到,他們彼此之間的聯接要追溯至6年前。
2019年11月,上海市青浦區、蘇州市吳江區、嘉興市嘉善縣,這“兩區一縣”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示范區的目標是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共贏,打破行政壁壘,聚焦一體化制度創新,建立有效管用的一體化發展新機制。
在生態環境執法領域,一場地域有界、環境無界的區域聯動探索就此展開。
“哨子一吹,大家集合”是如何做到的?
太浦河,一條流經青浦、吳江、嘉善三地的人工河,曾是跨域水污染防治的焦點,也催生了三地聯防聯控的初步實踐。“聯防聯控的需求最初源于水源地共保聯治。”馮賓告訴記者,當時跨區域聯動執法主要針對單一環境要素,隨著聯防聯控機制形成,各條線工作都受益于此。
如今“哨子一吹,大家集合”的快速響應機制,得益于一份關鍵文件——《兩區一縣環境執法跨界現場檢查互認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2020年5月20日,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嘉善分局、吳江區生態環境局、青浦區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方案》,明確提出統一指揮調度、統一隊伍建設、統一檢查程序、統一執法力度和統一自由裁量的“五統一”原則,旨在實現信息互通、結果互認。
組織架構上,成立統一執法工作協調聯絡組,三地生態環境分局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協調聯絡組下設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隊,從3地抽調骨干人員(編制關系不變)。制定年度工作計劃,組織開展統一執法工作,綜合執法隊負責人由3地相關負責人輪流兼任。
《方案》詳細規定了互認范圍、檢查方式、檢查程序、工作保障等事項。例如,在互認范圍中建立執法人員和執法范圍兩張清單,經授權的執法人員有權實施跨界檢查,檢查過程中制作的現場勘察記錄、取得的影像資料和監測數據等相關證據可以作為實施行政處罰依據;檢查方式分為聯合檢查和抽查檢查,聯合檢查由異地執法人員擔任組長,屬地配合,遇到違法證據無法固定、可能滅失的情況,要求及時通知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到場;在證據移送方面規定,檢查人員應當在發現問題3個工作日內,將證據材料以綜合執法隊名義移送屬地生態環境部門,被移送地生態環境部門應給予處理結果書面反饋。
《方案》還明確,對于推諉扯皮、敷衍應對,造成不利影響的單位和個人嚴肅問責;對工作中表現突出,作出杰出貢獻的單位或個人給予獎勵、表彰先進。
在吳江區一位執法人員看來,機制建立起步早是三地區域聯動的優勢,而機制建立之后的工作同樣關鍵。
“我記得第一次參加互查時,是上海青浦的同志到吳江來查一家玻璃制造企業,主要煉制玻璃原料。他們介紹青浦的企業是對已經成型的玻璃進行加工,我們通過交流了解了這一產業上下游的特點和差異,這些知識和經驗特別有價值。”吳江區生態環境執法人員介紹,三地定期組織的聯合檢查、交叉執法等行動,增進了彼此的了解。
“我們還簽署了支部共建協議書,三地經常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案件經驗交流分享會。聯建活動非常豐富,舉辦過足球賽,去年還組織了健康跑,三地同志都很樂于參加。”嘉善縣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隊綜合科科長顧德鴻表示,頻繁的互動讓三地執法人員不斷增進默契與信任,這為辦案響應及時、提高查處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記者翻閱資料發現,5年間,相關區域聯動機制還在不斷完善。2023年9月,三地聯合印發執法事項目錄清單,清理了無實施必要、交叉重復執法事項;同年,三地印發企業環保培訓學校實踐基地建設方案,旨在打造一批可用、可復制的實踐培訓基地。
三地吸取這些聯動經驗,結合自身地域特點,還分別與其他毗鄰地區建立聯動機制。例如,蘇州吳江與湖州南潯建立“信息聯通、執法聯動、糾紛聯處、會議聯席”的“四聯”機制,在兩地交界處設立環保社會監督員、調解員,及時互通跨界生態環境污染問題、跨界突發環境事件,調解各類跨界糾紛,實現“小事不出界、矛盾不上交、邊界無大事”。
打擊固廢非法傾倒處置成為區域聯動新重點
此次全國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專項整治行動,計劃用3年時間,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集中整治,遏制非法轉移傾倒處置固體廢物高發態勢。此前,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還發布了《關于開展2025—2027年長江經濟帶“清廢行動”的通知》和《嚴厲打擊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工作方案(2025—2027年)》。
生態環境部的密集部署體現出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專項整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長三角地區迅速響應。
滬蘇浙聯合執法現場。陸施健供圖
2024年,滬蘇浙生態環境執法部門組織開展了打擊固體廢物跨省非法轉移專項執法“百日行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亂象。同年8月,在“百日行動”基礎上,滬蘇浙繼續開展生態環境聯合執法專項行動。據悉,這是近年來滬蘇浙首次以省級生態環境部門牽頭開展的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聯合執法行動。行動采取“省級統籌指導、市級組織部署、縣級具體參與”模式展開,檢查范圍包含10個地區內飲用水水源地、沿江岸線、城郊結合部、省域交界處等環境敏感度高、生態脆弱、監管存在盲區的區域。
“近兩年,青吳嘉三地對固廢污染防治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基于之前已經打下的區域聯動基礎,在執行打擊固廢非法傾倒處置任務時更為順暢。”吳江區生態環境執法人員告訴記者,除了省級層面行動,青吳嘉三地也各自開展了相關行動。
以吳江區為例,上海建筑垃圾等固廢轉移的第一站往往就是吳江,吳江區一方面與上海加強互查,通過與交通、城管、公安部門密切合作,設立智慧監管卡口,高效查處并移送相關案件;另一方面,進一步打通交界地區的行政壁壘。“開展長江經濟帶‘清廢行動’時,有些任務由省級衛星中心派發下來,但衛星研判的精度大概有20公里,有可能出現屬地判斷失誤,從而導致任務派發錯誤。倘若發現錯誤,一般流程是區縣向市局匯報、市局向省級申請重新派發、省級進一步匯報或核查,層層申報容易延誤取證甚至線索滅失。但在吳江不需要這么麻煩,可以直接聯系對方屬地,如果是交界區域就立刻開展聯合檢查。”吳江區生態環境執法人員介紹。
長三角正積極探索更高層級的區域聯動
青吳嘉三地雖然保持著良好的聯動,但尚未針對打擊固廢非法傾倒處置制定單獨的規則或標準,一些工作方式和經驗是多年來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還未提煉上升至制度層面。并且,青吳嘉執法工作的有效調度,原因之一是區域范圍較小,總體可控性較高。
而站在兩省一市的層面,區域協調的難度陡增,相關規則和制度急需明確。
“曾經我們收到外省市移送過來的線索,有不少都是3個月以上甚至超過了半年,這時候再去查,可能工地都不在了。”上海市環境執法總隊一位負責人說,由于層層審批、跨部門轉接等原因,導致線索移送時效性較差,讓執法出現明顯滯后性。
移送證據標準不明確同樣制約著長三角區域聯動。據執法人員介紹,通常移送的線索僅有運輸建筑垃圾的車牌號碼,或附有駕駛員手機號碼,缺少涉案固體廢物基本信息、車輛基本信息和行車軌跡等認定違法行為的關鍵證據。此外,違法行為人反偵查意識強,不接聽陌生號碼、拒絕接受調查情況普遍存在。
記者獲悉,長三角區域正在探索試行《固體廢物領域生態環境違法線索移送工作規程》,由上海市環境執法總隊牽頭擬定。“我們擬定這套規則時,目標很明確——哪里卡殼,就解決哪里。比如原來大家不確定非法跨省傾倒,到底是傾倒地管還是源頭地管?我們在移送規則中明確,(管轄)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的,由違法行為發生地行政管理部門依據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的職責分工進行查處。”一位參與擬規的執法人員說。
移送路徑、標準、時效、線索處置等均在這套移送規則中予以明確。例如,違法線索初步調查情況,應載明線索來源、查獲情況、嫌疑人基本情況;涉案固體廢物類型、產生源頭、轉移量和最終去向;可包含涉案運輸車輛、船舶基本信息及行駛軌跡、駕駛員和負責人基本信息等。又如,生態環境部門應在發現固體廢物領域需移送違法線索10日內啟動移送程序,15日內完成移送。
此外,去年5月,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規則》,從根源上破解了同案不同罰等問題,有效推動了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執法統一。
“我們期待示范區的生態環境執法工作進一步融合聯動,多年經驗能盡快上升為體制機制,為更大范圍的聯防聯控貢獻智慧。”多位一線執法人員如是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