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電碳足跡量化路徑被國際采納為推薦核算方法
【谷騰環保網訊】“水電碳足跡因子已得到IPCC(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水電能源工作組首席專家Amit Kunar的肯定。”7月10日,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召開的《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5》新聞發布會上,中電聯規劃發展部副主任張晶杰向本報記者介紹說,“我國水電碳足跡量化路徑被采納為國際水電碳足跡核算的推薦方法。”
今年1月21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中國2023年全國電力平均碳足跡因子及煤電、氣電、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光熱發電、生物質發電、輸配電碳足跡因子。這是我國首次發布中國電力碳足跡因子。
據了解,我國發布的多項碳足跡因子可與國際數據同比甚至優于國際碳足跡數據。以水電碳足跡因子為例,在碳足跡量化結果方面,現階段我國水電碳足跡量化結果為0.0143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千瓦時,顯著低于國際水電案例的中位值,即0.0185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千瓦時。
“中國電力碳足跡因子發布與持續更新是國家構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生態環境部提出的‘中電聯常態化開展電力碳足跡因子工作’的要求,我們繼續完善電力碳足跡標準體系,修訂火電統計指標體系標準,構建電力碳足跡數據庫,推進電力碳足跡成果國際互認,擴大國際影響力。”張晶杰說。
據介紹,在2023年電力碳足跡因子發布后,目前碳足跡因子工作取得了以下實質性進展。
在電力碳足跡因子核算方面,按照生態環境部關于電力碳足跡因子常態化更新工作要求,綜合考慮國家政策、國際規則、電力企業需求等因素,中電聯組織企業進一步豐富了案例數據,加強了數據迭代,細化了不同電力因子品類,按照煤電、氣電、水電、核電、風電(海上風電和陸上風電)、光伏發電、光熱發電、生物質發電、輸配電(含線損和不含線損)及全國電力平均碳足跡因子等類型,正在加快測算2024年電力碳足跡因子,擬在今年9月發布。
在電力碳足跡核算方法標準化方面,中電聯正在加快制定電力產品碳足跡系列標準。目前,已完成《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 燃煤發電/燃氣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光熱發電》等7項(第一批)國家標準計劃項目立項,正在抓緊編制中英文標準。此外,今年5月1日,9項電力產品碳足跡團體標準已正式實施,這些團標對功能單位、系統邊界、階段劃分、取舍原則、數據質量等相關技術要求都作出了規范。系列標準遵循國內國際碳足跡規則,為因子核算提供了標準化支撐。
在數據庫建設方面,電力碳足跡數據庫建設已經啟動,已納入電力領域碳足跡核心數據、關鍵信息等;建立健全電力碳足跡統計制度,探索將碳足跡相關指標納入各相關專業統計調查制度,逐步形成電力碳足跡關鍵指標統計常態化機制;支撐國家碳足跡因子數據庫建設,發揮行業數據庫的補充銜接作用,推進數據庫互聯互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