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廢舊手機、電腦,如何讓人們不再擔心數據安全問題?
更新(xin)時間(jian):2025-02-07 09:37
來(lai)源:中(zhong)國環境報
作(zuo)者: 丘焱倫
閱讀:578
【谷騰環保網訊】消費電子產品更新迭代速度日益加快,報廢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數量越來越多。據報道,我國平均每年產生6億至7億部廢舊手機,“十四五”時期,我國手機閑置總量將達到60億部。廢舊手機、電腦的儲存器(硬盤)存儲著大量個人信息,即使經一般數據刪除或格式化處理后,仍有可能通過技術手段恢復。很多人因為擔心數據安全問題,只好把廢舊手機、電腦硬盤留在家中。
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隨之產生的廢舊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也將劇增。如何安全回收、妥善處理廢舊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讓老百姓更安心、更省心,既是資源環境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筆者建議,從多方面入手,消除信息安全隱患,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確保信息安全。廢舊手機、電腦回收利用交易鏈條長、交易層級多,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建議制定完善廢舊手機、電腦回收利用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回收機構責任,規范回收處置協議和違約條款,積極探索有效模式,切實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強化政府監管,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維護個人隱私和合法權益。
完善服務機制,暢通回收渠道。研發深度數據清除技術,徹底清除數據,保護數據安全,消除用戶后顧之憂。實行保密回收方式,制作專門的回收袋(箱),用于封裝廢舊手機、電腦,當面交付,當面封簽,保護個人信息和隱私。運用“互聯網+”,在手機商場、電信運營商營業部、郵政快遞或社區居委會等地設置回收點。強化線上線下協同,居民掏出手機,打開電商平臺或回收機構微信小程序、APP,一鍵下單預約,上門服務。此外,還可采取郵寄等方式,讓回收更加便捷。
完善反饋機制,讓委托處理人安心。信息化手段為過程監控提供了可能,建議參考快遞行業管理模式,實行以“一物一碼”管理,實現數據可追溯性。委托處理人可通過信息平臺實時查詢了解狀態信息,對回收、拆解、處置實施全程監控和管理。完成處置后,回收機構及時向委托處理人反饋信息,提交隱私清除和處置報告。
完善激勵機制,倡導綠色低碳生活。規范定價標準,完善估價系統,價格公開透明,公平交易,推動廢舊手機、電腦回收利用市場穩健發展。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和個人碳減排賬戶,實行個人碳足跡積分管理,每完成一件物品的回收利用,將據實賦分并記錄在個人碳減排賬戶。碳積分可用于兌換普惠商品或服務,從而形成綠色低碳行為的正向引導機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