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廢品回收行業健康發展
【谷騰環保網訊】廢品回收有利于促進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和資源利用、保護生態環境,助推循環經濟和綠色發展,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但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廢品回收站場地條件先天不足,經營者環境、安全意識薄弱,存在環境和安全風險隱患。根據“貴州消防”微信公眾號的消息,某地3個月內有3個廢品回收站發生火災。因此,必須規范廢品回收行業的運營監管,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提升行業標準。很多廢品回收站點建成時間較長,硬件設施條件較差,一些地方甚至成為“城中村”臟亂差的典型,急需加以改進。建議根據廢品回收站規模、回收品種等情況,從場地選址、硬件條件、人員配備、運營管理、退出機制等方面著手,聚焦布局合理、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等要求,提升廢品回收站建設運行標準。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為行業發展注入活力。
優化網點規劃。加強回收體系和回收網絡建設,根據區域特點、居住人數等要素,編制再生資源建設空間布局規劃,避免回收站“遍地開花”。對現有的廢品回收網點,對標對表行業標準,符合要求的,予以保留;經整改可以達到要求的,給予一定時間整治提升;對存在選址敏感等問題,或整改達不到要求的,堅決關停,優勝劣汰。
壓實主體責任。廢品回收經營主體要建立健全環境、安全生產責任制,合法合規經營,主動提升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按要求配備管理人員,并進行環境保護、消防安全等教育培訓。嚴格按照核準的品種范圍回收廢品,未經許可,不得從事鉛酸電池、廢機油、廢有機溶劑等危險廢物回收。按規定配備充足有效的消防滅火器材,主要負責人定期開展環境、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確保第一責任人責任落到實處,嚴防事故發生。設置環境安全信息公示欄,包括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環保員的姓名、照片、聯系電話以及回收物品類別等信息,在廢品回收站顯著位置公示,強化公眾監督。
理順監管機制。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商務部門是再生資源回收的行業主管部門,供銷社負責廢品回收站的日常管理,生態環境部門負責對再生資源回收過程中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市場監管、應急管理、消防、公安等部門依職責對廢品回收站實施監管,鄉鎮(街道)對廢品回收站實施屬地管理。建議理順分工協作工作機制,避免部門各自為政。探索實施違法行為記分管理制度,提升經營主體法律意識、環境意識、安全意識。發揮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協會行業自律性組織作用,制定并監督執行行業自律性規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服務市場和溝通協調的作用,當好行業高質量發展推手。
優化回收服務。運用“互聯網+”線上線下協同,“固定點+回收車”移動上門服務,打造廢品回收“半小時”服務圈,提升回收服務便捷性、規范性。移動回收車回收的廢品直接送往指定企業處理,實現日收日清,減少廢品貯存帶來的二次污染問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