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干清糞工藝治理畜禽養殖污染
【谷騰環保網訊】按照《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將畜禽糞污作為農用有機肥進行還田利用,是治理畜禽養殖污染問題的根本出路,也是治本之策。
畜禽糞污主要有固體廢物和液體廢物兩類。固體廢物主要有畜禽糞便、沼渣等。液體廢物是指養殖場產生的廢水,其COD、總氮、總磷、懸浮物等濃度都很高,處理難度較大。但如果這類廢水在符合技術規范的要求下進行無害化處理,再作為農用有機肥還田利用,既能壓縮養殖場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又能降低廢水處理成本,還能增加土壤肥力。
根據《關于進一步明確畜禽糞污還田利用要求強化養殖污染監管的通知》,畜禽糞污的處理應根據排放去向或利用方式的不同執行相應的標準規范。
對消納土地充足的養殖場,糞污還田利用具體要求應符合《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畜禽糞便還田技術規范》,采用合理的發酵工藝對糞污進行無害化處理,確保沼液完全發酵,各項指標達到規定要求,即可作為肥料還田利用。配套土地面積應達到《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測算技術指南》要求的最小面積,周邊有足夠土地能夠消納全部的沼液、沼渣,而且養殖場應位于非環境敏感區,周圍的環境容量要大。
對消納土地不足的養殖場,糞污經處理后排放的,應符合《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地方有關排放標準。用于農田灌溉的,還應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這里應該注意糞污還田和農田灌溉的區別。糞污還田是指糞污經過發酵腐熟等無害化處理達到相關技術規范,即可直接作為肥料澆灌田地。農田灌溉是指污水經過預處理和生化處理,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后,作為灌溉用水外排農田。我國鼓勵并支持養殖場建設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原環評批復為達標排放的,可以變更環評,將糞污處理方式更改為資源化利用。
實現農田灌溉的難點在于COD的去除,這主要跟養殖場產生廢水的源頭水質,即清糞方式有很大關系。干清糞模式用水量最少,產生廢水的COD濃度通常小于5000mg/L;水沖式清糞工藝的日常管理比較方便,但用水量較大,產生的廢水水質較差,COD濃度通常上萬,處理難度較大;水泡式清糞模式的用水量介于干清糞與水沖糞之間,產生的廢水水質最差,處理難度最大。
達標排放需要考慮COD、總氮、總磷、懸浮物的降解,所以收集端應盡量干清糞,以降低廢水量及污染物濃度,中間預處理保證固液分離效果,常規生化段應保證污染因子的處理效果,末端深度處理再設置消毒工藝,以實現穩定達標。農田灌溉的基本思路與達標排放類似。因此,國家相關規范要求,新改擴建的畜禽養殖場宜采用干清糞工藝;現有采用水沖、水泡清糞工藝的養殖場,應逐步改為干清糞工藝。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華東督察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