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炸街”怎么治?
【谷騰環保網訊】凌晨時分,家住某城市主干道附近的居民再次被機動車“炸街”產生的噪聲驚醒。雖然已多次向相關職能部門投訴,但噪聲問題并未得到徹底解決。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和道路建設的加快,各種大排量以及改裝機動車的數量有所增加。為了追求瞬時加速的刺激感,這些車大多在深夜出沒,駕駛者猛踩油門時往往伴隨著刺耳的發動機轟鳴聲,讓不少居民深受滋擾,已成為很多城市的頑疾。
機動車“炸街”既存在交通安全隱患,又產生噪聲污染,已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國合計受理交通運輸的噪聲投訴舉報約16.84萬件,其中機動車“炸街”噪聲投訴占比較高。
我國噪聲污染防治法明確規定,機動車“炸街”噪聲污染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照有關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規處罰。然而,筆者發現,在執法實踐中,機動車“炸街”噪聲污染治理還存在三大難題。
法律依據有待完善。目前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大多針對非法改裝的違法行為對車主進行行政處罰。但一些未經改裝的大功率機動車,如槽罐車等,瞬間加速噪聲也較大,容易“炸街”。但相關法律法規并未對非改裝車輛的噪聲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因而監管困難。
監管存在漏洞。目前我國尚未將機動車加速行駛時產生噪聲納入機動車定期檢測項目,因此車主和監管部門并不清楚哪些車容易“炸街”、哪些車是監管重點對象。僅依靠在路上抓現行的方式,很難全面有效監管。
取證困難。機動車“炸街”發生的時間、地點不固定,產生的噪聲瞬間即逝。從投訴到執法部門趕赴現場,違法行為大多已結束。同時,道路噪聲源復雜,外在干擾因素多,機動車“炸街”噪聲量難以準確測定。
與大氣、水、土壤等污染物相比,“炸街”噪聲污染已成為治理短板,亟須加強。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加強地方立法。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地方機動車噪聲排放標準,將所有的機動車納入監管范圍。上海市早在2018年就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機動車噪聲污染治理工作的通告》,明確要求全天禁止噪聲超過80分貝的9座以下客車在上海市道路(高速公路除外)行駛;21時至次日7時,禁止噪聲超過80分貝的摩托車在上海市道路行駛;如有違反,將處罰款200元、記1分。這則通告以噪聲排放結果為依據,明確超標限值,值得各地借鑒。
完善定期檢測制度。我國機動車實行定期檢測制度,檢測項目主要包括安全和尾氣排放兩個方面。各地可制定不同類型的機動車,尤其是大功率、負載重、改裝車、跑車等機動車的瞬間加速噪聲限值,并逐步將噪聲納入機動車定期檢測項目,噪聲檢測超標的車輛不得通過機動車年檢,從源頭控制噪聲超標的機動車上路行駛。同時,定期向社會公布噪聲定期檢測的結果,鼓勵車主購買噪聲檢測值較低的機動車。
提升監測能力。針對噪聲現場監測較難的問題,各地應著力提高噪聲檢測的智能化水平,在學校、居民區、醫院等噪聲敏感區域加裝交通噪聲在線監測儀,對交通噪聲進行實時監測,并將監測結果在現場通過大屏幕顯示,提醒車主文明行駛。各地還應加大科技投入,加強執法裝備建設,開發攜帶方便、操作簡單、分析測定準確的噪聲監測設備,以便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日常路面執法時,同步進行噪聲監測。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