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白洁少妇系列h,小小水蜜桃免费影院,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媒體/合作/投稿:010-65815687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發郵件

 為助力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谷騰環保網隆重推出《環保行業“專精特新”技術與企業新媒體傳播計劃》,七大新媒體平臺,100萬次的曝光率,為環保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帶來最大傳播和品牌價值。

    
谷騰環保網 > 新聞信息 > 正文

國家標準《市政工程術語標準(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更新時間:2022-10-14 10:46 來源:住建部 作者: 閱讀:6129 網友評論0

 【谷騰環保網訊】10月12日,住建部官網發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國家標準《市政工程術語標準(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標準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起草,旨在統一我國市政工程建設的基本術語和定義,實現專業基本術語的標準化。

 本標準適用于給水工程、排水工程、燃氣工程、供熱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間利用的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管理。

 本標準未納入的與給水工程、排水工程、燃氣工程、供熱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間利用相關的術語,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國家標準《市政工程術語標準(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19年度工程建設規范和標準編制及相關工作的通知》(建標函〔2019〕8號),我部組織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起草了國家標準《市政工程術語標準(征求意見稿)》(見附件),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有關單位和公眾可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

1.電子郵箱:yangxue@smedi.com

2.通信地址:上海市楊浦區中山北二路901號1號樓10樓;郵政編碼:200092。

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2年11月10日。

附件:《市政工程術語標準》(征求意見稿)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2022年10月10日

市政工程術語標準

征求意見稿

1總則

1.0.1為統一我國市政工程建設的基本術語和定義,實現專業基本術語的標準化,制定本標準。

 1.0.2本標準適用于給水工程、排水工程、燃氣工程、供熱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間利用的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管理。

 1.0.3本標準未納入的與給水工程、排水工程、燃氣工程、供熱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間利用相關的術語,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

2基本術語

2.1一般術語

2.1.1給水工程watersupplyengineering

原水取集、輸送、處理和成品水供配的工程。

2.1.2排水工程sewerage

收集、輸送、處理、再生和排放污水和雨水的工程。

2.1.3燃氣工程gasengineering

燃氣廠站、輸配管網、燃具和用氣設備的建設與運行維護的總稱。

2.1.4供熱工程heatingengineering

生產、輸配和應用熱能的工程。

 2.1.5地下空間開發利用undergroundspac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

對地下空間的利用進行研究策劃、規劃設計、建造、使用、維護和管理等各類活動與過程的總稱。

2.1.6水量waterquantity

水的體積數值。

2.1.7水質waterquality

水的物理、化學、生物學等方面的性質。

2.1.8地表水surfacewater

存在于地殼表面、暴露于大氣的水。

2.1.9地下水groundwater

存在于地殼巖石裂縫或土壤空隙中的水。

2.1.10設計規模designscale

設計目標年限內應達到的生產能力。

2.1.11設計流量designflow

構筑物、設備或管渠在設定工況下的流量。

2.1.12設計壓力designpressure

1給水排水和供熱工程中,指設計中采用的作用在管道或設備內壁的最大瞬時壓力。

2燃氣工程中,指在設計溫度下用于確定管道或容器的最小允許壁厚的壓力值。

2.1.13工作壓力workingpressure

在正常工作狀態下,介質作用于管道、容器或設備的最大持續壓力。

2.1.14最大工作壓力maximumworkingpressure

在正常工作狀態下,管道、容器或設備允許承受的最大壓力。

2.1.15設計溫度designtemperature

用于設計計算的溫度值。

2.1.16工作溫度workingtemperature

在正常工作狀態下,工藝系統內的介質溫度或環境溫度。

2.1.17介質溫度mediatemperature

工藝系統內介質的溫度。

2.1.18環境溫度ambienttemperature

在正常工作狀態下,工藝系統所在環境的溫度。

2.1.19設計工作年限designworkinglife

設計規定的管道、結構或構件等不需要大修即可按其預定目的使用的時間。

2.1.20管道pipe

用于輸送液體、氣體等的封閉通道。

2.1.21覆土深度covereddepth

埋地管渠、管溝或地下建筑結構頂部至地表的垂直距離。

2.1.22埋設深度burieddepth

1給水排水工程中,埋地管渠內底至地表的垂直距離。

2供熱工程中,管溝敷設時管溝墊層底部或直埋敷設時保溫結構底部至地表的距離。

3城市地下空間利用中,從建筑物基礎底面至地表的垂直距離。

2.1.23管道附屬設施pipeauxiliaries

為滿足管道正常運行和維修需要而附加設置的構筑物的總稱。

2.1.24檢查井manhole,inspectionwell

連接上下游管道并供養護工人檢查、維護或進入管內的構筑物。供熱工程中又稱檢查室。

2.1.25環狀管網looppipenetwork

管道相互接通而形成環狀的管網布置形式。

2.1.26枝狀管網branchpipenetwork

干管和支管接通形成樹枝狀的管網布置形式。

2.1.27氣蝕cavitation

輸送過程中液體的最低壓力小于其臨界壓力所產生的氣泡,對金屬內表面撞擊而產生坑疤的侵蝕過程。

2.1.28安全水封safetywaterseal

1給水排水工程中,有一定高度的水柱,防止排水管中氣體溢出的裝置。又稱水封。

2燃氣工程中,安裝在調壓站出口管線上,當壓力超出允許范圍時自動放散燃氣的水封裝置。

3供熱工程中,凝結水回收系統中利用水柱靜壓頭起防超壓、隔氣和溢水作用的安全裝置。

2.1.29泵房pumpinghouse

設置水泵機組和附屬設施用以提升液體而建的建筑物或構筑物。

2.1.30泵站pumpingstation

泵房和配套設施的總稱。

2.1.31曝氣aeration

通過水和空氣接觸,進行溶氧或散除水中溶解性氣體和揮發性物質的過程。

2.1.32沉淀sedimentation,settling

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懸浮物的過程。

2.1.33消毒disinfection

使病原體滅活的過程。

2.1.34深度處理advancedtreatment

為達到更高的處理目標,在常規或二級處理后設的處理單元。

2.1.35污泥sludge

原水、污水和廢水凈化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半固態或固態物質,不包括柵渣、浮渣和沉砂池砂礫。

2.2給水工程

2.2.1給水系統watersupplysystem

由給水工程各關聯設施所組成的總體。

2.2.2集中式供水centralizedwatersupply

自水源集中取水,處理后通過輸配水管網送到用戶或公共取水點的供水方式。

2.2.3小型集中式供水smallcentralizedwatersupply

設計日供水量在1000m3以下或供水人口在1萬人以下的集中供水方式。

2.2.4分散式供水decentralizedwatersupply

用戶分散地從水源取水,未經任何處理或僅有簡易設施處理的供水方式。

2.2.5二次供水secondarywatersupply

 當民用和工業建筑生活飲用水對水壓、水量的要求超出城鎮公共供水設施供水管網能力時,通過儲存、加壓等設施經管道供給用戶的供水方式。

2.3排水工程

2.3.1雨水系統stormwatersystem

 下滲、蓄滯、收集、輸送、處理、利用和排放雨水的設施以一定方式組合成的總體,涵蓋從雨水徑流的產生到末端排放的全過程管理及預警和應急措施等。

2.3.2污水系統sewagesystem

 收集、輸送、處理、再生和處置城鎮污水的設施以一定方式組合成的總體,涵蓋從污水產生到末端排放的全過程管理。

2.3.3排水體制seweragesystemtype

在一個區域內收集、輸送污水和雨水的方式,有合流制和分流制兩種基本方式。

2.3.4分流制separatesystem

分別用雨水管渠和污水管道收集、輸送雨水和污水的排水方式。

2.3.5合流制combinedsystem

用同一管渠系統收集、輸送雨水和污水的排水方式。

2.3.6海綿城市spongecity

 通過城市規劃、建設的管控,從“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著手,綜合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技術措施,有效控制城市雨水徑流,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使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抵御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理念和方式。

2.3.7排水工程設施seweragefacilities

排水工程中管道、構筑物和設備等的總稱。

2.3.8旱季設計流量maximumdryweatherflowrate

晴天時最高日最高時的城鎮污水量。

2.3.9雨季設計流量wetweatherflowrate

降雨時旱季設計流量和截流雨水量的總和。合流制的雨季設計流量就是截流后的合流污水量。

2.4燃氣工程

2.4.1燃氣gas

符合相應的質量要求,供給居民生活、商業、建筑采暖制冷、工業企業生產和燃氣汽車的氣體燃料。

2.4.2燃氣系統gassystem

用于燃氣儲存、輸配和應用的場站、管道、用戶設施及人工煤氣生產等組成的系統。

2.4.3燃氣設施gasfacilities

用于燃氣生產、儲存、儲配和供應的建(構)筑物、設備、管道及其附件等單元。

2.5供熱工程

2.4.1集中供熱districtheating

 在一個或多個熱源集中生產熱能,通過供熱管網向城鎮或城鎮部分地區熱用戶供應熱能的方式,又稱區域供熱。

2.4.2分布式供熱distributedheating

熱源設置在熱用戶附近,通過供熱管網向單一熱用戶或小范圍的多個熱用戶供應熱能的方式。

2.4.3熱電聯產cogeneration

熱電廠同時生產電能和可用熱能的聯合生產方式。

2.4.4供熱設施heatingfacilities

生產、輸配和應用熱能的各種設施及其附屬裝置。

2.4.5供熱系統heatingsystem

由供熱設施、控制軟件、操作規程、管理制度等組成,具備供熱功能的有機整體。

2.6城市地下空間利用

2.5.1地下空間undergroundspace

在地表以下,自然形成或人工開發的空間。

2.5.2地下空間資源undergroundspaceresource

已有的和潛在的可利用地下空間的總稱。

2.5.3城市地下空間urbanundergroundspace

城市規劃區內的地下空間。

2.5.4地下空間功能undergroundspacefunction

地下空間所具有的特定使用目的和用途。

2.5.5城市地下空間設施urbanundergroundfacilities

在地表以下規劃建設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設施或系統。

2.5.6城市地下基礎設施urbanundergroundinfrastructure

城市地下建設的,城市運行和發展所必需的基礎性設施。

3給水工程

3.1一般術語

3.1.1生活飲用水drinkingwater

供人生活的飲水和用水。

3.1.2綜合生活用水demandfordomesticandpublicuse

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及公共建筑和設施用水的總稱。

3.1.3居民生活用水waterforresidentialdomesticuse

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包括飲用、洗滌、沖廁、洗澡等。

3.1.4公共建筑用水waterforpublicuse

公共建筑所需用的水,包括機關、部隊、學校、醫院、商業、文體場所等。

3.1.5工業企業用水waterforindustrialenterpriseuse

工業企業生產和職工生活所需用的水。

 3.1.6澆灑道路(廣場)用水street(square)flushingdemand,roadwatering

道路(廣場)養護、清洗、降溫和消塵等所需用的水。

 3.1.7綠地用水greenbeltsprinkling,greenplotsprinkling

公共綠地等所需用的水。

3.1.8消防用水waterforfirefighting

撲滅火災所需用的水。

3.1.9供水量supplyingwater

供水單位所輸出的水量。

3.1.10用水量waterconsumptionperperson

用戶消耗的水量。

3.1.11未預見用水量unforeseendemand

給水系統設計中,對難于預測的各項因素而預留的水量。

3.1.12漏損水量leakage

在輸配過程中漏失的水量。

3.1.13自用水量waterconsumptioninwaterworks

水廠用于生產工藝過程和其它用途所消耗的水量。

 3.1.14城鎮綜合用水定額urbancomprehensivewaterconsumptionnorm

 平均單位用水人口所消耗的城市用水量,即城鎮用水總量除以用水總人口。其計量單位通常以L/(人•d)表示。

 3.1.15平均日供水量averagedailyoutput,averagedailysupplyingwater

一年的總供水量除以全年供水天數所得的供水量。

 3.1.16最高日供水量maximumdailyoutput,maximumdailysupplyingwater

年內最大的一日供水量。

3.1.17日變化系數dailyvariationcoefficient

最高日供水量與平均日供水量的比值。

3.1.18時變化系數hourlyvariationcoefficient

最高日最高時供水量與該日平均時供水量的比值。

3.1.19最小服務水頭minimumservicehead

配水管網在用戶接管點應維持的最小水頭。

3.1.20大用戶largeusers

用水量較大并對市政供水管網運行管理影響較大的用戶總稱。

3.1.21前池suctionintankcanal

連接進水管渠和吸水池(井),使進水水流均勻進入吸水池(井)的構筑物。

3.1.22進水流道inflowrunner

為改善大型水泵吸水條件而設置的連接吸水池和水泵吸入口的水流通道。

3.2給水系統

3.2.1區域供水regionalwatersupply

跨地域界限,向多個城鎮和鄉村統一供水的方式。

3.2.2分區供水zonedwatersupply

對不同區域實行相對獨立供水的方式。

3.2.3分壓供水differentialpressurewatersupply

根據地形高差或用戶對管網水壓要求不同,以不同供水壓力分系統供水的方式。

3.2.4分質供水dualwatersupply

根據用水水質的不同要求,以不同供水水質分別供水的方式。

3.2.5應急供水emergencywatersupply

 當城鎮發生突發性事件,給水系統無法滿足城鎮正常用水需求,需要采取適當減量、減壓、間歇供水或使用應急水源和備用水源的供水方式。

3.2.6應急凈水emergencywatertreatment

 在水源水質受到突發污染影響或采用水質相對較差的應急水源時,為實現供水水質達標所采取的應急凈化處理措施。

3.3水源和取水

3.3.1水源watersource

給水工程所取用的原水水體。

3.3.2原水rawwater

未經任何處理或用以進行水質處理的待處理水。

3.3.3淡水freshwater

含鹽量小于500mg/L的水。

3.3.4苦咸水brackishwater

堿度大于硬度、含大量中性鹽且pH值大于7的水。

3.3.5低溫低濁水lowtemperatureandlow-turbiditywater

水溫在4°C以下、濁度在15NTU以下的水源水。

3.3.6含藻水algaewater

藻類和浮游生物過量繁殖導致常規的混凝、沉淀和過濾工藝無法正常運行的水源水。

3.3.7高濁度水high-turbiditywater

 含沙量或濁度較高,水中泥沙具有分選、干擾和約制沉降特征的原水。按照是否出現清晰的沉降界面,分為界面沉降高濁度水和非界面沉降高濁度水兩類。

3.3.8取水intake

從水源地取集原水的過程。

3.3.9輸水watertransmission

將水從水源地輸送到水廠或泵站、從水廠輸送到配水管網或泵站的過程。

3.3.10配水waterdistribution

將清水從水廠通過市政供水管網送到用戶的過程。

3.3.11取水頭部intakehead

河床式取水構筑物的進水設施。

3.3.12取水構筑物intakestructure

取集原水而設置的各種構筑物的總稱。

3.3.13固定式取水構筑物fixedintakestructure

位置固定不變的取水構筑物,分為岸邊式、河床式、低壩式、底欄柵式等型式。

3.3.14岸邊式取水構筑物riversideintakestructure

設在岸邊,原水通過進水孔流入進水間的固定式取水構筑物。

3.3.15河床式取水構筑物riverbedintakestructure

取水頭部伸入江河、湖泊中,原水通過進水管流入進水間的固定式取水構筑物。

3.3.16低壩式取水構筑物lowdamintakestructure

設置固定式或活動式低壩以提高水位的固定式取水構筑物。

3.3.17底欄柵式取水構筑物bottom-gratedintakestructure

壅水壩內設置輸水廊道,利用設于壩頂進水口的欄柵減少砂石和其他雜物進入的固定式取水構筑物。

3.3.18活動式取水構筑物movableintakestructure

部分或全部構筑物的位置可按設計變動的取水構筑物。

3.3.19浮船式取水構筑物floatingboatintakestructure

設置活動式聯絡管,將浮船上的水泵出水管和岸邊輸水管道連通的活動式取水構筑物。

3.3.20纜車式取水構筑物movablecarriageintakestructure

建造在岸坡上,設纜車牽引泵車沿斜坡上下移動的活動式取水構筑物。

3.3.21管井deepwell,drilledwell

井管從地面打到含水層抽取地下水的構筑物。

3.3.22大口井dugwell,openwell

設置井筒集取淺層地下水的構筑物。

3.3.23滲渠infiltrationgallery

壁上開孔集取淺層地下水的水平管渠。

3.3.24復合井mixedwell

由非完整式大口井和井底以下設置一根至數根管井過濾器所組成的地下水取水構筑物。

3.3.25泉室springchamber

集取泉水的構筑物。

3.3.26反濾層invertedlayer

在大口井或滲渠進水處鋪設的粒徑沿水流方向由細到粗的級配砂礫層。

3.4給水廠

3.4.1給水廠watertreatmentplant,waterworks

對原水進行給水處理并向用戶供水的工廠。

3.4.2給水處理watertreatment

對原水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質的過程。

3.4.3配水廠waterdistributionplant

將水廠出廠水加壓輸配到用戶的泵站。

3.4.4預處理pre-treatment

在常規處理之前所設置的處理過程。

3.4.5常規處理conventionaltreatment

以去除濁度和滅活細菌病毒為目的的凈水過程,一般包括混凝、沉淀、過濾、消毒。

3.4.6預沉pre-sedimentation

原水泥沙顆粒較大或濃度較高時,在混凝沉淀前設置的沉淀過程。

3.4.7生物預處理biologicalpre-treatment

主要利用生物作用,去除原水中氨氮、異臭、有機微污染物等的凈水過程。

3.4.8預氧化pre-oxidation

在混凝前,投加氧化劑,用以去除原水中的微污染物、臭味,或起助凝作用的凈水過程。

3.4.9預臭氧pre-ozonation

設置在混凝沉淀或澄清之前的臭氧凈水過程。

3.4.10粉末活性炭吸附powderedactivatedcarbonadsorption

投加粉末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質和改善嗅、味的凈水過程。

3.1.23混合mixing

使投入的藥劑迅速均勻擴散到被處理水中以創造良好反應條件的過程。

3.4.11機械混合mechanicalmixing

通過電機帶動機械裝置擾動水體進行混合的過程。

3.4.12水力混合hydraulicmixing

通過消耗水體自身能量擾動水體進行混合的過程。

3.4.13水泵混合pumpmixing

在水泵吸水管中投加藥劑,通過水泵葉輪高速轉動進行混合的過程。

3.4.14凝聚coagulation

為了削弱膠體顆粒間的排斥或破壞其親水性,使顆粒易于相互接觸而吸附的過程。

3.4.15絮凝flocculation

膠體完成凝聚后在一定的外力擾動下相互碰撞、聚集,形成較大絮狀顆粒的過程。

3.4.16混凝coagulation

凝聚和絮凝的總稱。

3.4.17混凝劑coagulant

使膠體顆粒脫穩和相互聚結的藥劑。

3.4.18助凝劑coagulantaid

改善絮凝條件和絮凝效果投加的輔助藥劑。

3.4.19機械絮凝池mechanicalflocculatingtank

通過電機帶動葉片攪動水體以完成絮凝過程的構筑物。

3.4.20隔板絮凝池spacerflocculatingtank

水以不同流速流經不同間距的隔板而完成絮凝過程的構筑物。

3.4.21折板絮凝池folded-plateflocculatingtank

水流經折板經多次收縮擴大,不斷改變水流方向或流速大小而完成絮凝過程的構筑物。

3.4.22波紋板絮凝池corrugated-plateflocculatingtank

水流經波紋板經多次收縮擴大,不斷改變水流方向和流速而完成絮凝過程的構筑物。

3.4.23柵條(網格)絮凝池gridflocculatingtank

水流經過水斷面設置的柵條或網格而完成絮凝過程的構筑物。

3.4.24穿孔旋流絮凝池revolvingflowflocculatingtank

水流沿池壁切線方向進入交錯布置的多格孔洞,形成旋流進行絮凝的構筑物。

3.4.25自然沉淀plainsedimentation

不投加混凝劑和絮凝劑的沉淀過程。

3.4.26混凝沉淀coagulationsedimentation

投加混凝劑和絮凝劑的沉淀過程。

3.4.27平流沉淀池horizontalflowsedimentationtank

水流方向水平的狹長形沉淀池。

3.4.28上向流斜管沉淀池tubesettler

水流自下而上通過斜管,沉泥沿斜管自上而下滑動的沉淀池。

3.4.29側向流斜板沉淀池sideflowlamella

水流自斜板側向空隙通過,沉泥沿斜板自上而下的沉淀池。

3.4.30豎流沉淀池verticalflowsedimentationtank

水流經中心進水筒進入,水流自下而上、顆粒向下沉降的沉淀池。

3.4.31澄清clarification

通過與高濃度沉渣層接觸去除水中雜物的過程。

3.4.32高速澄清池high-speedclarifier

 投加混凝劑和高分子絮凝劑,絮凝區提升循環水量可調節,污泥通過池外可調節回流,出水區設置斜管,清水區液面負荷明顯較大,同時具有混合、絮凝和沉淀功能的一體式構筑物。

3.4.33機械攪拌澄清池accelerator

 利用葉輪提升和攪拌作用,促成泥渣池內循環,并使原水中雜質顆粒與已形成的泥渣接觸絮凝和分離沉淀的一體式構筑物。

3.4.34水力循環澄清池circulator

 利用水力提升作用,促成泥渣池內循環,并使原水中雜質顆粒與已形成的泥渣接觸絮凝和分離沉淀的一體式構筑物。

3.4.35脈沖澄清池pulsator

 懸浮狀態的泥渣層不斷產生周期性壓縮和膨脹,促使原水中懸浮顆粒與已形成的泥渣進行接觸凝聚和分離沉淀的一體式構筑物。

3.4.36氣浮airflotation

 在水中形成高度分散的微小氣泡,粘附廢水中疏水基的固體或液體顆粒,形成水、氣、顆粒三相混合體系,顆粒粘附氣泡后,形成表觀密度小于水的絮體而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層被刮除,從而實現固液或液液分離的過程。

3.4.37氣浮池floatationtank

絮凝和溶氣后,懸浮顆粒附著氣泡上從水中上浮分離而被去除的構筑物。

3.4.38溶氣罐dissolvedairvessel

在氣浮工藝中,使水和空氣在有壓條件下相互溶合的密閉容器。

3.4.39過濾filtration

水流通過粒狀材料或多孔介質以去除水中雜物的過程。

3.1.24助濾劑filteraid

有助于改善濾料過濾性能和效率的藥劑。

3.4.40快濾quickfiltration

利用整個濾層截留雜質、濾速較快的過濾。

3.4.41慢濾slowfiltration

主要利用濾層頂部截留雜質、濾速較慢的過濾。

3.4.42微絮凝過濾microflocculatingfiltration

原水中投加混凝劑和助凝劑并快速混合后進行的直接過濾。

3.4.43濾料filteringmedia

用以進行過濾的具有孔隙的物料,又稱過濾介質。

3.4.44濾料有效粒徑effectivesizeoffilteringmedia

經篩分后,以通過濾料總重量10%的篩孔孔徑表示的濾料粒徑,用d10表示。

 3.4.45濾料均勻系數uniformitycoefficientoffilteringmedia

 經篩分后,通過濾料總重量80%或60%的篩孔孔徑表示的濾料粒徑與有效粒徑之比,分別用K80或K60表示。

3.4.46均勻級配濾料uniformlygradedfilteringmedia

粒徑比較均勻,濾料均勻系數(K60)—般為1.3~1.4、且不超過1.6的濾料。

3.4.47承托層gradedgravellayer

在配水系統和濾料層之間鋪墊的粒狀材料。

3.4.48濾速filtrationrate

單位過濾面積單位時間內的濾過水量。

3.4.49強制濾速compulsoryfiltrationrate

部分濾格因進行檢修或翻砂而停運時,在總過濾水量不變的情況下其他運行濾格的濾速。

3.4.50沖洗強度washrate

單位時間內單位濾池面積的沖洗水量。其計量單位通常以L/(m2•s)表示。

3.4.51膨脹率percentageofbed-expansion

濾料層在反沖洗時的膨脹程度,以濾層膨脹后所增加的厚度與膨脹前厚度的比值表示。

3.4.52過濾周期filterruns

濾池沖洗完成后開始運行到再次進行沖洗的整個間隔時間。

3.4.53表面沖洗surfacewashing

采用固定式或旋轉式的水射流系統,對濾料表層進行輔助沖洗的沖洗方式。

3.4.54表面掃洗surfacesweepwashing

 V型濾池反沖洗時,待濾水通過V型進水槽底配水孔流出,在水面橫向將沖洗廢水掃向中央排水槽的輔助沖洗方式。

3.4.55初濾水initialfiltratedwater

在濾池反沖洗后,重新過濾初始階段的濾后出水。

3.4.56普通快濾池rapidfilter

采用單層細砂級配濾料或煤、砂雙層濾料和單水沖洗的快濾池。

3.4.57虹吸濾池siphonfilter

 以虹吸管代替普通快濾池進水閥門和排水閥門,濾池各格出水互相連通,一格反沖洗水由未進行沖洗的其余濾格濾后水供給的快濾池。

3.4.58無閥濾池valvelessfilter

不設閥門,運行過程中濾料上水位逐漸上升至虹吸上升管管頂形成虹吸而自動進行反沖洗的快濾池。

3.4.59V型濾池Vfilter

采用均勻級配濾料,設有V型進水槽,同時微膨脹氣水沖洗和表面掃洗的快濾池。

3.4.60壓力濾池pressurefilter

在壓力高于大氣條件下進行過濾的濾池。

3.4.61翻板濾池shutterfilter

通過控制翻板閥開度可不同水位排放反沖洗水的氣水反沖洗快濾池。

3.4.62離子交換ionexchange

采用離子交換劑去除水中某些鹽類離子的過程。

3.4.63吸附容量adsorptioncapacity

濾料或離子交換劑吸附某種物質或離子的能力。

3.4.64電滲析electrodialysis(ED)

 在外加直流電場的作用下,利用陰離子交換膜和陽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使一部分離子透過離子交換膜而遷移到另一部分水中,從而使一部分水淡化而另一部分水濃縮的過程。

3.4.65氯消毒chlorinedisinfection

將液氯或次氯酸鈉、漂白粉、漂白精投入水中接觸完成氧化和消毒的過程。

3.4.66氯胺消毒chloraminedisinfection

將氯和氨投入水中反應主要生成一氯胺和二氯胺以完成氧化和消毒的過程。

3.4.67二氧化氯消毒chlorinedioxidedisinfection

將二氧化氯投入水中以完成氧化和消毒的過程。

3.4.68漏氯吸收裝置chlorineleakabsorptionsystem

將泄漏的氯氣吸收中和達到排放要求的成套裝置。

3.4.69余氯residualchlorine

投氯后,水中余留的游離性氯和結合性氯的總稱。

3.4.70臭氧消毒ozonedisinfection

將臭氧投入水中以完成氧化和消毒的過程。

3.4.71紫外線消毒ultravioletdisinfection

利用紫外線光照射滅活致病微生物以完成消毒的過程。

3.4.72臭氧氧化ozonation

利用臭氧在水中的直接氧化和所生成的羥基自由基的氧化能力對水進行凈化的過程。

3.4.73后臭氧post-ozonation

設置在混凝沉淀或澄清之后的臭氧凈水過程。

3.4.74臭氧接觸池ozonationcontactreactor

使臭氧氣體擴散到水中,水體充分接觸后發生氧化反應的構筑物。

3.4.75臭氧尾氣off-gasozone

自臭氧接觸池頂部排出的含有少量剩余臭氧的氣體。

3.4.76臭氧尾氣消除裝置off-gasozonedestructors

降低臭氧尾氣中臭氧含量,以達到規定排放要求的成套裝置。

 3.4.77臭氧-生物活性炭ozone-biologicalactivatedcarbonprocess

利用臭氧氧化、顆粒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凈水過程。

 3.4.78活性炭吸附容量adsorptioncapacityofactivatedcarbon

單位重量活性炭吸附某種物質的重量。

3.4.79顆粒活性炭吸附池activatedcarbonadsorptiontank

僅顆粒活性炭作為吸附填料并兼有生物降解作用的構筑物。

3.4.80炭砂濾池granularactivatedcarbon-sandfilter

在下向流顆粒活性炭吸附池炭層下增設較厚的砂濾層,可同時除濁、除有機物的濾池。

3.4.81空床接觸時間emptybedcontacttime(EBCT)

濾池內不添加濾料時,水流通過濾床所占空間需要的時間。其計量單位通常以min表示。

3.4.82空床流速superficialvelocity

吸附池過水單位面積在單位時間內的處理水量。其計量單位通常以m/h表示。

3.4.83微濾microfiltration(MF)

以壓力為驅動力,分離0.01μm至數μm的微粒的過程。

3.4.84超濾ultrafiltration(UF)

以壓力為驅動力,分離分子量范圍為幾百至幾百萬的溶質和微粒的過程。

3.4.85納濾nanofiltration(NF)

以壓力為驅動力,用于脫除多價離子、部分一價離子和分子量200~1000有機物的膜分離過程。

3.4.86壓力式膜處理工藝pressurizedmembraneprocess

由正壓驅動待濾水進入裝填中空纖維膜的柱狀壓力容器進行過濾的過程。

3.4.87浸沒式膜處理工藝submergedmembraneprocess

中空纖維膜置于待濾水水池內并由負壓驅動膜產水進行過濾的過程。

3.4.88膜組moduleset

 壓力式膜處理工藝系統中由膜組件、支架、集水配水管、布氣管和各種閥門構成的可獨立運行的過濾單元。

3.4.89膜池membranetank

浸沒式膜處理工藝系統中可獨立運行的過濾單元。

3.4.90死端過濾dead-endfiltration

待濾水全部透過膜濾的過濾方式。

3.4.91錯流過濾cross-flowfiltration

待濾水部分透過膜濾、其他僅流經膜表面的過濾方式。

3.4.92設計通量normalflux

設計水溫和設計流量條件下,系統內所有膜組(膜池)均處于過濾狀態時的膜通量。

3.4.93最大設計通量maximumflux

設計水溫和設計流量條件下,系統內最少數量的膜組(膜池)處于過濾狀態時的膜通量。

3.4.94設計跨膜壓差normaltransmembranepressure

設計水溫和設計流量條件下,系統內所有膜組(膜池)均處于過濾狀態時的跨膜壓差。

3.4.95最大設計跨膜壓差maximumtransmembranepressure

設計水溫和設計通量條件下,系統內最大允許數量的膜組(膜池)處于未過濾狀態時的跨膜壓差。

 3.4.96水質穩定處理stabilizationtreatmentofwaterquality

使原水和出廠水達到化學穩定性或出廠水達到生物穩定性的處理過程。

3.4.97排泥水wasteresiduals

氣浮負債,沉淀池沉泥排放水,濾池、顆粒活性炭吸附池、微濾和超濾反沖洗廢水的總稱。

3.4.98排泥水處理wasteresidualstreatment

對排泥水進行收集、濃縮、干化和排放的過程。

3.4.99原水濁度設計取值designturbidityvalueofrawwater

用以確定排泥水處理系統設計規模的原水濁度取值。

3.5給水管網

3.5.1市政供水管網watersupplypipe-networks

自出廠干管至用戶進水管之間的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和設備。

3.5.2輸水管(渠)deliverypipe

從水源到水廠(原水輸水)或從水廠到配水管網(清水輸水)的管(渠)。

3.5.3供水干管mainpipelineofwatersupply

在市政供水管網中管徑較大,承擔較大輸水量的管道總稱。

3.5.4長距離輸水longdistancewatertransmission

距離超過10km的管(渠)輸水方式。

3.5.5重力輸水gravitywatertransmission

利用水位高差、依靠重力的輸水方式。

3.5.6加壓輸水pumpingwatertransmission

通過水泵加壓的輸水方式。

3.5.7配水管網distributionsystem,pipesystem

向用戶配水的管道系統。

3.5.8增壓泵站boosterpumpstation

輸配水系統中,對水進行增壓的泵站。

3.5.9水錘waterhammer

壓力管道中,由于流速劇烈變化而引起壓力交替升降的水力沖擊現象,又稱水擊。

3.5.10水錘壓力surgepressure

管道系統由于水流狀態(流速)突然變化而產生的瞬時壓力。

3.5.11清水池cleanwaterreservoir

調節水廠制水量與供水量之間差額的水池。

3.5.12高位水池highlevelwatertank

建在高程較高地面上的儲水構筑物。

3.5.13水塔watertower

高出地面一定高度,有支承設施的儲水構筑物。

3.5.14調節水池泵站reservoirpumpstation

配水系統中,設有調節水量的水池和提升泵房的泵站。

3.6工業給水

3.6.1工藝用水processwater

工業生產中,用于制造、加工產品和與制造、加工工藝過程有關的用水。

3.6.2企業水平衡enterprisewaterbalance

以企業為考察對象的輸入水量平衡,即該企業的各用水系統輸入水量之和應等于輸出水量之和。

3.6.3水重復利用率reusedwaterutilizingrate

重復利用水量與總用水量的比值。

3.6.4循環冷卻水系統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

 以水作為冷卻介質,并循環運行的一種給水系統,由換熱設備、冷卻設備、處理設施、水泵、管道和其他有關設施組成。

3.6.5開式系統opensystem

間冷開式和直冷系統的總稱。

3.6.6生物黏泥slime

微生物及其分泌的黏液與其它有機和無機雜質混合在一起的黏濁物質。

3.6.7污垢熱阻值foulingresistance

換熱設備傳熱面上因沉積物而導致傳熱效率下降程度的數值,其計量單位通常以m2?k/w表示。

3.6.8粘附速率adhesionrate

換熱器單位傳熱面上每月的污垢增長量,其計量單位通常以mg/cm2?月表示。

3.6.9系統水容積systemcapacityvolume

循環冷卻水系統內所有水容積的總和。

3.6.10濃縮倍數cycleofconcentration

循環冷卻水含鹽量與補充水含鹽量的比值。

3.6.11監測試片monitoringtestcoupon

置于監測換熱設備、測試管或塔池中用于監測腐蝕的標準金屬試片。

3.6.12預膜prefilming

以預膜液循環通過換熱設備,使其金屬表面形成均勻致密保護膜的過程。

3.6.13旁流水sidestream

從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分流并經處理后再返回系統的水。

 3.6.14循環冷卻水補充水量make-upwateramountofrecirculatingcoolingsystem

補充循環冷卻水系統運行過程中損失的水量。

 3.6.15循環冷卻水排污水量dischargedwateramountofrecirculatingcoolingsystem

在確定的濃縮倍數條件下,需要從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排放的水量。

3.6.16飽和指數Langeliersaturationindex,IL

 用以定性地預測水中碳酸鈣沉淀或溶解傾向性的指數,用水的實際pH值減去其在碳酸鈣處于平衡條件下理論計算的pH值之差來表示。

 3.6.17穩定指數stabilityindex,Ryznerstabilityindex,IR

 用以相對定量地預測水中碳酸鈣沉淀或溶解傾向性的指數,用水在碳酸鈣處于平衡條件下理論計算的pH值的兩倍減去水的實際pH值之差表示。

3.6.18軟化水softendwater

鈣離子和鎂離子濃度低于某一給定指標的水。

3.6.19除鹽水demineralizedwater

利用各種水處理工藝,除去懸浮物、膠體和陰、陽離子等水中雜質后,所得到的成品水。

3.6.20脫鹽率rateofdesalination

在采用化學或離子交換法去除水中陰、陽離子過程中,去除的離子量與原離子量的比值。

3.6.21電除鹽electrodeionization

 在電滲析器的淡水室中填裝陰、陽混合樹脂,將電滲析和離子交換結合起來,去除水中離子含量并利用電滲析過程中極化現象對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電化學再生的方法。

3.6.22反滲透reverseosmosis(RO)

 在高于滲透壓差的壓力作用下,溶劑(如水)通過半透膜進入膜的低壓側,而溶液中的其他組分(如鹽)被阻擋在膜的高壓側并隨濃溶液排出,從而達到有效分離的過程。

3.6.23離子交換柱ionexchangecolumn

裝有離子交換樹脂用于進行離子交換反應的柱狀壓力容器。

3.6.24樹脂交換容量resinexchangecapacity

 單位體積或重量樹脂中的交換基團所能交換的陰、陽離子克數(或克當量數),是對樹脂交換能力的一種量度,可分為樹脂工作交換容量、樹脂飽和工作交換容量、樹脂全交換容量等。

3.6.25空間流速spaceflowrate

單位時間單位體積樹脂內所流過的廢水量,或以單位時間內流過廢水量為單位樹脂體積的若干倍計。

3.6.26交換流速exchangeflowrate

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樹脂層的水量。

4排水工程

4.1一般術語

4.1.1降雨量rainfall

 某一時段從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未蒸發、滲透、流失的雨在水平面上累積的深度,其計量單位通常以mm計。

4.1.2降雨強度rainfalldensity

單位時間內的降雨量。

4.1.3徑流量runoff

 降落到地面的雨水超出一定區域內地面滲透、滯蓄能力后多余水量,由地面匯流至管渠到受納水體的流量的總稱。

4.1.4徑流污染runoffpollution

通過降雨和地表徑流沖刷,將大氣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帶入受納水體,使受納水體遭受污染的現象。

4.1.5重現期recurrenceinterval

在一定長的統計期間內,等于或大于某統計對象出現一次的平均間隔時間。

4.1.6下墊面underlyingsurface

降雨受水面的總稱,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

4.1.7徑流系數runoffcoefficient

一定匯水面積內地面徑流量與降雨量的比值。

4.1.8設計雨型designrainfalldistribution

典型降雨事件中,降雨量隨時間的變化過程。

4.1.9暴雨強度rainstormintensity

單位時間內單位面積內的降雨體積計,其計量單位通常以[L/(s•hm2)]表示。

4.1.10降雨歷時durationofrainfall

降雨過程中的任意連續時段。

4.1.11雨水棄流initialstormwaterremoval

雨水利用時放棄一定量污染嚴重的初期雨水。

4.1.12雨水利用useofstormwater

采用各種措施對雨水資源進行保護和利用的全過程。

4.1.13城鎮污水urbanwastewater,sewage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入滲地下水的總稱。

4.1.14旱流污水dryweatherflow(DWF)

晴天時的城鎮污水,包括綜合生活污水量、工業廢水量和入滲地下水量。

4.1.15生活污水domesticwastewater,sewage

居民生活產生的污水。

4.1.16綜合生活污水comprehensivesewage

居民生活和公共服務產生的污水。

4.1.17入滲地下水infiltratedgroundwater

通過管渠和附屬構筑物進入排水管渠的地下水。

4.1.18綜合生活污水量變化系數overallpeakingfactor

最高日最高時污水量與平均日平均時污水量的比值。

4.1.19合流污水combinedsewage

合流制排水系統中污水和雨水的總稱。

4.1.20合流溢流combinedseweroverflow(CSO)

合流制排水系統降雨時,超過截流能力而排入水體的合流污水。

4.1.21截流倍數interceptionratio

合流制排水系統在降雨時被截流的雨水量與平均旱流污水量的比值。

4.1.22截流雨水量interceptedstormwaterflowrate

為了控制城鎮地表徑流污染,截流后,通過污水管道送至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的雨水量。

4.1.23再生水reclaimedwater,reusewater

污水經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滿足某種使用要求的水。

4.1.24再生水量reclaimedwaterconsumption

向用戶提供的再生水水量。

4.1.25景觀環境用水waterforscenicenvironmentuse

滿足景觀環境功能需要的用水,即用于營造和維持景觀水體、濕地環境和和各種水景構筑物的水的總稱。

4.1.26城市雜用水waterforurbanmiscellaneoususe

用于沖廁、車輛沖洗、城市綠化、消防、建筑施工等非飲用的再生水。

4.1.27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oxygendemand(BOD)

在一定條件一定期間內微生物氧化污水有機物中碳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4.1.28溶解性生化需氧量solublebiochemicaloxygendemand(SBOD)

生化需氧量中可溶解的部分。

4.1.29化學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COD)

水中有機物和還原性物質與強氧化劑反應所消耗的氧量。

4.1.30總有機碳totalorganiccarbon(TOC)

污水中所有有機污染物質的含碳量,是以含碳量表示的有機物濃度的一項綜合指標。

4.1.31氨氮ammonia-nitrogen

氨分子和銨離子的氮含量總和。

4.1.32總凱氏氮totalKjeldahlnitrogen(TKN)

有機氮和氨氮的總和。

4.1.33總氮totalnitrogen(TN)

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的總和。

4.1.34總磷totalphosphorus(TP)

水體中有機磷和無機磷的總和。

4.1.35懸浮固體suspendedsolids(SS)

 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一般指用濾紙過濾水樣,將濾后截留物在105°C溫度中干燥至恒重后的固體重量。

4.1.36排水管渠污泥sedimentinsewersystem

沉積在排水管渠及其附屬構筑物內的泥砂和其他物料的總稱。

4.1.37雨水調蓄stormwaterdetentionandretention

 雨水調節和儲蓄的總稱。雨水調節是指在降雨期間暫時儲存一定量的雨水,削減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流量,延長排放時間,實現削減峰值流量的目的。雨水儲蓄是指對徑流雨水進行儲存、滯留、沉淀、蓄滲或過濾以控制徑流總量和峰值,實現徑流污染控制和回收利用的目的。

4.1.38排水總(干)管mainsewer

輸送雨水、污水的主要管渠。

4.1.39壓力管渠forcesewer

以壓力流方式輸送雨水、污水的管渠。

4.1.40支管branchsewer,lateralsewer

輸送雨水、污水的支線管渠。

4.1.41接戶井servicemanhole

排水戶管道接市政排水管道前的最后一座檢查井。

4.1.42跌水井dropmanhole

設置在管底高程有較大落差處,具有消能作用的特種檢查井。

4.1.43流槽flume

為保持流態穩定、避免水流因斷面變化產生渦流現象而在檢查井內部設置的弧形水槽。

4.1.44排放口outlet

將雨水或處理后的污水排放至水體的構筑物。

4.1.45排水泵站drainagepumpingstation

雨水泵站、污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的總稱。

4.1.46干式泵房drywellpumpinghouse

集水池和機器間由隔墻分開,僅吸水管和水泵葉輪淹沒在水中,機器間保持干燥的泵房。

4.1.47濕式泵房wetwellpumpinghouse

電動機設在機器間內,水泵葉輪、軸承和吸水管等淹沒在機器間下部集水池中的泵房。

 4.1.48一體化預制泵站integratedprefabricatedpumpingstation

 在工廠內將井筒、水泵、格柵、管道、閥門、控制系統和通風系統等主體部件集成為一體,并在出廠前進行預裝和測試后,運至現場安裝的泵站。

4.2雨水系統

I源頭減排

4.2.1源頭減排sourcecontrol

 雨水降落下墊面形成徑流,在排入市政排水管渠系統之前,通過滲透、凈化和滯蓄等措施,控制雨水徑流產生、減排雨水徑流污染、收集利用雨水和削減峰值流量。

4.2.2源頭減排設施sourcecontrolfacilities

 雨水降落下墊面形成徑流,在排入市政雨水管渠系統之前,用于控制雨水徑流產生、減排雨水徑流污染、收集利用雨水和削減峰值流量的滲透、凈化和滯蓄等設施。

4.2.3低影響開發lowimpactdevelopment(LID)

 強調城鎮開發應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其核心是基于源頭控制和降低沖擊負荷的理念,構建與自然相適應的排水系統,合理利用空間和采取相應措施對暴雨徑流產生的峰值和總量,延緩峰值流量出現時間,減少城鎮面源污染。

 4.2.4年徑流總量控制率volumecaptureratioofannualrainfall

 通過自然和人工強化的滲透、滯蓄、凈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設下墊面的降雨徑流,得到控制的年均降雨量與年均降雨總量的比值。

4.2.5不透水面積imperviousarea

由混凝土、瀝青、石材等不透水材料覆蓋的下墊面面積。

4.2.6土壤滲透系數permeabilitycoefficientofsoil

單位水力梯度下水在土壤中的穩定滲透速度。

4.2.7入滲率infiltrationrate

單位時間內滲入單位面積土壤的水量。

4.2.8透水路面permeablepavement,sustainablepavement

采用透水材料或透水結構鋪設的具有一定下滲能力的路面。

4.2.9生物滯留設施bioretentionfacility

通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統滯蓄、滲濾、凈化徑流雨水的設施。

4.2.10植草溝grassswale

用來收集、輸送、削減和凈化雨水徑流的表面覆蓋植被的明渠。

4.2.11綠色屋頂greenroof

 在建筑物屋頂鋪設種植土層并栽種植物,收集利用雨水、減少雨水徑流的源頭控制源頭減排設施,又稱種植屋面或屋頂綠化。

4.2.12邊溝gutter

街道路面邊緣處,由立緣石與平緣石或鋪裝路面形成的用于收集和排除路面積水的側溝。

4.2.13下凹式綠地sunkengreenbelt,depressedgreenbelt

 低于周邊匯水地面或道路,且可用于滲透、滯蓄和凈化雨水徑流的綠地。用于源頭減排時,主要功能為徑流污染控制,兼有削減峰值流量的作用;用于排澇除險時,主要功能為削減峰值流量。

4.2.14滲透管渠percolationunderdrain

用于雨水下滲、轉輸或臨時儲存的管渠。

4.2.15淺層調蓄池shallowstormwaterstoragetank

采用人工材料在綠地下部淺層空間設置的雨水調蓄設施。

II雨水管網

4.2.16雨水管網stormwaterdrainage

由收集、輸送、滯蓄雨水的管道或渠道及其附屬構筑物和泵站組成的整體。

4.2.17雨水管渠stormwatersewer

收集、輸送雨水徑流的排水管渠。

 4.2.18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recurrenceintervalforstormwatersewerdesign

用于進行雨水管渠設計的暴雨重現期。

4.1.49匯水面積catchmentarea

雨水管渠匯集降雨的流域面積。

4.2.19地面集水時間timeofconcentration

雨水從相應匯水面積的最遠點地面流到雨水管渠入口的時間,又稱集水時間。

4.2.20管內流行時間timeofflow

雨水在管渠中流行的時間。

4.2.21雨水口inlet

收集地面雨水的構筑物。

4.2.22雨水口連管inletconnectingpipe

連接雨水口和雨水管或合流污水管的管道。

4.2.23沉泥槽sludgesump

雨水口或檢查井底部加深的部分,用于沉積管道中的泥沙。

4.2.24調蓄池storagetank

用于儲存雨水的蓄水池,根據是否有沉淀凈化功能分為接收池、通過池和聯合池。

4.2.25雨水泵站stormwaterpumpingstation

分流制排水系統中,提升雨水的泵站。

III排澇除險

4.2.26排澇除險urbanfloodingcontrol

 在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下,為超出雨水管渠設施承載能力的雨水徑流提供行泄通道、調蓄空間和最終排放出路,保障城鎮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下安全運行。

4.2.27排澇除險設施urbanfloodingcontrolfacilities

用于控制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下超出源頭控制源頭減排設施和雨水管網承載能力的雨水徑流的設施。

4.2.28內澇urbanflooding

強降雨或連續性降雨超過城鎮排水能力,導致城鎮地面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

 4.2.29內澇防治系統urbanfloodingpreventionandcontrolsystem

 用于防止和應對城鎮內澇的工程性設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以一定方式組合成的總體,包括雨水收集、輸送、調蓄、行泄、處理、利用的天然和人工設施以及管理措施等。

4.2.30多功能調蓄設施multi-purposestoragefacilities

 具有對雨水調節、儲蓄的功能,和綠地、廣場等空間結合,平時發揮正常的景觀、休閑娛樂功能,暴雨產生積水時發揮調蓄功能的設施。

4.2.31下沉式廣場sunkenopenarea,depressedopenarea

 高程低于周邊匯水地面標高的廣場,當降雨超出源頭減排設施和排水管渠的承載能力時,可臨時調蓄周邊地區的雨水徑流,起到排澇除險作用。

4.2.32行泄通道emergencystormwaterpassage

利用綠地和非交通主干道等開放空間快速排除可能造成內澇的雨水徑流的設施。

4.2.33路面積水寬度widthofflow,spread

路緣石到道路中心線方向積水的寬度。

4.2.34隧道調蓄工程tunnelstorageengineering

采用隧道及其附屬設施調節、儲蓄、排放雨水的工程。

4.3污水系統

I污水管網

4.3.1污水管網sewer

由收集、輸送污水/合流污水的管道及其附屬構筑物和污水/合流污水泵站組成的整體。

4.3.2污水管道sewagesewer

收集、輸送污水的排水管道。

4.3.3合流污水管道combinedsewer

收集、輸送合流污水的排水管道。

4.3.4水封井water-sealedchamber

裝有水封裝置,可防止易燃、易爆、有毒等有害氣體進入排水管的檢查井。

4.3.5污水截流井sewageinterceptingwell

設于合流制排水系統中,用于將合流污水截至污水管道,超過截流能力的水排泄水體的檢查井。

4.3.6污水排海管道marinedischargesewer

敷設于海中用于排放污水的管道,由放流管和擴散器組成。

4.3.7放流管outfall

由陸上污水處理設施將污水經調壓井輸送至擴散器的管道。

4.3.8擴散器diffuser

在海域分散排放污水的設施。

4.3.9污水排海混合區zoneofinitialdilution(ZID)

由擴散器排岀的污水與海水直接混合后形成的水域。

4.3.10污水泵站sewagepumpingstation

分流制排水系統中,提升污水的泵站。

4.3.11合流污水泵站combinedsewagepumpingstation

合流制排水系統中,提升合流污水的泵站。

II污水和再生水處理

4.3.12污水處理sewagetreatment

對污水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進行凈化的過程。

4.3.13污水再生利用waterreuse

污水回收、再生和利用的總稱,包括污水凈化再用、實現水循環的全過程。

4.3.14污水處理廠sewagetreatmentplant

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的工廠,又稱污水廠。

4.3.15再生水廠waterreclamationplant

以達到一定要求的污水處理廠二級處理出水為水源,將其凈化處理,達到使用要求的水處理廠。

4.3.16一級處理primarytreatment

污水通過沉淀去除懸浮物的過程。

4.3.17一級強化處理enhancedprimarytreatment

投加混凝劑或生物污泥,提高一級處理污染物去除率的過程。

4.3.18二級處理secondarytreatment

污水一級處理后,再用生物方法進一步去除污水中膠體和溶解性有機物的過程。

4.3.19格柵barscreen

攔截水中較大尺寸漂浮物或其他雜物的裝置。

4.3.20格柵井screenchamber

安設格柵的構筑物。

4.3.21格柵除污機barscreenmachine

用機械的方法,將格柵截留的柵渣清撈出的機械。

4.3.22沉砂池gritchamber

去除水中自重較大、能自然沉降的較大粒徑砂粒或顆粒的構筑物。

4.3.23平流沉砂池horizontalflowgritchamber

污水沿水平方向流動分離砂粒的沉砂池。

4.3.24曝氣沉砂池aeratedgritchamber

空氣沿池一側進入,使水呈螺旋形流動分離砂粒的沉砂池。

4.3.25旋流沉砂池vortex-typegritchamber

靠進水形成旋流離心力分離砂粒的沉砂池。

4.3.26水力旋流沉砂池hydraulicvortexgritchamber

以壓力水代替空氣、沿池一側進入、使水呈螺旋形流動分離砂粒的沉砂池。

4.3.27初次沉淀池primarysettlingtank

設在生物處理構筑物前,用以降低污水中的固體物濃度的沉淀池。

4.3.28二次沉淀池secondarysettlingtank

設在生物處理構筑物后,用于分離污泥和水的沉淀池。

4.3.29輻流沉淀池radialflowsettlingtank

污水沿徑向減速流動,使污水中的固體物沉降的水池。

4.3.30斜管(板)沉淀池inclinedtube(plate)settlingtank

水池中加斜管(板),使污水中的固體物高效沉降的水池

4.3.31高效沉淀池highefficiencysettlingtank

 通過污水和回流污泥混合、絮凝增大懸浮物尺寸或添加砂、磁粉等重介質提高絮凝體密度,以加速沉降的水池。

4.3.32表面水力負荷hydraulicsurfaceloading

 水處理構筑物單位時間內單位表面積所通過的水量,又稱液面負荷。其計量單位通常以m3/(m2?h)表示。

4.3.33堰負荷weirloading

單位出水堰長度單位時間內通過的水量。其計量單位通常以L/(s?m)表示。

4.3.34固體負荷solidloading

 二次沉淀池和污泥濃縮池單位過水斷面積單位時間內承擔的污泥固體量。其計量單位通常以kgMLSS/(m2?h)表示。

 4.3.35活性污泥法activatedsludgeprocess,suspendedgrowthprocess

 污水生物處理的一種方法。該法是在人工條件下,對污水中的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和培養,形成懸浮狀態的活性污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并使污泥和水分離,部分污泥回流至生物反應池,多余部分作為剩余污泥排出活性污泥系統。

4.3.36好氧aerobic,oxic

污水生物處理中有溶解氧或兼有硝態氮的環境狀態。

4.3.37缺氧anoxic

污水生物處理中溶解氧不足或沒有溶解氧但有硝態氮的環境狀態。

4.3.38厭氧anaerobic

污水生物處理中沒有溶解氧和硝態氮的環境狀態。

4.3.39生物硝化bio-nitrification

污水生物處理中好氧狀態下硝化細菌將氨氮氧化成硝態氮的過程。

4.3.40生物反硝化bio-denitrification

污水生物處理中缺氧狀態下反硝化菌將硝態氮還原成氮氣,去除污水中氮的過程。

4.3.41生物除磷biologicalphosphorusremoval

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時,通過排放含有較多聚磷菌的剩余污泥,去除污水中磷的過程。

4.3.42化學除磷chemicalphosphorusremoval

投加金屬離子類化學藥劑,與污水中的溶解狀態磷結合轉化為不溶性固體沉淀物,去除污水中磷的過程。

4.3.43完全混合曝氣法complete-mixingaerationprocess

活性污泥法的一種運行形式。污水和回流污泥進入曝氣池后,立即與整個池內的混合液均勻混合。

4.3.44推流曝氣法plugflowaerationprocess

活性污泥法的一種運行形式。曝氣池中液體的流動沿池縱長方向從水池進口端順序地流向出口端。

4.3.45普通曝氣法conventionalaerationprocess

推流曝氣法的一種標準形式。污水和回流污泥全部在曝氣池進口端進入,沿池縱長方向流向出口端。

4.3.46階段曝氣法stepaerationprocess

普通曝氣法的一種改進形式。回流污泥在曝氣池進口端進入,污水沿池縱長方向分多點進入流向出口端。

 4.3.47吸附再生曝氣法biosorptionprocess,contactstabilizationprocess

 普通曝氣法的一種改進形式。回流污泥在曝氣池上游再生區經再生曝氣,與污水在曝氣池下游吸附區作較短時間混合接觸流向出口端。

4.3.48高負荷曝氣法high-rateaerationprocess

活性污泥法的一種形式。具有污泥負荷高、污水停留時間短和有機物去除率低的特點

4.3.49延時曝氣法extendedaerationprocess

活性污泥法的一種形式。具有污泥負荷低、污水停留時間長、有機物去除率高和剩余污泥量少的特點

4.3.50缺氧/好氧脫氮工藝anoxic/oxicprocess(ANO)

污水經過缺氧、好氧交替狀態處理,提高總氮去除率的生物處理過程

4.3.51厭氧/好氧除磷工藝anaerobic/oxicprocess(APO)

污水經過厭氧、好氧交替狀態處理,提高總磷去除率的生物處理過程。

 4.3.52厭氧/缺氧/好氧脫氮除磷工藝anaerobic/anoxic/oxicprocess

 污水經過厭氧、缺氧、好氧交替狀態處理,提高總氮和總磷去除率的生物處理過程,又稱AAO或A2/O工藝。

 4.3.5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process(SBR)

活性污泥法的一種形式。在同一個反應器中,按時間順序進行進水、反應、沉淀和排水等處理工序。

4.3.54充水比fillratio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藝一個周期中,進入反應池的污水量與反應池有效容積的比值。

4.3.55氧化溝oxidationditch

 活性污泥法的一種形式。其構筑物呈封閉無終端渠形布置,降解去除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和氮、磷等營養物。

 4.3.56吸附氧化活性污泥法adsorption-oxidationactivatedsludgeprocess

 串聯的兩階段活性污泥法。兩段各有沉淀池,分別向各自的曝氣池回流處于不同生長階段的活性污泥,又稱A-B法。

4.3.57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bioreactor(MBR)

 將生物反應與膜過濾相結合,利用膜作為分離介質替代常規重力沉淀進行固液分離獲得出水的污水處理系統。

4.3.58回流污泥returnsludge

由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區分離出來,回流至生物反應池的活性污泥。

 4.3.59污泥回流比returnsludgeratio,sludgerecycleratio

回流到生物反應池的污泥量與進入生物反應池污水量的比值。

4.3.60混合液回流mixedliquorrecycle

 污水生物處理工藝中,生物反應區內的混合液由后端回流至前端的過程。該過程有別于將二沉池沉淀后的污泥回流至生物反應區的過程。

4.3.61混合液回流比mixedliquorrecycleratio

反硝化時將好氧區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混合液回流量與進水量的比值。

4.3.62生物反應池biologicalreactiontank

 利用活性污泥法進行污水生物處理的構筑物。反應池內能滿足生物活動所需條件,可分厭氧、缺氧、好氧狀態,池內保持污泥懸浮并和污水充分混合。

4.3.63曝氣池aerationtank

僅有好氧狀態的生物反應池。

4.3.64好氧區oxiczone

生物反應池的充氧區。微生物在好氧區降解有機物和進行硝化反應。

4.3.65缺氧區anoxiczone

 生物反應池的非充氧區,且有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存在的區域。生物反應池中含有大量硝酸鹽、亞硝酸鹽,得到充足的有機物時,可在該區內進行脫氮反應。

4.3.66厭氧區anaerobiczone

生物反應池的非充氧區,且無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存在的區域。聚磷微生物在厭氧區吸收有機物和釋放磷。

4.3.67酸化水解池acidification-hydrolytictank

 污水生物處理的一種構筑物。經過該池處理,污水中部分非溶解性有機物可轉變為溶解性有機物,部分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可轉變為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

4.3.68選擇池selectedtank,selector

污水生物處理的一種構筑物。通過回流污泥和污水短時間接觸,可抑制絲狀菌生長。

4.3.69生物膜法attachedgrowthprocess,biofilmprocess

污水生物處理的一種方法。利用生物膜對有機污染物的吸附和分解作用使污水得到凈化。

4.3.70生物濾池biofilter,biologicalfilter

 生物膜法的一種構筑物。內裝填碎石或塑料填料,水和填料表面生長的微生物膜接觸,使水得到凈化,又稱滴濾池或低負荷生物濾池。

4.3.71高負荷生物濾池high-ratebiologicalfilters

生物濾池的一種形式。通過回流處理水和限制進水有機負荷等措施,提高水力負荷,解決堵塞問題。

4.3.72曝氣生物濾池biologicalaeratedfilter(BAF)

 生物膜法的一種。結合接觸氧化和過濾,在有氧條件下,完成水中有機物氧化、過濾、反沖洗過程,使污水得到凈化,又稱顆粒填料生物濾池。

4.3.73生物接觸氧化bio-contactoxidation

 由浸沒在水中的填料和曝氣系統構成的污水處理方法。在有氧條件下,污水和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廣泛接觸,使污水得到凈化。

 4.3.74生物流化床bio-fluidizedbed,biologicalfluidizedbed

 生物膜法的一種構筑物。采用顆粒填料作為載體,微生物生長在載體表面形成生物膜,在水或氣的作用下,使載體處于流化狀態,附著載體上的生物膜和污水充分接觸,使污水得到凈化。

4.3.75生物轉盤rotatingbiologicalcontactor(RBC)

 生物膜法的一種構筑物。由水槽和部分浸沒在污水中的旋轉盤體組成,盤體表面生長的生物膜反復接觸污水和空氣中的氧,使污水得到凈化。

4.3.76厭氧生物濾池anaerobicbiofilter

 生物膜法的一種構筑物。內裝有濾料,厭氧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態生長在濾料表面,污水以淹沒方式通過濾料,在生物膜吸附作用、微生物代謝作用和濾料截留作用下,使污水得到凈化。

4.3.77升流式厭氧生物濾池upflowanaerobicbiofilter

水流和污泥氣均向上流動的厭氧生物濾池。

4.3.78降流式厭氧生物濾池downflowanaerobicbiofilter

水流向下、污泥氣向上流動的厭氧生物濾池。

 4.3.79厭氧生物流化床anaerobicbio-fluidizedbed,anaerobicbiologicalfluidbed

厭氧條件下處理污水的生物流化床。

 4.3.80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pflowanaerobicsludgeblanket,upflowanaerobicsludgebed(UASB)

 污水厭氧生物處理的一種構筑物。集生物反應器和沉淀池于一體,污水經過均勻布水從底部流入,經厭氧污泥床處理后從上部流出,由污泥床、污泥懸浮層、沉淀區和三相分離器組成。

4.3.81厭氧膨脹床anaerobicexpandedbed

 污水厭氧生物處理的一種構筑物。內裝粒徑較小的填料,污水從底部流入上部流出,在水和污泥氣的共同作用下,填料呈膨脹狀態,該處理構筑物可增加污泥量和泥齡,提高處理效率。

4.3.82厭氧流化床anaerobicfluidizedbed

 內裝粒徑較小的填料,污水從底部流入上部流出,在水和污泥氣的共同作用下,填料呈流化狀態,該處理構筑物可增加污泥量和泥齡,提高處理效率。

 4.3.83厭氧生物轉盤anaerobicrotatingbiologicalcontactor

 由水槽和部分浸沒在污水中的旋轉盤體組成,厭氧生物轉盤約75%~100%浸沒于水槽內,在厭氧條件下分解有機物并產生污泥氣。

4.3.84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ovingbedbiofilmreactor(MBBR)

 依靠在水流和氣流的作用下處于流化態的載體表明的生物膜對污染物吸附、氧化和分解,使污水得以凈化的污水處理構筑物。

4.3.85填充率fillingratio

生物膜反應器內,填料的體積與填料所在反應區池容的比值。

4.3.86有效比表面積effectivespecificsurfacearea

 在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內單位體積懸浮載體填料上可供生物膜附著生長,且保證良好傳質和保護生物膜不被沖刷的表面積。

4.3.87轉盤濾池discfilter

由水平軸串起若干彼此平行、包裹著濾布、中空的過濾轉盤進行污水過濾的裝置。

 4.3.88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ixedliquorsuspendedsolids(MLSS)

生物反應池單位容積混合液內所含懸浮物的總重量,又稱污泥濃度。

 4.3.89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mixedliquorvolatilesuspendedsolids(MLVSS)

生物反應池單位容積混合液內所含有機性懸浮物的總重量,又稱混合液揮發性污泥濃度。

4.3.90表面有機負荷organicsurfaceloading

 生物反應池單位面積單位時間承擔的生化需氧量千克數。其計量單位通常以kgBOD5/(m2?d)表示。

4.3.91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積負荷BOD5-volumetricloadingrate

 生物反應池單位容積每天承擔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千克數。其計量單位通常以kgBOD5/(m3?d)表示。

4.3.92污泥負荷sludgeloading

 生物反應池內單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去除的有機物量。其計量單位通常以kgBOD5/(kgMLSS?d)表示。

4.3.93食料比food-to-microorganismratio(F/M)

 生物反應池內有機物量與活性污泥量的比值,又稱有機物量與微生物量比值。其計量單位通常以kgBOD5/(kgMLSS?d)表示。

4.3.94表面硝化負荷surfacenitrificationloadingrate

生物反應池單位填料面積每日承擔的氨氮克數。其計量單位通常以gNH3-N/(m2?d)表示。

 4.3.95氧化還原電位oxidation-reductionpotential(ORP),redoxpotential

溶液和標準氫電極之間的電動勢。其計量單位通常以mV表示。

4.3.96污泥沉降比sludgevolume(SV)

生物反應池的混合液,在一升量筒中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所占容積與原混合液容積的比值。

4.3.97污泥容積指數sludgevolumeindex(SVI)

 生物反應池的混合液,在一升量筒中沉淀30min后,每克干污泥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積毫升數。其計量單位通常以mL/g表示。

4.3.98好氧泥齡oxicsludgeage

活性污泥在好氧池中的平均停留時間。

4.3.99泥齡sludgeage,sludgeretentiontime(SRT)

活性污泥在整個生物反應池中的平均停留時間。

4.3.100需氧量oxygendemand

去除每單位質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需要的氧量。其計量單位通常以kgO2/kgBOD5表示。

4.3.101供氧量oxygensupply

去除每單位質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所需供應的氧量。其計量單位通常以kgO2/kgBOD5表示。

 4.3.102氧總轉移系數overalloxygentransfercoefficient(KLa)

 曝氣池中氧從氣相向液相傳遞的速率,即單位時間內向單位體積水中轉移的氧量。其計量單位通常以L/h表示。

4.3.103實際氧轉移速率actualoxygen-transferrate(AOR)

曝氣器在實際應用的大氣壓和水溫條件下單位時間內向水中傳遞的氧量。

4.3.104標準氧轉移速率standardoxygen-transferrate(SOR)

 曝氣器在標準狀態(大氣壓0.1MPa,水溫20°C)下單位時間內向溶解氧濃度為零的水中傳遞的氧量,又稱標準傳氧速率。

4.3.105通氣量quantityofaeration

曝氣器在標準狀態(大氣壓0.1MPa,水溫20°C)下,單位時間內充入水中的空氣量。

4.3.106污泥產率系數sludgeyieldcoefficient

生物處理系統內去除單位有機物產生的污泥量。其計量單位通常以kgVSS/kgBOD5表示。

4.3.107污泥總產率系數totalsludgeyieldcoefficient

 生物處理系統內去除單位有機物產生的污泥總量,包含內源呼吸衰減量和污水中懸浮固體量。其計量單位通常以kgMLSS/kgBOD5表示。

4.3.108水力停留時間hydraulicresidencetime(HRT)

污水在處理構筑物內的平均停留時間。

4.3.109污水自然處理naturaltreatmentofwastewater

利用自然生物作用的污水處理方法。

4.3.110穩定塘stabilizationpond

 經過人工適當修整,設圍堤和防滲層的污水池塘,通過水生生態系統的物理和生物作用對污水進行自然處理。

4.3.111厭氧穩定塘anaerobicstabilizationpond

無氧狀態下凈化污水的穩定塘。

4.3.112兼性穩定塘facultativestabilizationpond

上層有氧狀態下凈化污水的穩定塘。

4.3.113好氧穩定塘oxidationstabilizationpond

有氧狀態下凈化污水的穩定塘。

4.3.114曝氣穩定塘aerationstabilizationpond

設有曝氣充氧裝置的好氧塘或兼性塘。

4.3.115深度處理穩定塘maturationstabilizationpond

 與其他生物處理設施連用的穩定塘,通常設在二級處理設施之后,進一步去除五日生化需氧量、病原菌和降低氮、磷。

4.3.116生物穩定塘biologicalstabilizationpond

人工種植水生植物或養殖水生動物的穩定塘。

4.3.117生態塘ecologicalpond

利用菌、藻、浮游生物、底棲動物、魚、蝦、鴨、鵝等形成食物鏈,達到凈化污水目的的生物塘。

4.3.118人工濕地constructedwetland

 模擬自然濕地的結構和功能,人為建造的用于污水處理的設施。根據水流形態分為表面流人工濕地和潛流人工濕地兩種形式。

 4.3.119表面流人工濕地free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

污水以水平流方式從濕地的首段流至末端,且內部不設置填料的人工濕地。

 4.3.120水平潛流人工濕地horizontalsub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

污水以水平流方式從濕地的首端流至末端,且內部設置填料的人工濕地。

 4.3.121垂直潛流人工濕地verticalsub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

污水以垂直流方式從濕地的頂部流至底部或者從底部流至頂部,且內部設置填料的人工濕地。

III污泥處理和處置

4.3.122污泥處理sludgetreatment

 對污水污泥進行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的處理過程,一般包括濃縮、調理、脫水、穩定、干化或焚燒等。

4.3.123污泥處置sludgedisposal

對處理后污水污泥的最終消納過程。一般包括土地利用、建筑材料利用和填埋等。

4.3.124污泥減量化sludgereduction

使污泥體積減小或污泥質量減少的過程。

4.3.125污泥穩定化sludgestabilization

污泥通過生物、化學或物化處理,使處理產物達到不易腐敗發臭、控制病原體等要求。

4.3.126污泥無害化harmlesstreatmentofsludge

使污泥中病原菌和寄生蟲卵數量減少的過程。

4.3.127污泥資源化resourcerecoveryfromsludge

污泥經適當處理,作為制造肥料、燃料和建材的原料,是污泥處理和處置可持續發展的過程。

4.3.128原污泥rawsludge

未經處理的初沉污泥、剩余污泥或二者混合后的污泥。

4.3.129初沉污泥primarysludge

初次沉淀池排出的沉淀物。

4.3.130剩余污泥excesssludge

從二次沉淀池、生物反應池的沉淀區或沉淀排泥時段排出的活性污泥。

4.3.131活性污泥activatedsludge

生物反應池中繁殖的含有各種微生物群體的絮狀體。

4.3.132消化污泥digestedsludge

經過厭氧消化或好氧消化的污泥。與原污泥相比,有機物總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污泥性質趨于穩定。

4.3.133浮渣scum

水處理過程中,污水中較水輕的油、脂和其他雜物漂浮到表面形成的固態物。

4.3.134泥餅sludgecake

經機械脫水后含水率較低的片狀污泥。

4.3.135生物固體biosolids

經處理達到有益利用標準的污泥。

4.3.136污泥含水率sludgewatercontent

污泥所含水分與濕污泥量質量的比值。

4.3.137揮發性固體volatilesolids

污泥固體物質在600°C時所失去的重量,代表污泥中可通過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含量水平。

4.3.138污泥濃縮sludgethickening

采用重力、氣浮或機械的方法降低污泥含水率,減少污泥體積的方法。

4.3.139污泥脫水sludgedewatering

濃縮污泥進一步去除大量水分的過程,普遍采用機械的方式。

4.3.140污泥調理sludgeconditioning

 改善污泥脫水性能的一種方法。目的是破壞污泥的膠態結構、減少泥水間的親和力、提高污泥的脫水效率。

4.3.141污泥化學調理sludgechemicalconditioning

根據污泥性質投加不同混凝劑和助凝劑的污泥調理。

4.3.142污泥淘洗sludgeelutriation

 改善消化污泥脫水性能的一種方法。用清水或污水淘洗消化污泥,降低污泥堿度、減少投藥量、提高污泥的脫水效率。

4.3.143污泥石灰穩定limestabilizationofsludge

 在泥餅中投加干燥的生石灰(CaO),進一步降低泥餅含水率,同時使其pH值和溫度升高,殺死、抑制病原菌和其他微生物生長,達到污泥穩定的過程。

4.3.144污泥好氧發酵sludgecompost

 在充分供氧的條件下,污泥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產生較高溫度使有機物生物降解和無害化,最終生成性質穩定腐殖化產物的過程。

4.3.145一次發酵primarycompost

 好氧發酵的第一階段,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迅速分解物料中易降解的有機組分的過程,通常包括升溫、高溫、降溫和溫度穩定階段。

4.3.146二次發酵secondarycompost

 一次發酵產物進一步陳化或腐熟的過程,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以較低的速度分解物料中難降解的有機組分以及發酵中間產物。

4.3.147污泥消化sludgedigestion

無氧條件下污泥消化的過程,該過程可產生可燃的污泥氣。

4.3.148好氧消化aerobicdigestion

有氧條件下使污泥中有機物降解和穩定的過程。

4.3.149厭氧消化anaerobicdigestion

厭氧條件下,使污水污泥中有機物生物降解和穩定的過程。

4.3.150產酸階段acidificationstep

 厭氧消化過程的第一階段(水解和發酵階段)和第二階段(產酸階段),在此階段代謝產物主要是揮發性有機酸。

4.3.151產氣階段methanogenesisstep

厭氧消化過程的第三階段(產氣階段),在此階段產甲烷菌代謝揮發性有機酸產生污泥氣。

4.3.152中溫厭氧消化mesophilicanaerobicdigestion

污泥溫度在33°C~38°C時進行的厭氧消化過程,又稱中溫消化。

4.3.153高溫厭氧消化thermophilicanaerobicdigestion

污泥溫度在53°C~55°C時進行的厭氧消化過程,又稱高溫消化。

4.3.154二相厭氧消化two-phaseanaerobicdigestion

根據厭氧分解的理論,將產酸階段和產氣階段分開,使之分別在兩個反應器內完成的消化工藝。

4.3.155二級厭氧消化two-stageanaerobicdigestion

 將整個消化過程分為兩級,第一級消化池加熱、攪拌和收集污泥氣,第二級消化池不加熱不攪拌,利用第一級消化池的余熱繼續消化,其主要功能是濃縮和排除上清液。

4.3.156污泥干化sludgedrying

通過滲濾或蒸發等作用,從脫水污泥中去除水分的過程。

4.3.157污泥熱干化sludgeheatdrying

污泥脫水后,在外部加熱的條件下,通過傳熱和傳質過程,使污泥中水分隨相變化分離的過程。

4.3.158污泥自然干化sludgenaturaldrying

通過撇水、滲透和蒸發降低污泥含水率的過程。

4.3.159污泥全干化sludgefulldrying

脫水污泥的含水率降低至15%或以下的污泥干化。

4.3.160污泥半干化sludgepartdrying

脫水污泥的含水率降低至55%以下、15%以上的污泥干化。

4.3.161污泥焚燒sludgeincineration

利用焚燒爐將污泥完全礦化為少量灰燼的過程。

4.3.162儲泥池sludgestoragetank

儲存一定量污泥,解決污泥產生量與處理量之間不平衡的構筑物。

4.3.163重力濃縮池gravitythickener

利用污泥中固體顆粒與水之間的相對密度差,采用重力方法使污泥稠化的構筑物。

4.3.164氣浮濃縮池flotationthickener

利用大量微小氣泡附著在污泥顆粒表面,污泥顆粒相對密度降低而上浮使污泥稠化的構筑物。

4.3.165機械濃縮mechanicalthickening

采用專用機械設備對污泥進行泥水分離使污泥稠化的過程。

4.3.166離心濃縮centrifugalthickening

利用污泥中懸浮物和水的密度差,在離心力場中所受的離心力不同使污泥稠化的過程。

4.3.167離心脫水centrifugaldewatering

濃縮后污泥在離心力作用下,污泥與水分離進一步去除水分的過程。

4.3.168壓濾脫水filteringpressdewatering

利用過濾介質兩側壓力差進行過濾,使污泥水強制濾過介質的污泥脫水方法。

4.3.169污泥料倉sludgesilo

儲存污泥的容器。

4.3.170消化池digester

污泥處理中有機物進行生物降解和穩定的構筑物。

4.3.171好氧消化池aerobicdigester

有氧條件下運行的消化池。

4.3.172厭氧消化池anaerobicdigester

厭氧條件下運行的消化池。

4.3.173卵形消化池egg-shapeddigester

池型似卵的消化池。

4.3.174消化時間digestiontime

污泥在消化池中的平均停留時間。

4.3.175揮發性固體容積負荷volumetricloadofvolatilesolids

單位時間內單位消化池容積投入的原污泥中揮發性固體重量。

 4.3.176揮發性固體去除率removalpercentageofvolatilesolid

通過污泥消化,污泥中揮發性有機固體被降解去除的百分比。

4.3.177污泥氣sludgegas,marshgas

 在污泥厭氧消化時有機物分解所產生的氣體,主要成分為甲烷和二氧化碳,并有少量的氫、氮和硫化氫等。

4.3.178污泥氣貯罐sludgegastank

貯存消化池產生的污泥氣,調節污泥氣產量和用氣量的設備,又稱儲氣罐。

4.3.179污泥氣燃燒器sludgegasburner

污泥氣燃燒消耗的裝置。

4.3.180回火防止器backfirepreventer

 防止并阻斷回火的裝置。在發生事故或系統不穩定的狀況下,當管內污泥氣壓力降低時,燃燒點的火會通過管道向氣源方向蔓延,稱作回火。

4.3.181污泥綜合利用sludgeintegratedapplication

將處理后的污泥作為有用的原材料在各種用途上加以利用的方法。

4.3.182污泥土地利用sludgelandapplication

處理后污泥作為介質土或土壤改良材料,用于園林綠化、土地改良和農田等場合的處置方式。

 4.3.183污泥園林綠化利用sludgeusedforafforestationandgardening

 處理后污泥用于城鎮綠地系統或郊區林地的建造和養護的處置方式。一般用作栽培介質土、土壤改良材料,也可作為制作有機肥的原料。

4.3.184污泥土地改良利用sludgeusedforsoilimprovement

 處理后且滿足標準的污泥用于鹽堿地、沙化地和廢棄礦場土地的改良,使之達到一定用地功能的處置方式。

4.3.185污泥農用sludgefarmapplication

污泥在農業用地上有效利用的處置方式。一般包括污泥經過無害化處理后用于農田、果園、牧草地等。

 4.3.186污泥建筑材料利用makingconstructionmaterialswithsludge

將污泥作為制作建筑材料部分原料的處置方式。

4.3.187污泥填埋sludgelandfilling

采取工程措施將處理后的污泥集中進行堆、填、埋,置于受控制場地內的處置方式。

4.3.188單獨填埋independentlandfill,mono-landfill

污泥在專用填埋場進行填埋的處置方式。

4.3.189混合填埋co-landfill

污泥進入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和生活垃圾進行共同填埋的處置方式。

4.3.190衛生填埋sanitarylandfill

采取防滲、鋪填壓實、覆蓋,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處理和對氣體、滲濾液、蠅蟲等治理的處置方式。

4.3.191污泥泥質qualityofsludge

污泥的物理參數和污染物含量。

4.3.192除臭deodorization

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去除污水或污泥產生惡臭氣體的過程。

4.3.193除臭系統odorcontrolsystem

將臭氣從源頭收集、處理到末端排放的設施,包括臭氣源加蓋、臭氣收集、臭氣處理和處理后排放等。

4.3.194脫硫desulfurization

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去除污泥氣中硫化氫的過程。

4.4工業廢水

4.4.1工業廢水industrialwastewater

工業企業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水。

4.4.2污染雨水池pollutedstormwatercollectingtank

工廠裝置內用于收集和存放污染雨水的水池。

4.4.3吸附損失水adsorptionwaterloss

水在處理或使用過程中,被固體介質夾帶或吸附而消耗掉的水。

4.4.4含鹽廢水concentratedbrinewastewater

含鹽量大于等于2000mg/L的工業廢水。

4.4.5油泥oilysludge

隔油設施、氣浮設施、調節設施等排出的含油底泥。

4.4.6電鍍廢水electroplatingwastewater

電鍍生產過程所排出的工業廢水。

4.4.7電鍍清洗廢水electroplatingrinse-wastewater

鍍件在清洗槽清洗過程中所排出的廢水。不包括沖洗地坪和容器以及跑、冒、滴、漏等廢水和廢液。

4.4.8閉路循環closedsystem,closedloop

利用有效處理方法,使廢水作到循環利用的要求,廢水不外排。

4.4.9堿性氯化法alkalinechlorinationprocess

在堿性條件下,用氯系氧化劑氧化廢水中的氰化物的方法處理電鍍含氰廢水。

4.4.10槽內處理法tanktreatment

在清洗槽內,直接用含用一定濃度的化學藥劑(如氧化劑、還原劑等)的溶液來清洗鍍件。

4.4.11電解處理法electrolytictreatment

利用電解反應處理電鍍廢水的方法。

4.4.12重金屬廢水heavymetalwastewater

含重金屬離子的廢水。

4.4.13石灰法limeprocess

以投加石灰或石灰石為主的處理重金屬廢水的方法。

4.4.14硫化法sulphuringprocess

 投加硫化鈉、硫化氫等硫化劑,使污水中重金屬離子和硫離子生成難溶物質而與水分離的一種廢水處理方法。

 4.4.15鐵鹽-石灰法ferrosoferrlccompound—limeprocess

投加鐵鹽和石灰使廢水中重金屬離子生成難溶物質而與水分離的一種廢水處理方法。

4.4.16鐵氧體法ferriteprocess

 投加亞鐵鹽、堿,通入空氣,在一定溫度下,使廢水中重金屬離子和鐵離子、氧離子組成氧化物晶體(鐵氧體)而與水分離的一種廢水處理方法。

4.4.17氧化還原法oxide-reductionprocess

利用氧化劑和還原劑,使污水中重金屬離子氧化或還原后再與水分離的一種廢水處理方法。

4.4.18鐵屑置換法replacementwithirons

用鐵屑(粉)置換重金屬污水中Cu2+,使Cu2+還原的方法。

4.4.19細菌氧化法bacterialoxideprocess

利用鐵細菌(鐵桿菌、鐵氧桿菌等),使污水中的Fe2+氧化成Fe3+的方法。

4.4.20硫化劑suiphuringchemical

在水中能產生S2-并能和金屬離子生成難溶硫化物的藥劑。

4.4.21共沉cosedimentation

廢水中懸浮物在沉淀過程中,作為載體吸附或包裹污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共同沉淀的過程。

4.4.22共沉劑cosedimentationchemical

能生成沉淀物,并能和污水中重金屬共沉的藥劑。

4.4.23沉渣sediments

廢水用化學法處理產生的沉淀物。

4.4.24分步沉淀stepsedimentation

 處理含重金屬廢水時,分步(階段)投加相同不同種類的藥劑,使污水中的不同重金屬離子在不同階段生成難溶化合物而與水分離的方法。

4.4.25有價金屬valuablematals

有回收價值的金屬。

4.4.26燒堿廢水causticalkaliwastewater

 以食鹽水為原料采用水銀電解法、隔膜電解法、離子交換膜電解法生產液堿、固堿、和氯氫過程中排放的廢水。

4.4.27打網水diaphragmcellflushingdrainage

清洗隔膜電解槽和修槽沖洗過程的排水。

4.4.28電石廢水calciumcarbidewastewater

以電石為原料生產聚氯乙烯單體過程排放的電石渣漿(液)和廢水。

4.4.29尾氣tailgas

加蓋曝氣池末端排出的氣體。

4.4.30空氣清掃裝置airpurgedevice

用空氣將加蓋氧氣曝氣池內氣體吹出池外的裝置。

4.4.31水體污染風險控制waterpollutionriskcontrol

 為防范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發生事故,或事故處理過程中,因物料泄露產生的污染物對周邊水環境的污染,有效降低環境風險,確保環境安全采取的技術措施。

 4.4.32環境污染防控體系systemofpreventingenvironmentpollution

以實現達標排放和滿足應急處置為原則,建立污染源頭、過程處理和最終排放的防控機制。

4.4.33排水切換設施cut-overdevicefordrainage

根據污染排水和非污染排水的去向將其進行切換的設備。

4.4.34事故存液池emergencymaterialcollectionbasin

用于貯存泄露物料的水池,多設置于物料可能泄漏的設施附近。

4.4.35終端事故緩沖池finalemergencyholdingbasin

 用于貯存重大事故物料泄露或消防污染水的水池。多設在工廠或工業區總排放口排入水體前或廠區污水處理場附近。

4.4.36零排放zeroemission

企業或主體單元的生產用水系統達到無工業廢水外排。

5燃氣工程

5.1一般術語

5.1.1燃氣類別sortofgases

根據燃氣的來源或燃氣燃燒特性指標,將燃氣分成的不同種類。

5.1.2天然氣naturalgas

 蘊藏在地層中的可燃氣體,組分以甲烷為主。按開采方式和蘊藏位置的不同,分為純氣田天然氣、石油伴生氣、凝析氣田氣和煤層氣。

5.1.3壓縮天然氣compressednaturalgas(CNG)

經加壓,使壓力介于10MPa~25MPa的氣態天然氣。

5.1.4液化天然氣liquefiednaturalgas(LNG)

天然氣經加壓、降溫得到的液態產物,組分以甲烷為主。

5.1.5人工煤氣manufacturedgas

以煤或液體燃料為原料經熱加工制得的可燃氣體,簡稱煤氣。包括煤制氣、油制氣。

5.1.6煤制氣coalgas

以煤為原料制得的可燃氣體,包括焦爐煤氣、發生爐煤氣和水煤氣。

5.1.7油制氣oilgas

以重油、柴油或石腦油等為原料制得的可燃氣體。

5.1.8液化石油氣liquefiedpetroleumgas(LPG)

常溫、常壓下的石油系烴類氣體,經加壓或降溫得到的液態產物,組分以丙烷和丁烷為主。

5.1.9液化石油氣-空氣混合氣LPG-airmixture

氣態液化石油氣和空氣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成,且符合城鎮燃氣質量要求的氣體。

5.1.10煤層氣coalbedmethane(CBM)

與煤伴生、吸附于煤層內的烴類氣體,組分以甲烷為主。

5.1.11沼氣biogas

 有機物質在一定溫度、濕度、酸堿度和隔絕空氣的條件下,經過微生物作用而產生的可燃氣體,組分以甲烷為主。

5.1.12飽和蒸氣壓saturatedvaporpressure

在一定溫度下,密閉容器中的液體和蒸氣處于動態平衡時蒸氣的絕對壓力。

5.1.13露點dewpoint

飽和蒸氣經降溫或加壓,遇到接觸面或凝結核開始凝結析出液相時的溫度。

5.1.14水露點waterdewpoint

在一定壓力下,氣體中的飽和水蒸氣因溫度降低開始凝結析出水時的溫度。

5.1.15烴露點hydrocarbondewpoint

在一定壓力下,氣體中的烴組分因溫度降低開始凝結析出液相時的溫度。

5.1.16露點降dewpointdrop

在一定壓力下,氣體脫水前后的露點差值。

5.1.17閃點flashpoint

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液體遇熱揮發出可燃氣體和空氣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夠閃燃的液體最低溫度。

5.1.18爆炸explosion

 在密閉容器內,可燃混合氣體局部著火燃燒,由于傳熱和高溫煙氣膨脹,未燃氣體被絕熱壓縮,當達到著火溫度時,全部混合氣體瞬間完全燃盡,使容器內的壓力猛烈增大的現象。

5.1.19爆炸極限explosivelimits

可燃氣體和空氣的混合物遇火源產生爆炸的可燃氣體體積分數范圍。

5.1.20爆炸上限upperexplosivelimit

可燃氣體和空氣的混合物遇火源產生爆炸時的可燃氣體最高體積分數。

5.1.21爆炸下限lowerexplosivelimit

可燃氣體和空氣的混合物遇火源產生爆炸時的可燃氣體最低體積分數。

5.1.22燃氣熱值heatingvalue

標準狀態下,1m3或1kg燃氣完全燃燒所釋放出的熱量,又稱發熱量。

5.1.23燃氣高熱值grosscalorificvalue

標準狀態下,1m3或1kg燃氣完全燃燒,所釋放出的包括煙氣中水蒸氣汽化潛熱在內的發熱量。

5.1.24燃氣低熱值netcalorificvalue

標準狀態下,1m3或1kg燃氣完全燃燒,所釋放出的不包括煙氣中水蒸氣汽化潛熱在內的發熱量。

5.1.25臨界溫度criticaltemperature

對氣體加壓使氣體液化的最高溫度。

5.1.26臨界壓力criticalpressure

在臨界溫度下,使氣體液化需要的最小壓力。

5.1.27含濕量humiditycontent

標準狀態下,含1m3或1kg干燃氣的濕燃氣中水蒸氣的質量。

5.1.28含硫量sulphurcontent

標準狀態下,1m3燃氣中硫化物的質量。其計量單位通常以mg表示。

5.1.29燃氣互換性interchangeabilityofgases

 以另一種燃氣(置換氣)替代原來使用的燃氣(被置換氣)時,燃燒設備的燃燒器不需要做任何調整而能保證燃燒設備正常工作,又稱置換氣對被置換氣具有互換性。

5.1.30基準氣referencegas

代表某種燃氣的標準氣體。

5.1.31界限氣limitgas

根據燃氣允許的波動范圍配制的標準氣體。

5.1.32華白數Wobbenumber

燃氣的高熱值與其相對密度平方根的比值。

5.1.33管道燃氣pipelinegas

利用管道輸送的燃氣。

5.1.34非管道燃氣non-pipelinegas

利用車、船等方式輸送的燃氣。

5.1.35壓力級制pressurelevel

城鎮燃氣管道的設計壓力分級體系。

5.1.36管道地區等級locationclass

 設計壓力大于1.6MPa的城鎮燃氣管道通過的地區,按管道沿線居住建筑物的密集程度確定的地區等級。

5.1.37供氣規模annualsend-outcapacity

燃氣廠站在單位時間內的最大供氣量。

5.1.38儲罐區storagetankfield

生產區中設置燃氣儲罐的區域。

5.1.39灌裝區fillingfield

在液化石油氣或液化天然氣廠站中,對鋼瓶進行灌裝作業的區域。

5.1.40灌裝filling

將液態液化石油氣或液化天然氣灌入鋼瓶中的工藝過程。

5.1.41拉斷閥emergencyreleasecoupler

具有將被拉斷的兩個端面自動閉合功能的裝置。

5.1.42匯管gasdistributor

燃氣廠站將燃氣進行匯集與分配的設施。

5.1.43阻火器firetrap

阻止燃氣火焰傳播和防止燃氣回火引起爆炸的安全裝置。

5.1.44放散管ventpipe

排放燃氣系統中的空氣或燃氣的管道。

5.1.45自然氣化naturalvaporizing

在儲罐或鋼瓶中,液化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依靠自身顯熱或吸收外界環境熱量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

5.1.46強制氣化forcedvaporizing

儲存裝置中,液化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通過專用加熱設備,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

5.1.47氣化器vaporizer

用于加熱液化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使之由液態轉變為氣態的專用設備。是強制氣化的專用設備。

5.1.48烴泵hydrocarbonpump

通過轉子機械的轉動運動,將機械能轉化為液態燃氣壓力能的專用設備。

5.1.49壓縮機compressor

通過機械運動,將機械能轉化為氣態燃氣壓力能的專用設備。

5.1.50橇裝設備skid-mountedequipment

 在工廠內,按工藝要求將單體設備和工藝管道等組裝并固定在同一底座上,并可整體進行移動就位的成套設備。

5.1.51燃氣汽車gasvehicle

 以液化石油氣、壓縮天然氣或液化天然氣為動力燃料的汽車。包括液化石油氣汽車、壓縮天然氣汽車和液化天然氣汽車。

5.1.52加氣站vehiclegasfillingstation

 通過加氣機為燃氣汽車儲氣瓶充裝車用液化石油氣、壓縮天然氣、液化天然氣,或通過加氣柱為壓縮天然氣車載儲氣瓶組充裝壓縮天然氣,并可提供其他便利性服務的場所。

5.1.53加油加氣合建站gasolineandgasfillingstation

 既可為汽車油箱充裝車用燃油,又為燃氣汽車儲氣瓶充裝車用液化石油氣、車用壓縮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并可提供其他便利性服務的場所。

5.1.54加氣區gasfillingarea

加氣站或加油加氣合建站中,汽車停靠并進行加氣作業的區域。

5.1.55加氣島gasfillingisland

加氣站或加油加氣合建站中,安裝有加氣機或加氣柱的平臺。

5.1.56加氣機gasdispenser

 用于向燃氣汽車充裝車用液化石油氣、車用壓縮天然氣或液化天然氣,并具有計量、計價功能的專用設備。

5.1.57加氣柱CNGpost

用于向車載儲氣瓶組充裝壓縮天然氣,并具有計量功能的專用設備。

5.1.58加氣槍dispensernozzle

附屬于加氣機,直接給燃氣汽車充裝車用液化石油氣、車用壓縮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的專用機具。

5.1.59防撞柱collisionpost

由抗撞擊材料制成的、涂有警示色避免設備或設施被直接撞擊的柱狀物。

5.1.60城鎮燃氣自動化系統citygasautomaticsystem

 利用自動化、信息、網絡通信技術,基于儀表及執行機構等設備,對城鎮燃氣設施實現數據遠程采集、監視、控制、處理的系統。

5.1.61爆炸危險區域explosingriskarea

爆炸性混合物出現或預期可能出現的數量達到足以要求對儀表的結構、安裝和使用采取預防措施的范圍。

5.1.62工作接地referencegrounding

儀表或控制系統正常工作所要求的接地。

5.1.63保護接地safetygrounding

為保護儀表和人身安全的接地。

5.2輸配管網

I設計計算

5.2.1燃氣用戶gasconsumer

城鎮燃氣系統的終端用氣單元,包括家庭用戶,商業用戶,工業用戶,采暖、制冷用戶和汽車用戶等。

5.2.2家庭用戶domesticconsumer

以燃氣為燃料進行炊事或制備熱水為主的用戶。

5.2.3商業用戶commercialconsumer

以燃氣為燃料進行炊事或制備熱水的公共建筑或其他非家庭用戶。

5.2.4工業用戶industrialconsumer

以燃氣為燃料從事工業生產的用戶。

5.2.5采暖、制冷用戶heatingandcoolingconsumer

以燃氣為燃料進行采暖、制冷的用戶。

5.2.6汽車用戶vehicleconsumer

以燃氣作為汽車燃料的用戶。

 5.2.7居民生活用氣量指標indexofgasconsumptionforresidentialuse

居民用戶每人每年生活用氣消耗量定額,以熱量計。

 5.2.8商業用氣量指標indexofgasconsumptionforcommercialuse

商業用戶每年每計算單位消耗的燃氣量定額,以熱量計。

 5.2.9工業用氣量指標indexofgasconsumptionforindustrialuse

工業用戶每年生產單位產品消耗的燃氣量定額,以熱量計。

 5.2.10采暖用氣量指標indexofgasconsumptionforspaceheating

單位時間內單位面積建筑物采暖所消耗的燃氣量定額,以熱量計。

 5.2.11制冷用氣量指標indexofgasconsumptionforspacecooling

單位時間內單位面積建筑物制冷所消耗的燃氣量定額,以冷量計。

5.2.12氣化率customerpercentage

在統計區域內,使用燃氣的居民用戶數與總戶數的比值。其計量單位通常以百分數表示。

5.2.13年用氣量annualgasconsumption

用戶一年消耗的燃氣量。氣態燃氣以體積計,液態燃氣以質量計。

5.2.14計算月designmonth

一年十二個月中平均日用氣量出現最大值的月份。

5.2.15月不均勻系數unevenfactorofmonthlyconsumption

一年中,各月平均日用氣量與該年平均日用氣量的比值,表示各月用氣量的變化情況。

5.2.16日不均勻系數unevenfactorofdailyconsumption

一個月(或一周)中,每日用氣量與該月(或該周)平均日用氣量的比值,表示日用氣量的變化情況。

 5.2.17小時不均勻系數unevenfactorofdailyconsumptionofhourlyconsumption

一日中,每小時用氣量與該日平均小時用氣量的比值,表示小時用氣量的變化情況。

 5.2.18月高峰系數maximumunevenfactorofmonthlyconsumption

計算月的平均日用氣量與該年的平均日用氣量的比值。

 5.2.19日高峰系數maximumunevenfactorofdailyconsumption

計算月中最大日用氣量與該月平均日用氣量的比值。

 5.2.20小時高峰系數maximumunevenfactorofhourlyconsumption

計算月中最大用氣量日的最大小時用氣量與該日平均小時用氣量的比值。

5.2.21同時工作系數coincidencefactor

實際的最大小時流量與全部燃氣用具額定流量總和的比值。

5.2.22平均小時用氣量averagehourlygasconsumption

用戶在一段時間內燃氣消耗量的小時平均值。其計量單位通常以m3/h計。

5.2.23小時計算流量hourlydesignflowrate

計算月中最大用氣量日的小時最大用氣量。

5.2.24途泄流量distributionflow

配氣管道沿程輸出的燃氣流量。

5.2.25集中負荷concentratedload

在燃氣管網上用氣量較大的用戶流量。

5.2.26管段計算流量designflowofsection

在設計工況下用來選擇燃氣管網管徑和計算管段阻力的流量。

5.2.27節點流量nodeflow

節點的集中負荷和同該點連接的所有配氣管段的途泄流量分配值之和。

5.2.28計算工況designregime

燃氣管網在設計條件下的水力工況。

5.2.29運行工況operationregime

燃氣管網在實際運行條件下的水力工況。

5.2.30事故工況accidentoperationstate

燃氣管網在事故條件下的水力工況。

 5.2.31低壓管網計算壓力降designpressuredropoflowpressurenetwork

在計算工況下從調壓站(箱、柜)出口到用戶燃具前管道允許的最大壓力損失。

 5.2.32中壓管網計算壓力降designpressuredropofmediumpressurenetwork

在計算工況下從中壓管網始端到末端允許的最大壓力損失。

 5.2.33高壓管網計算壓力降designpressuredropofhighpressurenetwork

在計算工況下從高壓管網始端到末端允許的最大壓力損失。

5.2.34單位長度壓力降unitlengthpressuredrop

單位長度燃氣管道的壓力損失。

5.2.35平衡點balancepoint

在環狀燃氣管網中不同流向管段的交匯點。

5.2.36零速點pointofno-flow

管網中流速為零的點。

 5.2.37附加壓力addedpressureresistanceduetoelevation

當燃氣管道始末兩端存在標高差值時,在管道中產生的額外壓力。

5.2.38管網的水力可靠性hydraulicreliabilityofnetwork

城鎮燃氣管網系統在某處發生故障時向用戶供給燃氣量的程度。

5.2.39調壓站作用半徑effectiveradiusofregulatorstation

從調壓站到零速點的平均直線距離。

5.2.40強度設計系數designfactor

管道許用應力與管材屈服極限的比值。

5.2.41焊縫系數jointfactor

焊縫接頭強度與母材強度的比值。

5.2.42彈性敷設pipelayingwithelasticbending

管道在外力或自重作用下產生彈性彎曲變形,利用這種變形進行管道敷設的一種方式。

Ⅱ門站和儲配站

5.2.43門站citygatestation

燃氣長輸管線和城鎮燃氣輸配系統的交接場所,由過濾、調壓、計量、配氣、加臭等設施組成。

5.2.44儲配站storageanddistributionstation

城鎮燃氣輸配系統中,儲存和分配燃氣的場所,由具有接收儲存、配氣、計量、調壓或加壓等設施組成。

5.2.54旋風分離器cycloneseperator

利用旋轉氣流產生的離心力將雜質顆粒從氣流中分離出來的裝置。

5.2.55過濾器filter

利用濾芯或濾網將所通過燃氣中的雜質顆粒分離出來的裝置,包括臥式過濾器和立式過濾器兩種形式。

5.2.56加臭劑gasodorant

一種具有強烈氣味的有機化合物或混合物。

5.2.57加臭odorization

向燃氣中加注加臭劑的工藝。

5.2.58清管器pipescraper

由氣體、液體或管道輸送介質推動在管道內運動,用于清理管道和檢測管道內部狀況的工具。

5.2.59清管器發送筒pigtrap

清管作業時發送清管器的裝置。

5.2.60清管器接收筒pigreceivingtrap

接收完成了清管作業的清管器的裝置。

5.2.61清管器通過指示器pigsignaler

在管線某一位置顯示清管器通過的裝置。

5.2.62越站旁通管stationby-passline

使燃氣在門站外通過的旁路管線。

Ⅲ輸配管道

5.2.63輸氣管道gastransmissionpipeline

在供氣地區專門輸送燃氣的管道。

5.2.64配氣管道gasdistributionpipeline

在供氣地區將燃氣分配給燃氣用戶的管道。

5.2.65高壓A燃氣管道highpressureAgaspipeline

設計壓力(表壓)大于2.5MPa,小于或等于4.0MPa的燃氣管道。

5.2.66高壓B燃氣管道highpressureBgaspipeline

設計壓力(表壓)大于1.6MPa,小于或等于2.5MPa的燃氣管道。

5.2.67次高壓A燃氣管道sub-highpressureAgaspipeline

設計壓力(表壓)大于0.8MPa,小于或等于1.6MPa的燃氣管道。

5.2.68次高壓B燃氣管道sub-highpressureBgaspipeline

設計壓力(表壓)大于0.4MPa,小于或等于0.8MPa的燃氣管道。

5.2.69中壓A燃氣管道mediumpressureAgaspipeline

設計壓力(表壓)大于0.2MPa,小于或等于0.4MPa的燃氣管道。

5.2.70中壓B燃氣管道mediumpressureBgaspipeline

設計壓力(表壓)大于或等于0.01MPa,小于或等于0.2MPa的燃氣管道。

5.2.71低壓燃氣管道lowpressuregaspipeline

設計壓力(表壓)小于0.01MPa的燃氣管道。

5.2.72一級管網singlestagenetwork

用一種壓力級制的管網分配和供給燃氣的系統,通常為低壓或中壓管道系統。

5.2.73二級管網twostagenetwork

由兩種壓力級制的管網分配和供給燃氣的系統。

5.2.74三級管網threestagenetwork

由三種壓力級制的管網分配和供給燃氣的系統。

5.2.75多級管網multi-stagenetwork

由三種以上壓力級制的管網分配和供給燃氣的系統。

5.2.76閥室valvepit

設置燃氣管道閥門及其附件的建(構)筑物。

5.2.77分支閥branchvalve

設置在燃氣分支管道起點處的閥門。

5.2.78分段閥sectionvalve

按間距要求設置在燃氣干管上的閥門。

5.2.79凝水缸condensatedrainage

輸送濕燃氣時,設置于燃氣管道低點的排水裝置。

5.2.80鋼塑轉換管件metalfittingforPEpipetosteelpipe

 由工廠預制的用于聚乙烯管材和鋼管連接,包括鋼管部分和PE管部分的一類專用機械管件,如鋼塑轉換直接頭、彎頭、法蘭、三通鋼塑轉換件等形式。

5.2.81補償器expansionjoint

可吸收因溫度變化或建筑物沉降引起的管道伸縮、變形的裝置。

5.2.82地面標志on-groundsign

設置在地面用于表明地下燃氣管道位置的圖形標志。

5.2.83地上標志above-groundsign

設置在地上且高出地面,用于表明地下燃氣管道位置和屬性的圖形標志。

5.2.84標志樁markerpost

設置在地上并高出地面,用于表明埋地管道屬性、位置和參數的設施。

5.2.85地下標志under-groundsign

埋設于地下,用于地下燃氣管道定位和示蹤的圖形標志。

5.2.86警示帶warningtape

 以PVC薄膜為基材,具有良好的絕緣、耐燃、耐寒、耐酸堿、耐溶劑等特性,并標注出燃氣管道字樣、企業標志和報警電話等,沿管道上方埋設的標識帶。

5.2.87示蹤裝置locatingdevice

沿燃氣管道埋設,可通過專用設備探測到管道位置的設備或材料。

Ⅳ儲氣和調峰

5.2.88儲氣gasstorage

為保障調峰供應、應急供應和國家天然氣能源安全需要的氣源能力儲備。

5.2.89調峰peakshaving

解決用氣負荷波動和供氣量相對穩定之間矛盾的措施。

5.2.90調峰氣peakshavinggas

為滿足高峰用氣需求所使用的補充氣源或儲備燃氣。

5.2.91管道儲氣line-packing

在系統的最大運行壓力下,通過管道內壓力變化儲存燃氣的方式。

5.2.92儲氣調峰gasstorageandpeakshaving

利用儲氣設施在用氣低谷時儲備燃氣,在用氣高峰時供應燃氣的措施。

5.2.93應急儲備gasstorageforemergency

 當供氣氣源發生緊急事故或用氣量異常時,仍能保證燃氣系統正常供氣的措施,包括儲氣設施和備用氣源。

5.2.94地下儲氣庫gasundergroundreservior

利用地下的特殊地質構造儲存天然氣的密閉空間,包括枯竭油氣藏型、含水層型、鹽穴型等。

5.2.95墊層氣cushiongas

地下儲氣庫儲氣時,為使地下儲氣庫保有一定的壓力,在儲存周期內不取出的氣體。

5.2.96工作氣currentgas

地下儲氣庫儲氣時,在儲存周期內可從儲氣庫中回供的燃氣。

5.2.97低壓濕式儲氣罐lowpressurewater-sealedgasholder

由水槽、鐘罩和塔節組成,利用水封隔斷罐內外氣體的低壓鋼制儲氣罐。

5.2.98低壓干式儲氣罐lowpressurepiston-typegasholder

由外筒、底板、活塞和密封裝置組成的低壓鋼制儲氣罐。

5.2.99儲罐storagetank

 用于儲存燃氣的鋼制容器,設有進口、出口、安全放散口和檢查口等。常用的燃氣儲罐形式有球罐、臥罐、立式圓筒罐等。

5.2.100球罐spherictank

以支柱支撐的鋼制球形儲罐,常用的結構形式有桔瓣式、混合式。

5.2.101臥罐horizontaltank

水平放置于鞍形支座上的圓筒形儲罐。

5.2.102儲罐公稱容積nominalvolumeofstoragetank

用數字表示的與儲罐容積有關的標示代號,為圓整數。

5.2.103儲罐有效容積effectivevolumeofstoragetank

在儲氣過程中可利用的儲罐容積。

 5.2.104儲罐容積利用系數utilizationcoefficientofstoragetankvolume

儲罐的有效容積與幾何容積的比值。

 5.2.105儲罐最高工作壓力maximumoperatingpressureofstoragetank

儲罐正常工作時允許的最高壓力。

Ⅴ調壓

5.2.106調壓器regulator

自動調節燃氣出口壓力,使其穩定在某一壓力范圍內的裝置。

5.2.107直接作用調壓器directactingregulator

利用出口壓力變化,直接控制驅動器帶動調節元件運動的調壓器。

5.2.108間接作用調壓器indirectactingregulator

燃氣出口壓力的變化使操縱機構動作并接通外部能源或被調介質進行壓力調節的調壓器。

5.2.109指揮器pilot

間接作用式調壓器中,實現壓力自動調節的操縱機構。

5.2.110調壓裝置citygaspressureregulatingequipment

由調壓器及其附屬設備組成,將較高燃氣壓力降至所需的較低壓力設備單元的總稱。

5.2.111調壓箱regulatorbox

設有調壓裝置的專用箱體,用于調節用氣壓力的整裝設備,包括調壓裝置和箱體。

5.2.112調壓站regulatorstation

設有調壓系統的建(構)筑物和附屬安全裝置的總稱,具有調壓功能,可兼具計量功能。

5.2.113安全裝置safetydevice

保障調壓站和調壓箱的出口壓力不超過安全限度的裝置,包括切斷裝置、放散裝置、監控調壓器等。

5.2.114最大進口壓力maximuminletpressure

在規定的調壓器進口壓力范圍內,所允許的最高進口壓力值。

5.2.115最小進口壓力minimuminletpressure

在規定的調壓器進口壓力范圍內,所允許的最低進口壓力值。

5.2.116額定出口壓力nominaloutletpressure

調壓器出口壓力在規定范圍內的某一選定值。

5.2.117額定流量nominalflow

在最小進口壓力下,調壓器出口壓力在穩壓精度范圍內下限值時的流量。

5.2.118調壓器流通能力regulatorflowcapacity

在一定的調壓器進出口壓力條件下,單位時間內通過調壓器的氣體體積流量。

5.2.119穩壓精度stabilizedpressureaccuracy

調壓器出口壓力對設定壓力的偏差與設定壓力的比值。

5.2.120關閉壓力shutoffpressure

調壓器流量減小至零時,出口壓力達到的穩定壓力值。

Ⅵ鋼制管道和儲罐的腐蝕控制

5.2.121腐蝕corrosion

材料和環境間發生的化學或電化學相互作用,而導致材料功能受到損傷的現象。

5.2.122腐蝕速率corrosionrate

單位時間內金屬遭受腐蝕的質量損耗量或腐蝕深度,其計量單位通常以mm/a或g/m2?h表示。

5.2.123腐蝕控制corrosioncontrol

人為改變金屬的腐蝕體系要素,以降低金屬的質量損耗和對環境介質的影響。

5.2.124腐蝕電位corrosionpotential

金屬在給定腐蝕體系中的電極電位。

5.2.125自腐蝕電位freecorrosionpotential

沒有凈電流從金屬表面流入或流出時的電極電位。

5.2.126化學腐蝕chemicalcorrosion

金屬和周圍介質接觸發生化學反應引起的金屬腐蝕。

5.2.127電化學腐蝕electro-chemicalcorrosion

金屬和土壤介質構成微電池發生電化學反應引起的金屬腐蝕。

5.2.128雜散電流腐蝕straycurrentcorrosion

由在非指定回路中流動的電流引起的金屬電解腐蝕。

5.2.129防腐層coating

涂覆在管道、附件和儲罐的表面上,使其與腐蝕環境實現物理隔離的絕緣材料層。

5.2.130電絕緣electricalisolation

埋地鋼制管道或儲罐與相鄰的其他金屬物或環境之間,或管道的不同管段之間呈電氣隔離的狀態。

5.2.131電連續性electricalconduct

對指定管道體系的整體電氣導通性。

5.2.132陰極保護cathodicprotection

通過降低腐蝕電位,使管道腐蝕速率顯著減小而實現電化學保護的一種方法。

5.2.133犧牲陽極sacrificialanodeorgalvanicanode

 與被保護管道偶接而形成電化學電池,并在其中呈低電位的陽極,通過陽極溶解釋放負電流以對管道實現陰極保護的金屬組元。

 5.2.134犧牲陽極陰極保護cathodicprotectionbysacrificialanode

通過與作為犧牲陽極的金屬組元偶接對管道提供負電流,實現陰極保護的電化學保護方法。

 5.2.135強制電流陰極保護impressedcurrentcathodicprotection

通過外部直流電源對管道提供負電流,實現陰極保護的一種電化學保護方法。又稱為外加電流陰極保護。

5.2.136輔助陽極impressedcurrentanode

 在強制電流印記保護系統中,與外部電源正極相連并在陰極保護電回路中起到點作用構成完整電流回路的電極。

5.2.137參比電極referenceelectrode

 具有穩定可再現電位的電極,在測量管道電位或其他電極電位值時用于組成測量電池的電化學半電池,作為電極電位測量的參考基準。

5.2.138排流保護straycurrentdrainageprotection

 用電學或物理方法把流入管道的雜散電流導出或阻止雜散電流流過管道,以防止雜散電流腐蝕的保護方法。

5.2.139絕緣接頭insulatingjoint

安裝在兩管段之間用于隔斷電連續性的管道連接組件。

5.2.140絕緣法蘭insulatingflange

通過絕緣墊片、套筒和墊圈將毗鄰法蘭及固定法蘭的螺母、螺栓與法蘭進行電絕緣的一種法蘭接頭。

5.2.141防腐層面電阻率coatingresistivity

防腐層電阻和防腐層面積的乘積。

5.2.142漏點holiday

防腐層的不連續處,導致金屬表面暴露于環境中。

5.2.143匯流點drainpoint

陰極電纜和被保護金屬管道的連接點,保護電流通過此點流回電源。

5.2.144測試裝置teststation

布設在埋地管道沿線,用于監測和檢測管道陰極保護參數的設施。

5.2.145極化polarization

 由于金屬和電解質之間有凈電流流動而導致的電極電位偏離初始電位現象,可表征電極界面上電極過程的阻力作用。

5.2.146陰極極化電位cathodicpolarizedpotential

在陰極極化條件下金屬/電解質界面的電位,等于自腐蝕電位與陰極極化電位值的和。

5.2.147陰極剝離cathodicdisbondment

由陰極反應產物造成的覆蓋層和涂覆表面粘結性的破壞。

5.2.148陰極保護電位cathodicprotectivepotential

為達到陰極保護目的,在陰極保護電流作用下使管道電位從自腐蝕電位負移至某個陰極極化的電位值。

5.2.149IR降IRdrop

根據歐姆定律,由于電流的流動在參比電極與金屬管道之間電解質內產生的電壓降。

5.2.150通電電位onoperation

陰極保護系統持續運行時測量的金屬或電解質電位。

5.2.151斷電電位offoperation

斷電瞬間測得的金屬或電解質電位。

5.2.152雜散電流straycurrent

從規定的正常電路中流失而在非指定回路中流動的電流。

5.2.153干擾interference

由于雜散電流作用或感應電流作用等對管道產生的有害影響。

5.3燃氣供應站

I壓縮天然氣供應站

5.3.1橇裝壓縮機skid-mountedcompressor

將壓縮機及其附屬設備、管道、儀表等組成并固定在同一底座上,可整體進行移動就位的成套設備。

5.3.2壓縮天然氣脫硫裝置CNGdesulfurizationdevice

 利用物理或化學方法脫除天然氣中的硫分,使生產的壓縮天然氣的總硫含量和硫化氫含量符合要求的裝置。

5.3.3壓縮天然氣脫水裝置CNGdehydrationdevice

利用物理方法脫除天然氣中的水,使生產的壓縮天然氣的水露點符合要求的裝置。

5.3.4壓縮天然氣氣瓶組multipleCNGcylinderinstallation

固定在瓶筐或基礎上,通過管道連成一體的多個壓縮天然氣氣瓶組合,用于儲存壓縮天然氣的裝置。

 5.3.5壓縮天然氣瓶組供氣站stationforCNGmultiplecylinderinstallation

 利用壓縮天然氣氣瓶組為儲氣設施,具有卸氣、調壓、計量、加臭功能,并向城鎮燃氣輸配管網輸送天然氣的專門場所。

5.3.6壓縮天然氣氣瓶車CNGcylindervehicle

 掛車底盤上固定有壓縮天然氣氣瓶組,設有壓縮天然氣加(卸)氣系統和安全防護、安全放散等設施的專用汽車。

5.3.7壓縮天然氣儲配站CNGstorageanddistributionstation

 利用壓縮天然氣氣瓶車或儲罐作為儲氣設施,具有卸氣、調壓、計量、加臭功能,并向城鎮燃氣輸配管網輸送天然氣的專門場所。

5.3.8氣瓶車固定車位fixedparkingspace

站內停放壓縮天然氣氣瓶車并進行加(卸)氣操作的專用停車位。

5.3.9壓縮天然氣卸氣柱CNGdischargecolumn

由快裝接頭、卸氣軟管、切斷閥、放空系統等組成,將氣瓶車中的壓縮天然氣卸入調壓系統的專用設備。

5.3.10伴熱系統heatingsystem

 采用熱水間壁換熱或電伴熱帶換熱等方式,使壓縮天然氣升溫以補償壓縮天然氣因卸氣減壓造成溫降的成套設備。

5.3.11車用壓縮天然氣CNGforvehicle

作為車用燃料的壓縮天然氣。

5.3.12壓縮天然氣加氣站CNGfillingstation

 為汽車儲氣瓶或車載儲氣瓶組充裝壓縮天然氣的專門場所。包括壓縮天然氣加氣母站、壓縮天然氣加氣子站、壓縮天然氣常規加氣站。

5.3.13壓縮天然氣加氣母站CNGprimaryfillingstation

 具有將管道輸入的天然氣過濾、計量、脫水、加壓,并通過加氣柱為天然氣氣瓶車充裝壓縮天然氣、通過加氣機為天然氣汽車充裝壓縮天然氣的專門場所。

5.3.14壓縮天然氣加氣子站CNGsecondaryfillingstation

由壓縮天然氣氣瓶車運進壓縮天然氣,通過加氣機為天然氣汽車充裝車用壓縮天然氣的專門場所。

5.3.15壓縮天然氣常規加氣站CNGnormalfillingstation

 具有將管道輸入的天然氣過濾、計量、脫水、加壓,通過加氣機為天然氣汽車充裝車用壓縮天然氣的專門場所。

5.3.16壓縮天然氣加氣柱fillingpost

由快裝接頭、卸氣軟管、切斷閥、放空系統、流量計等組成,具有為車載儲氣瓶加氣功能的專用設備。

5.3.17儲氣井gasstoragewell

設置于地下的立式管狀承壓設備,用于儲存壓縮天然氣。

II液化天然氣供應站

5.3.18液化天然氣槽船LNGtanker

設有一組或幾組液化天然氣儲罐,用于運輸液化天然氣的專用船舶。

5.3.19液化天然氣汽車槽車LNGtanktruck

將儲罐固定在汽車底盤上,用于運輸液化天然氣的專用汽車。

5.3.20液化天然氣裝卸loadingandunloadingofLNG

將液化天然氣裝入槽車或從槽車中將液化天然氣卸出的操作。

5.3.21液化天然氣裝卸鶴管pipehandlingcrane

 將旋轉接頭與剛性管道及彎頭連接,實現火車槽車或汽車槽車與棧橋儲運管線之間傳輸液體介質的專用設備。

 5.3.22液化天然氣裝卸臂tankfillingandloadingandunloadingline

由柱體、裝卸鶴管等組成,可自由轉向、伸縮的用于裝卸液化天然氣專用設備。

5.3.23液化天然氣裝卸臺loadingandunloadingplatform

 由工藝管道、裝卸鶴管或高壓膠管、快裝接頭等組成,具有為汽車槽車進行裝卸液化天然氣的專用操作平臺。

5.3.24液化天然氣氣化站LNGvaporizingstation

 利用液化天然氣儲罐作為儲氣設施,具有接收、儲存氣化、調壓、計量、加臭功能,并向城鎮燃氣輸配管網輸送天然氣的專門場所。

 5.3.25液化天然氣瓶組氣化站vaporizingstationofLNGmultiplecylinderinstallation

 利用液化天然氣瓶組作為儲氣設施,具有儲存、氣化、調壓、計量、加臭功能,并向用戶供氣的專門場所。

5.3.26液化天然氣卸車系統LNGunloadingsystem

將液化天然氣從槽車卸到儲罐里的整套設施,包括裝卸臺、卸車工藝管道、卸車增壓裝置和儲罐等。

5.3.27液化天然氣儲罐LNGstoragetank

具有耐低溫和隔熱性能,用于儲存液化天然氣的罐體。

5.3.28雙金屬儲罐doubleshellstoragetank

 內外罐均采用金屬材料的液化天然氣儲罐,內罐為耐低溫材料,外罐為耐低溫材料或非耐低溫材料,在內外罐之間有隔熱層。

5.3.29預應力混凝土儲罐prestressedconcretestoragetank

 采用混凝土作為儲罐材質,在混凝土內布置預應力筋,張拉后在罐體混凝土建立合理的預應力,防止混凝土產生裂縫以保證液化天然氣不外泄。

5.3.30薄膜儲罐membranestoragetank

 由金屬薄膜、隔熱層、混凝土組成的儲罐。金屬薄膜用于存儲低溫液體并起膨脹和收縮的作用;隔熱層、混凝土起支撐的作用。

5.3.31單容積儲罐singlecontainmentstoragetank

 單壁儲罐或由內罐和外部容器組成的儲罐。內罐用于存儲低溫液體,外部容器主要起固定和保護隔熱層、保持吹掃氣體壓力的作用,不用于容納內罐泄漏時的低溫液體。

5.3.32雙容積儲罐doublecontainmentstoragetank

 內罐和外罐都能單獨容納所儲存的低溫液體的雙層儲罐。當內罐中有液體泄漏時,外罐可用來容納這些泄漏出的低溫液體,但不能用來容納因液體泄漏而產生的蒸發氣。

5.3.33全容積儲罐fullcontainmentstoragetank

 內罐和外罐都能單獨容納所儲存的低溫液體的雙層儲罐。當內罐中有液體泄漏時,外罐既能容納低溫液體也能排放因液體泄漏而產生的蒸發氣。

5.3.34立式液化天然氣儲罐verticalLNGstoragetank

內外罐均為立式圓筒的雙金屬儲罐,內罐和接口管采用耐低溫不銹鋼,外罐采用壓力容器用鋼。

5.3.35液化天然氣子母儲罐LNGmainandsub-storagetank

 將多個立式圓筒形內罐(子罐)并聯組裝在一個大型立式平底拱蓋筒形外罐(母罐)內的雙金屬儲罐,外罐為常壓罐。

5.3.36液化天然氣分層LNGstratification

儲罐內不同密度、不同溫度的液化天然氣液體,按密度不同分層分布的現象。

5.3.37液化天然氣渦旋LNGrollover

 因儲罐壁漏入的熱量,使分層的液化天然氣液體的密度改變,破壞了分層平衡,造成儲罐內液化天然氣翻騰出現渦旋的現象。

5.3.38儲罐靜態蒸發率storagetankstaticvaporizingrate

 儲罐內的低溫液體達到熱平衡后,在24小時內自然蒸發損失的質量與儲罐有效容積可充裝液體質量的比值。

5.3.39環境氣化器ambientvaporizer

從天然熱源取熱的氣化器。包括空溫式氣化器和水溫式氣化器。

5.3.40工藝氣化器processvaporizer

從其他的熱動力過程、化學過程或從液化天然氣的制冷過程取熱的氣化器。

5.3.41蒸發氣boiled-offgas(BOG)

液化天然氣儲存或輸送時,由于吸收了漏入的熱量使少部分液態天然氣轉化成的低溫氣態天然氣。

5.3.42蒸發氣加熱器BOGheater

對自然蒸發的低溫氣態天然氣進行加熱的設備。

5.3.43放散氣emissionambientgas(EAG)

當系統超壓、檢修時,液化天然氣廠站集中放散的天然氣。

5.3.44放散氣加熱器EAGheater

對放散氣進行加熱的裝置。

5.3.45增壓氣化器pressurebooster

 將儲罐或槽車內的一部分液態天然氣氣化,氣化后的氣體再進入儲罐或槽車,使其內部保持一定壓力的設備。包括儲罐增壓器和卸車增壓器。

5.3.46預冷pre-cooling

低溫工藝系統投產前,預先用低溫介質對輸送和儲存低溫液體的管道及設備進行充分冷卻的過程。

5.3.47液化天然氣加氣站LNGfuellingstation

為液化天然氣汽車充裝車用液化天然氣的專門場所。

5.3.48液化天然氣鋼瓶LNGvessel

用于儲存液化天然氣的小型容器。

5.3.49液化天然氣泵LNGpump

將電動機的機械能轉化為壓力能,輸送液態天然氣的設備。

5.3.50集液池liquefiednaturalgascollectedpit

用于收集事故時泄漏至地面的液化天然氣的構筑物。

III液化石油氣供應站

5.3.51液化石油氣槽船LPGtanker

設有一組或幾組液化石油氣儲罐,用于運輸液化石油氣的專用船舶。包括常壓低溫船和常溫高壓船。

5.3.52液化石油氣鐵路槽車LPGtankwagon

將儲罐固定在火車的底盤上,用于運輸液化石油氣的鐵路專用槽車。

5.3.53液化石油氣汽車槽車LPGtanktruck

將儲罐固定在汽車底盤上,用于運輸液化石油氣的專用汽車。

5.3.54液化石油氣裝卸loadingandunloadingofLPG

將液化石油氣裝入槽車或從槽車中將液化石油氣卸出的操作。

5.3.55液化石油氣裝卸鶴管pipehandlingcrane

 將旋轉接頭與剛性管道及彎頭連接,實現火車槽車或汽車槽車與棧橋儲運管線之間傳輸液體介質的專用設備。

 5.3.56液化石油氣裝卸臂tankfillingandloadingandunloadingline

由柱體、裝卸鶴管等組成,可自由轉向、伸縮的用于裝卸液化石油氣的專用設備。

 5.3.57液化石油氣鐵路槽車裝卸棧橋LPGtankerloadingandunloadingtrestle

由棧橋、工藝管道、裝卸鶴管等組成,具有為鐵路槽車進行裝卸液化石油氣的專用操作平臺。

5.3.58液化石油氣裝卸臺loadingandunloadingplatform

 由工藝管道、裝卸鶴管或裝卸軟管、切斷閥等組成,具有為汽車槽車進行裝卸液化石油氣的專用操作平臺。

5.3.59液化石油氣管道輸送LPGpipelinetransportation

利用管道將液態液化石油氣輸送至廠站的方式。

5.3.60液化石油氣儲存站LPGstoragestation

 由儲存和裝卸設備組成,主要功能為儲存液化石油氣,并將其輸送給灌裝站、氣化站和混氣站的專門場所。

5.3.61液化石油氣灌裝站LPGfillingstation

由灌裝、儲存和裝卸設備組成,以進行液化石油氣灌裝作業為主的專門場所。

5.3.62液化石油氣儲配站LPGstorageanddistributionstation

由儲存、灌裝和裝卸設備組成,兼有液化石油氣儲存和灌裝功能的專門場所。

5.3.63液化石油氣供應基地LPGsupplybase

城鎮液化石油氣儲存站、儲配站和灌裝站的總稱。

5.3.64液化石油氣氣化站LPGvaporizingstation

 由儲存和氣化設備組成,將液態液化石油氣轉變為氣態液化石油氣,經穩壓后通過管道向用戶供氣的專門場所。

5.3.65液化石油氣混氣站LPGgasmixingstation

 由儲存、氣化和混氣設備組成,將液態液化石油氣轉換為氣態液化石油氣后,與空氣或其他燃氣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成混合氣,經穩壓后通過管道向用戶供氣的專門場所。

 5.3.66液化石油氣瓶組氣化站vaporizingstationofLPGmultiplecylinderinstallation

 配置2個或以上液化石油氣氣瓶,采用自然或強制氣化方式將液態液化石油氣轉換為氣態液化石油氣后,經穩壓后通過管道向用戶供氣的專門場所。

5.3.67液化石油氣瓶裝供應站bottledLPGdeliveredstation

經營和儲存瓶裝液化石油氣的專門場所。

5.3.68安全回流閥safetyreturn-flowvalve

當烴泵出口壓力過高時,能自動開啟使部分液化石油氣流回到儲罐的安全閥門。

5.3.69過流閥excessflowvalve

因管道事故使液化石油氣流速超過規定值時能自動關閉,事故排除后能自動開啟的安全閥門。

5.3.70防凍排污閥unfreezabledrainvalve

在儲罐排污口安裝的能防止排污凍結的特殊結構的閥門。

5.3.71全壓力式儲罐fullypressurizedstoragetank

在常溫下儲存液化石油氣的儲罐,其儲存壓力隨環境溫度相應升降。

5.3.72半冷凍式儲罐semi-refrigeratedstoragetank

在較低溫度下儲存液化石油氣的儲罐,其儲存壓力低于常溫儲存壓力。

5.3.73全冷凍式儲罐fullyrefrigeratedstoragetank

在低溫和常壓下儲存液化石油氣的儲罐,其儲存壓力接近常壓。

5.3.74液化石油氣灌裝fillinginofLPG

將液化石油氣灌進鋼瓶的工藝。

5.3.75手工灌裝manualfilling

人工運輸鋼瓶,利用灌瓶秤、灌瓶槍手工操作進行的液化石油氣灌裝作業。

5.3.76半機械化灌裝semi-mechanicalfilling

機械化設備運輸鋼瓶,利用半自動灌瓶秤進行的液化石油氣灌裝作業。

5.3.77機械化灌裝mechanicalfilling

機械化設備運輸鋼瓶,利用機械化灌瓶設備及相應的自控、檢查設備進行的液化石油氣灌裝作業。

5.3.78灌裝轉盤機組carouselfillingmachine

由型鋼結構材料制成的底盤、帶有液化石油氣和壓縮空氣分配頭的中心軸和氣動(或機械)控制秤組成。

5.3.79殘液回收tailemission

鋼瓶內剩余液體通過殘液回收系統,從鋼瓶內抽出并回收的過程。

5.3.80倒罐tankswitching

用泵或壓縮機通過工藝管道,將一個儲罐內的液化石油氣抽出并存入另一個儲罐的過程。

5.3.81直接火焰式氣化器direct-firedvaporizer

燃氣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通過器壁傳熱,使液態液化石油氣氣化的設備。

5.3.82電熱式氣化器electricvaporizer

以電能作為熱源加熱液態液化石油氣,使液態液化石油氣氣化的設備。

5.3.83水浴式氣化器waterbathvaporizer

以熱水作為熱源加熱液態液化石油氣,使液態液化石油氣氣化的設備。

5.3.84空溫式氣化器airtemperaturevaporizer

以大氣中的熱量作為熱源加熱液態液化石油氣,使液態液化石油氣氣化的設備。

5.3.85液化石油氣混合器LPGmixer

將氣態液化石油氣與空氣按一定比例進行充分混合的設備。

5.3.86引射式混合器injectionmixer

 利用高壓氣態液化石油氣的壓力能通過噴嘴噴射造成真空,使周圍空氣或壓力鼓風的空氣經止回閥被吸入,兩者進行充分混合后再擴壓形成壓力較低混合氣的設備。

5.3.87鼓風式混合器blastmixer

利用調節裝置調節通過斷面比例,使加壓的空氣和氣態液化石油氣按所需比例進行混合的設備。

5.3.88比例流量式混合器proportionalflowmixer

利用調節裝置自動調節混合比例,使高壓空氣和液化石油氣按所需比例進行混合的設備。

5.3.89液化石油氣加氣站LPGfuellingstation

為液化石油氣汽車充裝車用液化石油氣的專門場所。

5.3.90汽車用液化石油氣LPGforvehicle

作為車用燃料的液化石油氣。

5.4燃氣系統數據采集和自動化控制

I儀表

5.4.1傳感器transducer

接受物理或化學變量形式的信息,并按一定的規律將其轉換成同種或別種性質的輸出變量的裝置。

5.4.2變送器transmitter

輸出為標準化信號的一種測量傳感器。如溫度變送器、壓力變送器、流量變送器等。

5.4.3貿易計量trademeasure

直接用于貿易結算的計量。

5.4.4過程計量processmeasure

企業內部用于過程監測、控制和管理的計量。

5.4.5孔板流量計orificeplate

利用安裝在流經封閉管道的流體中具有規定開孔的板產生差壓的流量計。

5.4.6腰輪流量計rootsflowmeter

由測量室中一對腰輪的旋轉次數來測量流經圓筒形容室的氣體或液體體積總量的流量計。

5.4.7氣體渦輪流量計turbinegasmeter

 用旋轉速度與流量成正比的多葉片轉子測量封閉管道中流體流量的流量計。轉子的轉速通常由安裝在管道外的裝置檢測。

5.4.8旋進漩渦流量計vortexprocessionflowmeter

 利用流體進動原理測量流量的流量計。進入儀表的流體被導向葉片強制圍繞中心線旋轉。流動通道的橫截面受到收縮,以加速流動。然后被擴張而且軸線是變化的,于是形成旋渦進動。在某點處,該旋渦的頻率正比于流量。

5.4.9氣體超聲流量計ultrasonicgasflowmeter

 安裝在流動氣體的管道上,并用超聲原理測量氣體流量的流量計。僅一個聲道的流量計稱為單聲道氣體超聲流量計;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道的流量計稱為多聲道氣體超聲流量計。

5.4.10質量流量計massflowmeter

利用流體質量流量和Coriolis力的關系來測量質量流量的流量計。

5.4.11靶式流量計targetflowmeter

利用作用于處在封閉管道中心并垂直于流動方向的圓盤上的力來測量流體流量平方值的流量計。

5.4.12膜式燃氣表diaphragmgasmeter

采用具有柔性薄壁測量室測量氣體流量的容積式燃氣表。

5.4.13流量計算機flowcomputer

計算和指示標準參比條件下的流量等參數的裝置。

5.4.14體積修正儀volumecorrector

將表示工作條件下的體積流量的信號改變成標準參比條件下的體積流量的裝置。

5.4.15雙金屬溫度計bimetallicthermometer

利用雙金屬元件作為檢測元件測量溫度的儀表。

5.4.16彈簧管壓力表bourdonpressuregauge

利用僅在管內承受被測壓力后的彈簧管位移來測量壓力的儀表。

5.4.17U形管壓力計U-gauge

根據流體靜力學原理將壓力信號轉變為液柱高度信號的一種壓力計。

5.4.18壓力變送器pressuretransmitter

輸出為標準化信號的壓力傳感器。

5.4.19玻璃液位計glasslevelgauge

根據玻璃管或玻璃板內所示液面的位置來觀察容器內液面位置的儀表。

5.4.20浮子液位計floatlevel-meter

通過檢測浮子位置測量液位的儀表。

5.4.21靜壓液位計pressurelevel-meter

基于所測液體靜壓與該液體的高度成比例的原理測量液位的儀表。

5.4.22超聲物位計ultrasoniclevel-meter

通過測量一束超聲聲能發射到物料表面或界面并反射回來所需的時間確定物料物位的儀表。

5.4.23在線過程氣相色譜儀on-lineprocessgaschromatograph

 能定期對過程中的混合物進行取樣,重復測量化學混合物中的一種或數種組分的濃度并發送有關信息供控制用的一種氣相色譜儀。

5.4.24熱值儀heatvalueanalyzer

應用燃燒熱平衡原理對氣體質量進行連續監測的分析儀。熱值儀可在線連續測量熱值、華白指數。

5.4.25硫化氫分析儀sulfuretedhydrogenanalyzer

采用醋酸鉛紙帶法分析燃氣中硫化氫含量的分析儀。

5.4.26露點儀dewpointanalyzer

采用冷鏡法、金屬氧化物法或聚合物法分析燃氣中水露點的分析儀。

5.4.27可燃氣體探測器combustiblegasdetector

用于測量單一或多種可燃氣體濃度相應的探測器。

5.4.28燃氣報警控制系統gasalarmandcontrolsystem

 由可燃氣體探測器、不完全燃燒探測器、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緊急切斷裝置、排氣裝置等組成的安全系統。分為集中和獨立兩種。

5.4.29點型可燃氣體探測器spotcombustiblegasdetector

 當被測區域空氣中可燃氣體的濃度達到報警設定值時,能發出報警信號并和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共同使用的可燃氣體探測器。

5.4.30獨立式可燃氣體探測器separatecombustiblegasdetector

 當被測區域空氣中可燃氣體的濃度達到報警設定值時,發出聲、光報警信號并輸出控制信號,且不與報警控制裝置連接使用的可燃氣體探測器

5.4.31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combustiblegasalarmcontrolunits

 接收點型可燃氣體探測器及手動報警觸發裝置信號,能發出聲、光報警信號,指示報警部位并予以保持的控制裝置。

5.4.32緊急切斷閥emergencyshut-offvalve

當接收到控制信號時,自動切斷燃氣氣源,能手動復位的閥門。

5.4.33執行機構actuator

將信號轉換成相應運動的機構。

II監控和數據采集

5.4.34分散型控制系統distributedcontrolsystem(DCS)

 一種控制功能分散、操作顯示集中,采用分級結構的智能站網絡。其目的在于控制或控制管理一個工業生產過程或工廠。

5.4.35操作員站operator’sstation

在分散型控制系統中監控級提供的、起操作員操縱臺作用的智能站。

5.4.36工程師工作站engineer’sstation

在分散型控制系統中監控級供工程師使用的實現系統生成的智能站,也具有操作員站的功能。

 5.4.37監控和數據采集系統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system(SCADAsystem)

 一種具有遠程監測控制功能,以多工作站的主站形式通過網絡實時交換信息,并可應用遙測技術進行遠程數據通信的模塊化、多功能、多層分布式控制系統。

5.4.38可編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

 用于順序控制的專用計算機。其順序控制邏輯基本上可根據布爾邏輯或繼電器梯形圖程序語言由編程板或主計算機改變。

5.4.39遠動終端remoteterminalunit(RTU)

由主站監控的子站,按規約完成遠動數據采集、處理、發送、接收,以及輸出執行等功能的設備。

5.4.40優先權priority

當一個目標上幾個平行的動作同時請求時,為確定這些動作的次序,給予其中一個優先處理的權利。

5.4.41數據通信datacommunication

數據源和數據宿之間,通過一條或多條數據公路,按相應的協議而進行的數據傳送。

5.4.42通信系統communicationsystem

 由各種通信鏈路、協議和功能單元所組成的一種系統,提供了計算機網絡組成部分之間的有效通信。該系統確保在一組互連站中,按某種確定的方式對信息進行傳送。

5.4.43光纖通信fibercommunication

利用光纖作為傳輸媒體,通過傳輸由小型激光器發出的光脈沖實現的一種數據通信。

5.4.44網絡協議networkprotocol

指定通信系統接口服務和指導數據網絡工作的一組規則。

5.4.45開放系統opensystem

 按建立的標準能和其他系統相連接的一種計算機系統。包括一臺或多臺計算機、有關的軟件、外圍、終端、操作人員、物理過程和信息傳送手段等,形成了一個能夠完成信息處理的自治整體。

5.4.46中心站centralstation

 由安裝在監控室和機房內的服務器、工程師/操作員站、網絡通信設備、安全設備、外部設備、存儲等硬件,及監控類、分析類、應用類等軟件組成,實現數據接收、監測、控制、分析處理、優化管理等功能的設施。

5.4.47本地站localstation

 由安裝在現場的服務器、工程師/操作員站、RTU/PLC、儀表及執行機構、通信設備、監控組態軟件、存儲設備、安全設備、外部設備等組成,通過通信網絡實現向中心站實時傳輸燃氣設施和本地自動化系統運行狀態數據,并接受和執行來自中心站的控制指令,對本地燃氣設施進行數據采集、監視、控制和分析處理的監控設施。

5.4.48無人值守站unattendedstation

無現場值守或操作人員的本地站。

5.4.49有人值守站attendedstation

 具備無人值守站的軟硬件設備和功能,并配備安裝在現場監控室內的服務器、工程師/操作員站、存儲設備、網絡通信設備、安全設備、外部設備等硬件及應用軟件的本地站。監控室內通常有現場值守或操作人員。

 5.4.50監控組態軟件supervisorycontrolconfigurationsoftware

安裝在中心站、本地站中,用于數據采集、監視與過程控制的軟件平臺和開發工具。

5.4.51優化管理optimizationmanagement

 采用應用軟件,組合歷史數據、用氣規律和運行經驗,對燃氣設施的輸配氣量實時調整,以滿足用氣需求,達到管理目標的過程。

5.4.52外部設備peripheraldevices

在中心站、本地站中配套的硬件設備,包括:打印機、繪圖儀、刻錄機等。

 5.4.53集中燃氣報警控制系統centralizedgasalarmandcontrolsystem

 由點型可燃氣體探測器、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緊急切斷閥、排氣裝置、手動報警觸發裝置等組成的自動控制系統。

 5.4.54獨立燃氣報警控制系統separategasalarmandcontrolsystem

由獨立式可燃氣體探測器、緊急切斷閥等組成的自動控制系統。

5.4.55火災自動報警系統automaticfirealarmsystem

 探測火災早期特征、發出火災報警信號,為人員疏散、防止火災蔓延和啟動自動滅火設備提供控制與指示的消防系統。

III智能化系統

 5.4.56城鎮燃氣工程智能化intellectualizationofcitygassystemengineering

 以提升城鎮燃氣供應的安全性、環保性、適應性、經濟性等為目標,綜合應用信息感知、數字信息、網絡通信、輔助決策、智能控制等技術,實現城鎮燃氣智能運行和管理的過程。

5.4.57智能氣網intelligentcitygasnetwork

 在城鎮燃氣物理氣網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技術實現可感知、可記憶、可判斷、自學習、自適應、自控和可表達的,以到便捷用能服務、安全可靠及能效優化運行的城鎮燃氣供應系統。

6供熱工程

6.1一般術語

6.1.1熱水供熱系統hotwaterheatingsystem

供熱介質為熱水的供熱系統。

6.1.2閉式熱水供熱系統closed-typehotwaterheatingsystem

熱用戶消耗熱能而不直接取用熱水的供熱系統。

6.1.3開式熱水供熱系統open-typehotwaterheatingsystem

熱用戶不僅消耗熱能,且直接取用熱水的供熱系統。

6.1.4分布式水泵供熱系統distributedpumpsheatingsystem

在若干熱力站(或熱用戶)處設置循環水泵的供熱系統。

6.1.5多熱源供熱系統multi-sourceheatingsystem

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熱源的供熱系統。

6.1.6蒸汽供熱系統steamheatingsystem

供熱介質為蒸汽的供熱系統。

6.1.7凝結水回收系統condensaterecoversystem

將蒸汽供熱系統用熱設備的凝結水和蒸汽管道的沿途凝結水匯集起來,并使之返回熱源的系統。

6.1.8開式凝結水回收系統open-typecondensaterecoversystem

與大氣相通的凝結水回收系統。

 6.1.9閉式凝結水回收系統closed-typecondensaterecoversystem

不與大氣相通的凝結水回收系統。

 6.1.10余壓凝結水回收系統back-pressurecondensaterecoversystem

利用疏水器背壓為動力的凝結水回收系統。

6.1.11重力凝結水回收系統gravitycondensaterecoversystem

以可資利用的凝結水位能為動力的凝結水回收系統。

6.1.12加壓凝結水回收系統forcedcondensaterecoversystem

利用水泵或其他設備提供動力的凝結水回收系統。

 6.1.13混合式凝結水回收系統combinedcondensaterecoversystem

利用余壓、重力、加壓等兩種及兩種以上方式的凝結水回收系統。

6.1.14供熱介質heatingmedium

供熱系統中用以承載和傳遞熱能的介質。

6.1.15供水supplywater

從熱源供給熱力站或熱用戶的熱水。

6.1.16回水returnwater

從熱力站或熱用戶返回熱源的熱水。

6.1.17飽和蒸汽saturatedsteam

溫度等于對應壓力下的飽和溫度的水蒸汽。

6.1.18過熱蒸汽superheatedsteam

溫度高于對應壓力下的飽和溫度的水蒸汽。

6.1.19凝結水condensate

蒸汽冷凝形成的水。

6.1.20二次蒸汽flashsteam

凝結水因壓力降低到與其溫度相對應的飽和壓力以下時,再汽化產生的蒸汽。

6.1.21補給水make-upwater

由外界向供熱系統補充的水。

6.1.22供水溫度supplywatertemperature

從熱源供給熱力站或熱用戶的熱水溫度。

6.1.23回水溫度returnwatertemperature

從熱力站或熱用戶返回熱源的熱水溫度。

6.1.24供水壓力supplywaterpressure

熱水供熱系統供水管道中、熱源設備出口、熱用戶入口處的熱水壓力。

6.1.25回水壓力returnwaterpressure

熱水供熱系統回水管道中、熱源設備入口、熱用戶出口處的熱水壓力。

6.1.26富裕壓力safetypressureredundancy

為了保證熱水供熱系統安全可靠運行,制定水壓圖時增加的壓力安全裕量。

6.1.27汽化壓力saturationsteampressure

水在一定溫度下從液態變為氣態時對應的飽和壓力。

6.1.28供汽溫度supplysteamtemperature

蒸汽供熱系統供汽管道中、熱源設備蒸汽出口、熱用戶或用汽設備入口處的蒸汽溫度。

6.1.29供汽壓力supplysteampressure

蒸汽供熱系統供汽管道中、熱源設備蒸汽出口、熱用戶或用汽設備入口處的蒸汽壓力。

6.1.30過冷度subcoolingdegree

蒸汽供熱系統中凝結水的溫度低于相應壓力下飽和蒸汽溫度的數值。

6.1.31背壓backpressure

蒸汽供熱系統中供熱設備、疏水器及用熱設備出口供熱介質的壓力。

6.1.32定壓pressurization

 熱水供熱系統中循環水泵運行和停止工作時,保持定壓點水的壓力穩定在某一允許范圍內波動的技術措施。

6.1.33供暖期heatingperiod

供暖開始至供暖結束的時間區間。

6.1.34供熱能力heatingcapacity

供熱系統或供熱設備所能提供的最大供熱功率。

6.1.35供熱半徑heatingrange

水力計算時熱源至最遠熱力站(或最遠熱用戶)的管道沿程長度。

6.1.36供熱面積heatingarea

供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積。

6.1.37集中供熱普及率coveragefactorofdistrictheating

集中供熱的供熱面積與需要供熱的建筑物總建筑面積的比例。

6.1.38熱化系數thermalizationcoefficient

熱電聯產的最大供熱能力占供熱區域設計熱負荷的份額。

6.1.39供熱標煤耗率standardcoalrateofheating

供應單位熱能消耗的燃料所折算的標準煤數量。

6.1.40熱價unitheatprice

單位熱量的價格。

6.2供熱熱源

I供熱熱源分類

6.2.1供熱熱源heatsource

將天然或人造的能源形態轉化為符合供熱要求的熱能形態的設施,又稱熱源。

6.2.2鍋爐房boilerplant

鍋爐和保證鍋爐正常運行的輔助設備和設施的綜合體。

6.2.3熱電廠combinedheatandpowerplant

可實現熱電聯產的電廠。

6.2.4核能熱電廠nuclear-poweredcogenerationplant

用原子核裂變或聚變所產生的熱能作為熱源的熱電廠。

 6.2.5低溫核能供熱堆low-temperaturenuclearheatingreactor

產生低溫、低壓載熱介質向供熱系統供熱的核反應堆。

6.2.6工業余熱industrialwasteheat

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排放物、設備和工藝流程中放出的可資利用的熱量。

6.2.7地熱熱源geothermalheatsource

利用地下熱水、地下蒸汽和人工方法從干熱巖體中獲得的熱水與蒸汽的熱量作為能量來源的熱源。

6.2.8基本熱源base-loadheatsource

在供熱期滿負荷運行時間最長的熱源。

6.2.9調峰熱源peak-loadheatsource

基本熱源的產熱能力不能滿足實際熱負荷的要求時,投入運行的熱源。

6.2.10備用熱源stand-byheatsource

在事故工況下投入運行的熱源。

II鍋爐房

6.2.11供熱鍋爐heatingboiler

 利用燃料燃燒釋放的熱能或其他熱能加熱給水或其他工質,以獲得規定參數(溫度和壓力)和品質的蒸汽、熱水或其他工質向熱用戶供熱的設備。

6.2.12燃煤鍋爐coalfiredboiler

以煤為燃料的鍋爐。

6.2.13燃氣鍋爐gasfiredboiler

以可燃氣體(天然氣、高爐煤氣和焦爐煤氣等)為燃料的鍋爐。

6.2.14燃油鍋爐oilfiredboiler

以油為燃料的鍋爐。

6.2.15鍋爐輔助設備boilerauxiliaries

除鍋爐本體以外,參與鍋爐運行的汽水、上煤、鼓引風、除灰、出渣、除塵系統的設備和監控系統。

6.2.16鍋爐給水泵boilerfeed-waterpump

將水送入蒸汽鍋爐,保持鍋筒內安全水位的水泵。

6.2.17事故給水泵accidentfeed-waterpump

為防止蒸汽鍋爐發生嚴重缺水而設置的給水泵。

6.2.18熱水鍋爐循環水泵circulationpumpofhot-waterboiler

提供熱水鍋爐鍋內水循環壓頭的水泵。

6.2.19供熱管網循環水泵circulationpumpofheatingnetwork

使水在熱水供熱系統里循環流動的水泵。

6.2.20供熱管網補水泵make-upwaterpumpofheatingnetwork

為保持供熱系統充滿水,并穩定在設定的壓力范圍,向系統內補充水的水泵。

6.2.21事故補水泵accidentmake-upwaterpump

供熱系統發生泄露事故時,為增加補水量而設置的補水泵。

6.2.22鍋外水處理boilerfeed-watertreatment

對鍋爐的補給水在進入鍋爐前進行的水處理。

 6.2.23熱水鍋爐額定熱功率ratedheatingcapacityofhotwaterboiler

熱水鍋爐在額定參數(壓力、溫度)、額定流量、使用設計燃料并保證效率時單位時間的連續產熱量。

6.2.24蒸汽鍋爐額定蒸發量nominalcapacityofsteamboiler

 蒸汽鍋爐在額定參數(蒸汽壓力、蒸汽溫度)、額定給水溫度、使用設計燃料并保證效率時單位時間的連續蒸發量。

6.2.25鍋爐熱效率boilerthermalefficiency

單位時間內鍋爐有效利用熱量與所消耗燃料輸入熱量的比值。

6.2.26煙氣冷凝回收heatrecoverybyfluegascondensation

在鍋爐煙道中加裝冷凝熱回收裝置,回收煙氣中的顯熱和汽化潛熱。

III熱電廠

6.2.27渦輪機turbine

把流體的能量轉化為機械功的具有葉片的旋轉式動力機械。

6.2.28汽輪機steamturbine

蒸汽膨脹變熱能為機械功的渦輪機。

6.2.29凝汽式汽輪機condensingturbine

進入汽輪機的蒸汽膨脹作功后,被排入具有高真空度凝汽器中冷凝的汽輪機。

6.2.30供熱式汽輪機cogenerationturbine

既能生產電能又能向外供熱的汽輪機。

6.2.31背壓式汽輪機back-pressureturbine

進入汽輪機的蒸汽膨脹作功,尾端排汽口的排汽壓力大于當地大氣壓力的供熱式汽輪機。

6.2.32抽汽式汽輪機extractionturbine

 進入汽輪機的蒸汽膨脹作功,部分蒸汽在流到尾端排汽口前,被從汽輪機可調節抽氣口抽出對外供熱的汽輪機。

 6.2.33抽汽背壓式汽輪機back-pressureturbinewithintermediatebleed-off

帶有中間可調節抽汽口的背壓式汽輪機。

6.2.34燃氣輪機gasturbine

變燃料燃燒產物的熱能為機械功的渦輪機。

6.2.35汽輪機抽汽extractedsteamfromturbine

汽輪機里的蒸汽未流到尾端之前就被抽出機外利用的蒸汽。

 6.2.36汽輪機抽汽壓力pressureofextractedsteamfromturbine

汽輪機抽汽流出抽汽口時具有的壓力。

6.2.37基本加熱器primarycalorifier

熱電廠為熱源時,供暖期自始至終運行利用較低壓力的抽汽加供熱管網循環水的換熱器。

6.2.38尖峰加熱器peak-loadcalorifier

 熱電廠為熱源時,與基本加熱器串聯,在基本加熱器不能滿足供熱要求時,投入使用的利用較高壓力蒸汽加供熱管網循環水的換熱器。

6.2.39減壓減溫裝置desuperheater

把過熱蒸汽節流、加濕,使之成為較低壓力、較低溫度蒸汽的裝置。

6.2.40惡化真空運行operatingwithreducedvacuum

降低凝汽式汽輪機凝汽器內的真空度,利用凝汽器中蒸汽的冷凝熱量向外供熱的運行方式。

6.2.41燃氣-蒸汽聯合循環gas-steamcombinedcycle

由燃氣和蒸汽兩種不同介質的熱力循環迭置組合而成總的熱力循環。

 6.2.42燃氣-蒸汽聯合循環電廠gas-steamcombinedcyclepowerplants

利用燃氣-蒸汽聯合循環原理生產電能和熱能的電廠。

IV其他熱源和設備

6.2.43熱泵heatpump

利用高位能將熱量從低溫熱源轉移向高溫熱源的裝置。

6.2.44地源熱泵ground-sourceheatpump

以巖土體、地下水或地表水為低溫熱源的熱泵。

6.2.45空氣源熱泵airsourceheatpump

以空氣作為低溫熱源的熱泵。

6.2.46溴化鋰吸收式熱泵機組LiBrabsorptionunit

利用溴化鋰水溶液作為工質和吸收式熱力循環的原理,以熱能為高位能的熱泵。

6.2.47地熱田geothermalfield

在當前或近期技術經濟條件下有開發利用價值的地熱資源富集區。

6.2.48地熱流體geothermalfluid

溫度高于25℃的地下熱水、蒸汽和熱氣體的總稱。

6.2.49地熱井geothermalwell

 抽取或回灌地熱流體的管井。抽取地熱流體的井稱為“開采井”或“生產井”;將利用后的地熱流體回灌到熱儲層的井稱為“回灌井”。

6.2.50蓄熱器thermalenergystorageequipment

 在熱源的供熱量多于熱用戶的需熱量時可把多余的熱量存貯起來,并在熱源的供熱量不足時再把所存熱量釋放出來的設備。

6.3供熱管網

I供熱管網分類

6.3.1供熱管網heatingnetwork

由熱源向熱用戶輸送和分配供熱介質的管道系統,又稱熱網、熱力網。

6.3.2蒸汽供熱管網steamheatingnetwork

供熱介質為蒸汽的供熱管網。

6.3.3熱水供熱管網hot-waterheatingnetwork

供熱介質為熱水的供熱管網。

6.3.4一級網primarynetwork

在設置一級換熱站的供熱系統中,由熱源至換熱站的供熱管網。又稱一次(管)網、一級管網。

6.3.5二級網secondarynetwork

在設置一級換熱站的供熱系統中,由換熱站至熱用戶的供熱管網。又稱二次(管)網、二級管網。

 6.3.6供熱管網輸送效率heattransferefficiencyofheatingnetwork

供熱管網輸出總熱量與供熱管網輸入總熱量之比值。

6.3.7供熱管線heatingpipeline

輸送供熱介質的室外管道及其沿線的管路附件和附屬構筑物的總稱。

6.3.8干線mainline

由熱源至各熱力站(或熱用戶)分支管處的所有管線。

6.3.9主干線trunkmainline

 單熱源供熱系統的供熱管網中由熱源至最遠熱力站(或最遠熱用戶)分支管處的干線;多熱源供熱系統中由熱源經水力匯流點至最遠熱力站(或最遠熱用戶)分支管處的干線。

6.3.10支干線mainbranch

從主干線上引出的、至熱力站(或熱用戶)分支管處的管線。

6.3.11支線branchline

自干線引出至一個熱力站(或一個熱用戶)的管線。

6.3.12輸送干線transfermainline

自熱源至主要負荷區且長度較長,無支干線(或支線)接出的供熱干線。

6.3.13輸配干線transmissionanddistributionpipeline

管線沿途有支干線(或支線)接出的供熱干線。

 6.3.14供熱管網連通管線interconnectingpipelineinheatingnetwork

將兩個供熱系統或同一供熱系統的干線連接起來,設置關斷閥的管段。

II管道保溫

6.3.15保溫insulation

為減少供熱管道和設備的散熱損失,在其外表面設置保溫結構的措施。

6.3.16保溫結構insulationconstruction

保溫層和保護層的總稱。

6.3.17保溫層insulatinglayer

保溫材料(包含空氣層)構成的結構層。

6.3.18保護層protectivecover

 保溫層外阻擋外力和環境對保溫材料的破壞和影響,由具有足夠機械強度和可靠防水性能的材料構成的結構層。

6.3.19工作管workingpipe

在保溫管中,用于輸送供熱介質的鋼管。

6.3.20外護管outerprotectivepipe

保溫層外阻擋外力和環境對保溫材料的破壞和影響,有足夠機械強度和可靠防水性能的套管。

6.3.21排潮管casingdrain

用于排除預制保溫管的工作管與外護管之間保溫層內水汽的鋼管。

6.3.22輻射隔熱層radiationheatinsulationlayer

在帶有空氣保溫層的保溫管道中設置的具有表面低發射率和高反射率特性的結構層。

6.3.23空氣層airlayer

鋼外護管預制保溫管道中封閉在保溫材料層外表面與鋼外護管內表面之間的環形空氣層。

6.3.24真空層vacuumlayer

 鋼外護管預制真空復合保溫管道中在保溫材料層外表面與鋼外護管內表面之間封閉的具有一定真空度的環形空氣層。

6.3.25防腐層antisepticlayer

覆蓋在管道或設備金屬表面、能與其緊密結合的、具有防腐性能的薄膜狀材料層。

6.3.26預制保溫管prefabricatedinsulatingpipe

在工廠將保溫結構和工作管結合預制成整體的保溫管。

6.3.27預制保溫管件prefabricatedinsulatingfitting

在工廠將管路附件和保溫結構預制成整體的保溫管管路附件。

6.3.28保溫管報警系統integralsurveillancesystem

 在預制直埋保溫管的保溫層中設報警線,在管道上設檢測節點,根據保溫層中濕度的變化確定管道上故障點的電路和監測報警系統。

6.3.29熱損失pipelineheatloss

在一定條件下,管道、管路附件或設備向周圍環境散失的熱量。

 6.3.30供熱管道保溫效率insulationefficiencyofheatingpipe

 評價供熱管道保溫結構保溫效果的系數,為不保溫管道和保溫管道熱損失之差與不保溫管道熱損失的比值。

 6.3.31保溫層經濟厚度economicalthicknessofinsulatinglayer

保溫工程投資的年分攤費用與年散熱損失費用之和為最小值時的保溫層計算厚度。

 6.3.32管道允許溫度降allowabletemperaturedropofheatingmediuminpipeline

按使用要求或有關規定所確定的管內供熱介質溫度的允許降低值。

III管路附件

6.3.33放水裝置drainvalveconnections

放水閥及其前后管道和管路附件。

6.3.34放氣裝置ventvalveconnections

放氣閥及其前后管道及管路附件。

6.3.35疏水裝置steamtrapconnections

疏水閥及其前后管道及管路附件。

 6.3.36啟動疏水裝置warming-upcondensatedrain-offconnections

為了排除蒸汽供熱系統啟動時產生的凝結水而設置的疏水裝置。

 6.3.37經常疏水裝置normaloperatingcondensatedrain-offconnections

為了排除蒸汽供熱系統運行時蒸汽管道或設備所產生的凝結水而設置的疏水裝置。

6.3.38熱補償compensationofthermalexpansion

管道熱脹冷縮時防止其變形或破壞所采取的措施。

6.3.39自然補償self-compensation

利用管道自身的彎曲管段進行熱補償。

6.3.40補償器expansionjoint

起熱補償作用的管路附件。

6.3.41一次性補償器singleactioncompensator

供熱管道預熱安裝時,只起一次補償作用后即將其套管與芯管焊接成整體的補償器。

6.3.42管道支座pipesupport

直接支承管道并承受管道作用力的管路附件。

6.3.43管道支架pipetrestle

將管道或支座所承受的作用力傳到建筑結構或地面的管道構件。

IV水力計算

6.3.44供熱管道水力計算hydraulicanalysisofheatingpipes

為使供熱管網達到設計(或運行)要求,根據流體力學原理確定管徑、流量和阻力損失而進行的計算。

6.3.45靜態水力計算statichydraulicanalysis

不考慮供熱系統的工況隨時間變化所進行的水力計算。

6.3.46動態水力計算dynamicalhydraulicanalysis

考慮供熱系統的工況隨時間變化所進行的水力計算。

6.3.47事故工況水力計算faultconditionhydraulicanalysis

供熱系統發生事故,對隔離故障元件后形成的系統進行的水力計算。

6.3.48比摩阻frictionlossperunitlength

供熱管道單位長度的沿程阻力損失。

6.3.49平均比摩阻averagefrictionlossperunitlength

供熱管道單位長度沿程阻力損失的平均值。

6.3.50經濟比摩阻optimalfrictionlossperunitlength

用技術經濟分析的方法,根據供熱系統在規定的補償年限內年總計算費用最小的原則確定的平均比摩阻。

6.3.51比壓降pressurelossperunitlength

供熱管路單位長度的總阻力損失。

 6.3.52熱水供熱管網計算最不利環路mostunfavorablecircuitofhot-waterheatingnetwork

設計計算熱水供熱管網時,所選的由熱源、計算主干線、熱力站(熱用戶)及其支線組成的環路。

 6.3.53蒸汽供熱管網計算最不利管路mostunfavorablemainofsteamheatingnetwork

設計計算蒸汽供熱管網時,從熱源到熱用戶平均比壓降最小的管路。

 6.3.54局部阻力當量長度equivalentlengthoflocalflow-resistance

將管道局部阻力折算為同管徑沿程阻力的直管道長度。

 6.3.55管路阻力特性系數flow-resistancecharacteristiccoefficientofpipeline

單位水流量的供熱管路阻力損失。

6.3.56供熱管網總循環流量circulationflowofheatingnetwork

熱水供熱系統中通過設置在熱源的供熱管網循環水泵的熱水總流量。

 6.3.57供熱管網事故工況流量flowofheatingnetworkinfaultcondition

供熱管網發生故障時,隔離故障元件后仍能向熱用戶供給的總流量。

6.3.58補水量flowofwatermake-up

為保證供熱系統內必需的工作壓力,單位時間內向熱水供熱系統補充的水量。

6.3.59事故補水量flowofaccidentwatermake-up

事故工況下,單位時間內向熱水供熱系統補充的水量。

6.3.60失水率rateofwaterloss

熱水供熱系統的單位時間漏失水量與總循環流量的比值。

6.3.61補水率rateofmake-upwater

熱水供熱系統單位時間的補水量與總循環流量的比值。

6.3.62正常補水率rateofnormalizationwatermake-up

正常運行工況下的熱水供熱系統補水率。

6.3.63事故補水率rateofaccidentwatermake-up

事故工況運行時的熱水供熱系統補水率。

6.3.64凝結水量condensateflow

蒸汽供熱系統熱用戶用熱后,蒸汽冷凝形成的凝結水的流量。

6.3.65凝結水回收率condensaterecoverypercentage

 凝結水回收系統回收的凝結水量與其從蒸汽供熱系統獲取蒸汽流量的比值,或熱用戶(用汽設備)回收的凝結水量與其從系統獲取蒸汽流量的比值。

6.3.66零壓差點pressureequalpoint

供熱系統中同一地理位置供水管壓力和回水管壓力相等的點。

6.3.67資用壓頭hydraulichead

供熱系統中用于克服管路阻力損失的、同一熱用戶或同一地理位置的供水管與回水管的壓差。

6.3.68水壓圖pressurediagram

 表示熱水供熱系統沿線地勢高度,熱源和熱用戶(或熱力站)高度,以及系統運行和停止工作時各點測壓管水頭高度的圖形。

6.3.69靜水壓線staticpressurecurve

熱水供熱系統循環水泵停止運轉時管路上各點測壓管水頭高度的連接線。

6.3.70動水壓線operationpressurecurve

熱水供熱系統循環水泵運轉時管路上各點測壓管水頭高度的連接線。

6.3.71充水高度heightofconsumerheatingsystem

熱水供熱系統中水充滿熱用戶(或熱力站)時,相對于某一基準高度計量的水柱高度。

6.3.72用戶預留壓頭availablepressureheadinconsumer

設計時為保證熱用戶(或熱力站)正常工作,熱水供熱管網需預留的作用壓頭的估計值。

6.3.73汽化vaporization

熱水供熱系統內某點由于水的壓力低于該點水溫下的汽化壓力使水蒸發的現象。

 6.3.74倒空dropofwaterlevelinconsumerheatingsystem

 供熱系統運行或停止運行時,與熱用戶(或熱力站)系統相連接的供熱管道的測壓管水頭低于熱用戶(或熱力站)系統的充水高度而產生的熱用戶(或熱力站)系統水未充滿的現象。

6.3.75超壓overpressure

供熱系統的設備和管道中,流體的壓力超過規定允許壓力的現象。

V強度計算

6.3.76供熱管道強度計算strengthanalysisofheatingpipes

考慮供熱管道因熱脹冷縮、內壓和外載作用所引起的作用力、力矩和應力而進行的計算。

6.3.77屈服溫差temperaturedifferenceofyielding

管道在伸縮完全受阻的工作狀態下,工作管管材開始屈服時的工作溫度與安裝溫度的差值。

6.3.78失穩instability

承受壓應力作用的管道,在強度條件均能滿足的情況下,不能保持自己原有形狀而失效的現象。

6.3.79穩定性驗算stabilityanalysis

對承受軸向(或環向)壓力的管道,為保證管道在工作時不發生軸向(或環向)失穩的驗算。

 6.3.80管道內壓不平衡力unbalancedforcefrominternalpressure

 管道上設置異徑管、補償器、彎頭、閥門和堵板等管路附件處,由于橫截面面積或流向發生變化,這些部件上承受的介質壓力引起的、作用于固定支座的力。

6.3.81補償器反力reactionforcefromthermalcompensator

 由于彎管補償器、波紋管補償器、自然補償管段等的彈性力或由于套筒補償器摩擦力對管道產生的作用力。

6.3.82單位長度摩擦力frictionofunitlengthwisepipeline

直埋預制保溫管的外護管和管外土體之間沿軸線方向單位長度的摩擦力。

 6.3.83固定支座(架)水平推力horizontalthrustonfixingsupport

沿水平方向施加給固定支座(架)的作用力。包括軸向推力和側向推力。

6.3.84固定支座(架)軸向推力axialthrustonfixingsupport

沿管道軸線方向施加給固定支座(架)的作用力。

6.3.85固定支座(架)側向推力sidethrustonfixingsupport

水平面上垂直于管道軸線方向施加給固定支座(架)的作用力。

6.3.86一次應力primarystress

管道由內壓和持續外載作用而產生的應力。

6.3.87二次應力secondarystress

管道由熱脹、冷縮和其他變形受約束而產生的應力。

6.3.88熱應力thermalstress

管道由于溫度變化引起的熱脹、冷縮和其他變形受約束而產生的應力。

6.3.89峰值應力peakstress

管道或管路附件由于局部結構不連續或局部熱應力等產生的應力增量。

6.3.90熱伸長thermalexpansion

供熱管道由于管內供熱介質溫度或環境溫度升高而引起的長度增加現象。

6.3.91熱位移thermalmovement

因溫度變化產生熱脹或冷縮時,管道上某點位置的變化。

6.3.92固定點fixedpoint

直埋敷設管道上采用強制固定措施不能發生位移的點。

6.3.93錨固點naturalfixedpoint

 管道溫度升高或降低到某一定值時,直埋敷設的直線管道上產生熱位移和不產生熱位移管段的自然分界點。

6.3.94活動端freeend

直埋敷設管道上安裝補償器和彎管等能補償熱位移的部位。

6.3.95駐點stagnationpoint

 兩側為過渡段的直埋敷設的直線管道,當管道溫度變化且全線管道產生朝向兩端或背向兩端的熱位移,管道上位移為零的點。

6.3.96錨固段fullyrestrainedsection

直埋敷設管道溫度發生變化時,不產生熱位移的管段。

6.3.97過渡段partlyrestrainedsection

 直埋敷設管道一端固定(指固定點或駐點或錨固點),另一端為活動端,當管道溫度變化時,能產生熱位移的管段。

6.3.98補強reinforcement

保障管道開孔邊緣強度和穩定性的加強措施。

6.4熱力站

6.4.1熱力站heatingsubstation

用來轉換供熱介質種類,改變供熱介質參數,分配、控制和計量供給熱用戶熱量的設施。

6.4.2民用熱力站civilheatingsubstation

為民用和公共建筑物供熱的熱力站。

6.4.3工業熱力站industrialheatingsubstation

為工業企業供熱的熱力站。

6.4.4中繼泵boosterpump

熱水供熱管網中根據水力工況要求設置在供熱干線上,為提高供熱介質壓力而設置的水泵。

6.4.5中繼泵站boosterpumpstation

熱水供熱管網中設置中繼泵的綜合體。

6.4.6混水裝置wateradmixinginstallation

在熱水供熱系統中使供熱管網的供水與局部系統的部分回水相混合的設備或器具。

6.4.7混水泵mixingpump

使供熱系統中同一地理位置的供水與部分回水混合的水泵。

6.4.8水噴射器waterejector

 在供熱管網供回水壓差作用下,利用噴射原理用供熱管網供水引射供暖熱用戶部分回水與供熱管網供水混合的混水裝置。

6.4.9蒸汽噴射器steamejector

 利用噴射原理,用高壓蒸汽引射供暖系統回水,加熱回水并提升其壓力作為熱水供熱系統的動力源的混合裝置。

6.4.10凝結水泵condensatepump

凝結水回收系統中用于輸送凝結水的水泵。

6.4.11分水器supplywaterdistributionheader

熱水供熱系統中用于連接三個及三個以上分支系統的供水管,并分配水量的管狀容器。

6.4.12集水器returnwatercollectingheader

熱水供熱系統中用于連接三個及以上分支系統的回水管,并匯集水量的管狀容器。

6.4.13均壓罐pressure-equalizingtank

 供熱系統中連接熱源供、回水管和熱用戶供、回水管或連接熱力站供、回水管和熱用戶供、回水管的罐體。

6.4.14除污器strainer

熱水供熱系統中用于阻留、收集并便于清除循環水中的污物和雜質的裝置。

6.4.15調壓孔板orificeplate

熱水供熱系統中用來消耗管網多余作用壓頭的孔板。

6.4.16分汽缸steamdistributionheader

蒸汽供熱系統中用于連接三個及以上分支管路的供汽管,并分配蒸汽的管狀容器。

6.4.17熱水儲水箱hot-waterstoragetank

熱水供應系統中用來調節熱源供水量和熱用戶用水量不均等,并儲存熱水的容器。

6.4.18二次蒸發箱flashtank

凝結水回收系統中用于凝結水擴容,并分離凝結水中二次蒸汽的筒體狀容器。

6.4.19凝結水箱condensatetank

凝結水回收系統中用于匯集和儲存凝結水的容器。

6.4.20開式凝結水箱open-typecondensatetank

凝結水回收系統中采用的與大氣相通的凝結水箱。

6.4.21閉式凝結水箱closed-typecondensatetank

凝結水回收系統中采用的不與大氣相通的凝結水箱。

6.4.22直接加熱directheating

兩種不同溫度的流體混合,而使低溫流體獲得熱量的方法。

6.4.23間接加熱indirectheating

兩種不同溫度的流體互不接觸,通過間壁使低溫流體獲得熱量的方法。

6.4.24換熱機組heatexchangerunit

 由換熱器、水泵、變頻器、過濾器、閥門、控制柜、儀表、控制系統和附屬部件等組成,以實現流體間熱量交換的整體換熱裝置。

6.5熱用戶

I熱用戶分類

6.5.1熱用戶heatconsumer

從供熱系統獲得熱能的用熱系統。

6.5.2供暖熱用戶spaceheatingconsumer

供暖期為保持一定的室內溫度而消耗熱量的供暖系統。

6.5.3通風熱用戶ventilationconsumer

對供給建筑物的空氣進行加熱而消耗熱量的通風系統。

6.5.4空調熱用戶airconditioningconsumer

 為了創建空調建筑物的室內環境(保持要求的溫度、濕度和空氣潔凈度等),直接或間接地消耗熱量的空調系統。

6.5.5熱水供應熱用戶hot-watersupplyconsumer

滿足生產和生活所需熱水而消耗熱量的熱水供應系統。

6.5.6生產工藝熱用戶processconsumer

生產工藝過程中消耗熱能的系統。

6.5.7熱力入口consumerheatinlet

熱用戶與供熱管網相連接處的管道和設施。

 6.5.8熱用戶連接方式connectingmethodofconsumerwithheatingnetwork

熱用戶利用熱力入口設施和供熱管網連接的方式。

6.5.9直接連接directconnection

供熱介質從熱源經供熱管網直接流入熱用戶的連接方式。

6.5.10簡單直接連接simpledirectconnection

 熱水供熱管網的供水管和熱用戶的供水管、熱水供熱管網的回水管和熱用戶的回水管分別通過閥門連接的直接連接。

6.5.11混水連接water-mixingdirectconnection

采用混水裝置利用混入局部供熱管網或熱用戶的回水降低供熱管網或熱用戶供水溫度的直接連接。

6.5.12混水系數admixingcoefficient

混水裝置中局部系統的回水量與混合前供熱管網的供水流量的比值。

6.5.13間接連接indirectconnection

熱用戶通過表面式換熱器與供熱管網連接的方式。

II熱負荷和耗熱量

6.5.14熱負荷heatingload

單位時間內熱用戶(或用熱設備)的需熱量(或耗熱量)。

6.5.15設計熱負荷designheatingload

在設計工況下的熱負荷。

6.5.16季節性熱負荷seasonalheatingload

只在一年中某些季節才需要的熱負荷。

6.5.17供暖熱負荷spaceheatingload

維持供暖房間在要求溫度下的熱負荷。

6.5.18供暖設計熱負荷designspaceheatingload

與供暖室外計算溫度對應的供暖熱負荷。

6.5.19通風熱負荷ventilationheatingload

加熱從通風系統進入室內的空氣的熱負荷。

6.5.20通風設計熱負荷designventilationheatingload

與冬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對應的通風熱負荷。

6.5.21空調熱負荷heatingloadforair-conditioning

滿足建筑物空氣調節要求的熱負荷。

 6.5.22空調冬季設計熱負荷designheatingloadforwinnterair-conditioning

與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氣象參數對應的空調熱負荷。

 6.5.23空調夏季設計熱負荷designheatingloadforsummerair-conditioning

與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氣象參數對應的空調熱負荷。

6.5.24常年性熱負荷year-roundheatingload

與氣象條件關系不大的、常年都需要的熱負荷。

6.5.25生產工藝熱負荷processheatingload

生產工藝過程中用熱設備的熱負荷。

6.5.26熱水供應熱負荷heatingloadforhot-watersupply

生活和生產耗用熱水的熱負荷。

6.5.27熱負荷延續時間圖heatingloaddurationgraph

全年或供暖期內不同室外溫度下的熱負荷變化情況和與之對應的延續時間的關系曲線圖。

 6.5.28供暖面積熱指標spaceheatingloadindexperunitfloorarea

單位建筑面積的供暖設計熱負荷。

 6.5.29供暖體積熱指標spaceheatingloadindexperunitbuildingvolume

單位建筑物外圍體積在單位室內外設計溫差下的供暖設計熱負荷。

 6.5.30通風體積熱指標ventilationheatingloadindexperunitbuildingvolume

單位建筑物外圍體積在單位室內外設計溫差下的通風設計熱負荷。

 6.5.31熱水供應熱指標heatingloadindexperunitofhot-watersupply

單位建筑面積的熱水供應平均熱負荷或按用水單位額定用水量計算的熱水供應熱負荷。

6.5.32耗熱量heatconsumption

供熱系統中的熱用戶(或用熱設備)在某一段時間內消耗的熱量。

 6.5.33供暖年耗熱量annualheatconsumptiononspace-heating

供暖熱用戶在一個供暖期內的耗熱量。

 6.5.34通風供暖期耗熱量heatconsumptiononventilationduringheatingperiod

通風熱用戶在一個供暖期內的耗熱量。

 6.5.35空調年耗熱量annualheatconsumptiononair-conditioning

空調熱用戶一年內的耗熱量。

6.5.36生產工藝年耗熱量annualheatconsumptiononprocess

生產工藝熱用戶一年內的耗熱量。

 6.5.37熱水供應年耗熱量annualheatconsumptiononhot-watersupply

熱水供應熱用戶在一年內的耗熱量。

7城市地下空間利用

7.1一般術語

7.1.1城市地下空間規劃urbanundergroundspaceplanning

對一定時期內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綜合部署、具體安排和實施管理。

 7.1.2人民防空工程規劃planningofcivilairdefenseengineeringsystem

 根據戰時城市防護要求,對各類人民防空工程,以及為之提供保障的配套工程的防護等級、建設規模和數量、服務范圍和平時利用等技術要求進行綜合布局的專業規劃。

7.1.3地下空間環境undergroundspaceenvironment

 地下空間內部的聲、光、熱、濕和空氣潔凈度等物理環境,以及內部空間的形狀、尺度、材料質感、色彩、盲道和語音等感知環境的總稱。

7.1.4地下空間安全undergroundspacesafety

 地下空間開發建設中災害防控和運營維護中防火、防爆、防毒、防震、防洪防澇,以及災害救援等保障內部人員和財產安全相關措施的總稱。

7.1.5地下空間管理undergroundspacemanagement

對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活動進行組織、控制、整合、引導和監督等管理工作的總稱。

7.1.6地下建筑undergroundbuildingandconstruction

在地表以下修建的建筑物和構筑物。

7.2城市地下空間利用全生命周期系統

7.2.1地下空間專項規劃undergroundcomprehensiveplan

對一定空間范圍、一定時期內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利用和各類地下設施建設進行綜合部署與實施安排。

 7.2.2地下空間近期建設規劃undergroundshort-termconstructionplan

對近階段內城市地下空間建設目標、發展布局、主要建設項目實施所作的安排。

7.2.3地下空間詳細規劃undergrounddetailedplan

對城市重要片區或節點地下空間開發活動所作的具體安排,與提出的各項控制指標和要求。

 7.2.4地下空間發展戰略strategyforundergroundspacedevelopment

對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和與城市發展的關系所作的全局性、長遠性和綱領性的謀劃。

 7.2.5地下空間發展目標goalforundergroundspacedevelopment

在規劃中所擬定的,一定時期內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所應達到的目標和指標。

 7.2.6地下空間資源評估assessmentonundergroundspaceresources

 對城市規劃區或特定范圍內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的地形、水文、地質、地下空間開發現狀和城市發展等因素進行的分析評估,總體判斷城市地下空間資源開發質量和分布情況。

 7.2.7地下空間需求預測forecastingofundergroundspacedemand

對一定時期內城市地下空間功能類型、開發規模的需求趨勢所進行的測算。

7.2.8地下空間總體布局generallayoutofundergroundspace

對規劃區內各種城市地下功能設施空間進行綜合組織,主要包括城市地下空間平面布局和豎向布局。

 7.2.9地下空間平面布局generalhorizontallayoutofundergroundspace

對規劃區內不同地塊的城市地下空間功能和形態進行分層布局組織。

 7.2.10地下空間豎向布局generalverticallayoutofundergroundspace

對規劃區內不同類型的城市地下功能設施空間進行豎向協調安排。

 7.2.11地下交通設施規劃planningofundergroundtransportationfacilities

對設置在地下的各類交通設施進行的綜合性具體安排。

 7.2.12地下市政公用設施規劃planningofundergroundmunicipalandutilityfacilities

對設置在地下的各類管線、場站等市政公用設施進行的綜合性具體安排。

 7.2.13地下公共服務設施規劃planningofundergroundpublicservicefacilities

對設置在地下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進行的綜合性具體安排。

 7.2.14地下綜合管廊系統規劃planningofundergroundcommonpipegallery

 對設置在地下的布置綜合管線的廊道進行綜合性安排,并協調與周邊地下空間和地面空間銜接關系而進行的規劃。

 7.2.15地下物流系統規劃planningofundergroundfreighttransportationsystem

 對城市物流系統隧道或地下管道進行綜合性安排,并協調與相關的地下倉庫、轉運站、配送站等相銜接關系而進行的規劃。

 7.2.16地下綜合防災系統規劃planningofundergroundcomprehensivedisasterspreventionsystem

 對設置在地下的指揮通信、人員掩蔽疏散、應急避難、消防搶險、醫療救護、運輸疏散、治安、生活保障、物資儲備等不同系統進行的統一組織和部署。

7.2.17地下工程設計undergroundengineeringdesign

 對地下工程所需的技術、經濟、資源、環境等條件進行綜合分析、論證,編制地下工程設計文件,提供相關服務的活動。通常包括地下建筑設計、地下結構設計、地下給水和排水設計、地下通風和空調設計、地下供配電和照明設計等。

7.2.18地下建筑設計undergroundarchitecturaldesign

 對地下建筑物內部各種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間作合理安排,對地下建筑物與周圍環境和各種外部條件作協調配合,并考慮內部和外表的藝術效果及各個細部的構造方式,對建筑和結構、建筑和設備等相關技術作綜合布局。

7.2.19地下結構設計undergroundstructuraldesign

為保證地下建筑物和構筑物能承擔規定的荷載,并保持其剛度、強度、穩定性和耐久性而進行的設計。

 7.2.20地下工程防水設計designforundergroundwaterproofengineering

為保證地下建筑物和構筑物能滿足規定的防水標準,并保持其耐久性而進行的設計。

7.2.21地下空間標識系統設計undergroundsignagesystemdesign

 在特定的地下空間環境中,為組織疏導人流、保證使用者安全,并有效進行管理和服務,向使用者通告事項,提供各類感觀信息而進行的設計。

 7.2.22管線綜合設計integrateddesignforundergroundutilitypipelines

對實現地下建筑功能所涉及的工程管線的布設位置、平面走向和豎向標高而進行的綜合協調布置。

7.2.23地下空間接口undergroundspaceinterface

地下建筑預留和其他地下建筑或聯絡通道的銜接部位。

7.2.24地下集散大廳undergrounddistributinghall

在地下空間內滿足人流集散功能,起到空間轉換和過渡作用的緩沖空間。

7.2.25地下中庭undergroundatrium

地下建筑中豎向貫穿多層地下空間的共享大廳。

7.2.26下沉式庭院sunkenyard

位于地表下的庭院式廣場,為地下建筑提供側向交通、集散、銜接和通風采光的建筑空間。

7.2.27地下空間頂部綠化virescenceofundergroundspaceroof

在地下建筑頂部覆土層種植植物。

 7.2.28地下空間地面出入口groundaccessandegressofundergroundspace

地下建筑和地面的銜接部位,供人員和車輛進出。

7.2.29窗井windowwell

在地下建筑外墻外側或頂部設置的采光和通風豎井。

7.2.30風井ventilationshaft,airshaft

連接地面和地下空間,用于空氣流通的構筑物。

7.2.31地下結構工程undergroundstructuralengineering

對地下建(構)筑物進行結構設計、結構施工和養護管理等各項技術工作的總稱和工程實體。

7.2.32地下防水工程undergroundwaterproofengineering

對地下建(構)筑物進行防水設計、防水施工和維護管理等各項技術工作的總稱和工程實體。

7.2.33地下建筑結構undergroundstructure

埋置于地表下,組成地下建筑包括基礎在內的承重骨架體系。

7.2.34淺埋式結構shallowcoverstructure

覆蓋土層較薄、不滿足壓力拱成拱條件或軟土地層中覆蓋層厚度小于結構跨度的地下建筑。

7.2.35附建式地下結構attachingundergroundstructure

附屬于上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與上部地面建筑同時設計、施工的地下建筑結構的總稱。

7.2.36沉井opencaisson

由地面制作的井筒狀結構物分節挖土下沉后澆筑底板形成地下建構筑物。

7.2.37沉箱pneumaticcaisson

在地面制作,借助氣壓在箱內取土下沉至預定標高的箱形結構。

7.2.38地下連續墻diaphragmwall

 在地面以下為截水防滲、擋土和承受荷載,采用專用機械施工成槽或成孔后,澆筑混凝土或插入預制混凝土構件所形成的地下連續墻體。

7.2.39盾構法隧道shieldtunnel

在盾構殼體尾部進行襯砌拼裝而建成的隧道。

7.2.40沉管法隧道immersedtunnel

將預制管段沉放于已浚挖好的基槽內并以水力壓法連接而成的隧道。

 7.2.41基坑支護結構retainingandbracingstructuresforfoundationexcavation

由圍護墻、隔水帷幕、圍檁、支撐或錨桿、立柱或立柱樁等組成的結構體系的總稱。

7.2.42頂管pipejackingtunnel

借助頂推裝置將管道在地下逐節頂進而成的隧道。

7.2.43箱涵boxculvert

采用鋼筋混凝土箱形管節修建的涵洞。

7.2.44整體式襯砌隧道integralliningtunnel

采用相關襯砌施工設備一次施工成型的全斷面襯砌隧道。

7.2.45噴錨支護combinedboltingandshotcrete

由噴射混凝土、錨桿、鋼筋網形成的聯合支護復合體。

7.2.46地下空間信息informationofundergroundspace

地下空間規劃、建設和使用中所產生的信息。

 7.2.47地下空間地籍信息cadastralinformationofundergroundspace

地下空間及其附屬物的位置、形狀、布局、利用現狀和權利歸屬等籍貫資料。

 7.2.48地下空間地質信息geologicinformationofundergroundspace

原始的和受地下工程施工擾動的巖層或土層性質、特征等資料。

 7.2.49地下空間工程信息engineeringinformationofundergroundspace

地下空間項目從規劃到實施各個階段和工程相關的專業資料。

 7.2.50地下空間地質信息系統underground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對有關地下空間地質數據進行預處理、輸入、存儲、查詢檢索、處理、分析、顯示、更新和提供應用以及在不同用戶、不同系統、不同地點之間進行數據傳輸的計算機信息系統。

 7.2.51地下空間地理信息系統underground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將地下空間信息按照地理空間分布及屬性,應用計算機進行存儲、檢索、更新、顯示、制圖、綜合分析和應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

7.3地下交通設施

7.3.1城市地下道路urbanundergroundroad

地表以下供機動車或兼有非機動車、行人通行的城市道路。

7.3.2地下車庫聯絡道undergroundparkinglink

用于連接各地塊車庫而修筑的,位于地表下方并直接與城市道路相銜接的地下道路。

7.3.3路塹式地下道路cuttingundergroundroad

頂部敞開或局部敞開的地下道路。

 7.3.4橫通道transversepassageway,crossadit,crossgallery

在上下行分離獨立雙洞的地下道路之間,用于緊急情況下車輛、人員疏散或聯系的橫向通道。

 7.3.5地下人行聯絡通道undergroundpedestrianconnectingpassageway

在不同防火分區的地下設施之間,用于人員聯系或疏散的通道。

7.3.6光過渡段lighttransition

在地下道路暗埋段和敞開段連接處設置的,用于緩解機動車駕駛員視覺明暗反差的過渡區間。

7.3.7地下匝道undergroundramp

 位于地下,用于連接兩條道路的一段專用道路,包括地下互通式立體交叉連接道路、地下道路主線和地面道路或輔道的連接道路。

7.3.8地下人行通道undergroundpedestrianpassageway

設置在地表以下專供行人使用的通道。

7.3.9地下人行系統undergroundpedestriansystem

由多條專供行人使用的地下公共人行通道組織在一起構成的道路系統。

7.3.10地下停車庫undergroundparking

設于地表下,用于停放機動車或非機動車的地下建筑。

7.3.11地下公共汽車(場)站undergroundbusstation,stop

設置在地表下,供公交車輛停靠、乘客候車和乘降的場所。

7.3.12地下出租車停靠(場)站undergroundtaxistand

設置在地表下,供出租車停靠、乘客候車和乘降的場所。

 7.3.13地下裝卸貨(場)站undergroundloadingandunloadingstation

設置在地表下,用于車輛裝卸貨的場所。

 7.3.14地下綜合交通樞紐undergroundintegratedtransporthub

 將城市軌道交通、民航、鐵路、公共汽車等其他多種交通方式匯集,并利用地下空間進行相互換乘的大型車站集合體。

7.4地下市政公用設施

 7.4.1地下市政公用系統undergroundmunicipalandutilitysystem

 城市給水、排水、供氣、供電、供熱、信息和通訊、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實現市政公用用途的地下空間設施中的多種設施,經專業設計組織在一起而形成的系統。

7.4.2地下管線undergroundpipeline

敷設于地表下的給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信息和通訊、工業等管道線路及附屬設施的總稱。

 7.4.3地下給水(供水)設施undergroundwatersupplyfacilities

敷設于地表下,用于原水取集、輸送、處理和成品水供配的設施。

 7.4.4地下雨水調蓄利用系統undergroundrain-wellwatercollectionandutilizationsystem

利用地下貯水設施,收集、儲存雨水的分散式雨水利用系統。

7.4.5地下排水設施undergrounddrainagefacilities

敷設于地表下,用于污水和雨水收集、輸送、處理、再生和處置的設施。

7.4.6地下燃氣設施undergroundgasfacilities

敷設于地表下,用于燃氣儲存、儲配和供應的建(構)筑物、管道和用戶設施。

 7.4.7地下熱力設施undergroundthermodynamic/heatingfacilities

 敷設于地表下,用于儲存、輸配和應用熱能的設施,包括熱管道、小室、熱力站和其他熱力附屬建筑物等設施。

 7.4.8地下電力管線設施undergroundpowerpipelinefacilities

敷設于地表下的電力管線和相關輔助設施。

 7.4.9地下信息和通信管線設施underground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pipelinefacilities

敷設于地表下,用于實現通信和傳輸信息的管線及相關輔助設施。

 7.4.10地下綜合管廊commonpipetunnel,utilitytunnel,municipaltunnel

在地表下用于敷設多種市政公用管線的專用隧道。

7.4.11干線綜合管廊trunkcommonpipetunnel

采用獨立分艙敷設總管的綜合管廊。

7.4.12支線綜合管廊branchcommonpipetunnel

敷設配給管線并直接服務于臨近地塊終端用戶的綜合管廊。

7.4.13纜線綜合管廊commoncabletunnel

用于鋪設低壓電力和電信或信息電纜的綜合管廊。

7.4.14投料口manhole

用于各種管線和設備吊入并滿足工作人員出入而在綜合管廊上開設的洞口。

7.4.15管線分支口pipejunction

綜合管廊內部管線和外部直埋管線相銜接的部位。

7.4.16地下能源調控中心undergroundenergycontrolcenter

 將變(配)電、空調、供熱等系統的調控設施集中設置在同一地下建筑內,實現區域內能源統一調配的場所。

 7.4.17地下變(配)電站undergroundpowertransformationanddistributionstation

在地下建筑內實現降壓和配電的場所。

7.4.18地下垃圾轉運站undergroundrefusetransferstation

設置于地表下,將垃圾由小型收集車轉載到大型運輸工具的中轉設施。

7.4.19地下式污水處理廠undergroundsewagetreatmentplant

將污水和再生水處理、污泥處理構筑物建于地表以下的污水處理廠。

7.5地下公共服務設施

7.5.1地下公共空間undergroundpublicspace

位于地表下,供公眾使用的空間。

 7.5.2地下公共服務設施undergroundpublicservicefacilities

向公眾提供服務的地下建筑,包括地下商業、餐飲、娛樂、文化、體育、辦公、醫療衛生和配套設施等。

7.5.3地下商業設施undergroundcommercialfacilities

進行商業活動的地下建筑設施。

7.5.4地下餐飲設施undergroundrestaurantfacilities

以各種形式提供餐食、飲品的地下建筑設施。

7.5.5地下娛樂設施undergroundrecreationfacilities

進行休閑娛樂活動的地下建筑設施。

7.5.6地下文化設施undergroundculturalfacilities

進行文化活動的地下建筑設施。

7.5.7地下體育設施undergroundsportsfacilities

進行體育活動的地下建筑設施。

7.5.8地下辦公設施undergroundofficefacilities

用于辦公和其他業務活動的地下建筑設施。

 7.5.9地下醫療衛生設施undergroundsanitation;healthfacilities

用于醫療、保健和公共衛生的地下建筑設施。

 7.5.10地下公共服務配套設施undergroundfacilitiesforpublicsupport

 根據城市規劃要求,在地下配置的,為主體公共服務設施或整個區域提供配套服務的公共服務配套建筑設施。

7.5.11地下商業街undergroundcommercialstreet

沿地下公共步行道設置商業店鋪等的地下建筑設施。

7.6地下倉儲設施

7.6.1地下倉儲設施undergroundstoragefacilities

 用于儲存各種食品、物資、能源、危險品、核廢料等的地下工程設施,包括地下食物庫、地下油氣庫、地下物資儲備庫、地下水庫等。

7.6.2地下糧庫undergroundgrainstorehouse

用于儲存糧食且滿足儲糧功能要求的地下貯藏設施。

7.6.3地下冷庫undergroundcoldstorehouse

用于在低溫條件下保藏貨物的地下貯藏設施,包括庫房、氨壓縮機房、變配電室和附屬建(構)筑物。

7.6.4地下油氣庫undergroundoilandgasdepot

用于貯存油氣并可供使用的地下工程設施,包括地下石油庫、地下天然氣庫、地下液化氣站等。

7.6.5地下物資儲備庫undergroundmaterialstorehouse

用于儲存物資的地下建筑物或地下場所,包括地下商品庫、地下軍用和民用物資庫等。

7.6.6地下水庫undergroundreservoir

利用地下自然含水層或人工開發的地下貯水場所,包括地下飲用水庫、地下工業水庫、地下調蓄水庫等。

 7.6.7地下調蓄水庫undergroundstorageandcontrolledreservoir

在地下用于調節城市用水的儲水設施。

7.7地下防災減災設施

 7.7.1地下防災減災設施undergrounddisasterpreventionandmitigationfacilities

 為抵御和減輕各種自然災害、人為災害及其次生災害對城市居民生命財產和工程設施造成危害和損失所興建的地下工程設施,包括人民防空工程、地下城市生命線系統設施、地下防洪設施、地下防震設施、地下消防設施等。

 7.7.2地下城市生命線系統設施undergroundfacilitiesforurbanlifelinesystem

為避免或減輕城市生命線系統遭遇破壞導致城市局部或全部癱瘓而興建的地下工程設施。

 7.7.3地下防洪設施undergroundfloodpreventionfacilities

為抵御和減輕城市雨洪及其誘發的城市內澇災害而興建的地下工程設施。

7.7.4地下防震設施undergroundanti-seismicfacilities

為抵御地震對城市造成的直接災害或次生災害而興建的地下工程設施。

7.7.5地下消防設施undergroundfirefightingfacilities

為預防和減輕火災對城市造成的損失而興建的各種地下預防和減災的工程設施。

7.7.6地下雨洪排水道flooddrainagetunnel

用于城市雨洪時泄洪的地下管道。

7.7.7地下防災避難所undergroundshelter

重大災害事件發生時供棲身的地下建筑。

7.7.8地下應急通道undergroundemergencyroute

意外事件發生時,為人員迅速、有序、安全地撤離到達安全區域和外部救援到達所興建的地下通行設施。

7.7.9地下消防水池undergroundfirepool

儲存消防用水的地下構筑物。

7.7.10地下消防站undergroundfirestation

設置消防設備的地下建筑設施。

8施工驗收

8.1一般術語

8.1.1明挖法opencutmethod

 由地表垂直向下挖開地層形成基坑、溝槽或基槽,然后直接埋設管道、修筑管溝和檢查室后敷設管道或修筑結構的施工方法。又稱開挖法或開槽施工。

 8.1.2暗挖法undercuttingmethod,trenchlessinstallation

不開挖地面,而在地下進行開挖作業和修筑襯砌的施工方法。又稱不開槽施工或非開挖施工。

8.1.3盾構法shieldmethod

 在軟巖土中,通過盾構鋼殼體的保護進行開挖、推進、襯砌拼裝和注漿等修筑地下管道或隧道的施工方法。

8.1.4淺埋暗挖法shallowtunnelingmethod

 在距離地表較近的地下,采用多種輔助工法超前作業以改善加固圍巖,并沿用新奧法原理進行地下洞室暗挖作業的施工方法。

8.1.5定向鉆法directionaldrillingmethod

利用水平定向鉆孔機鉆進小口徑的導向孔,然后用回擴鉆頭擴大鉆孔,同時將管道拉入孔內的施工方法。

8.1.6控向guiding

 通過預裝在鉆頭中的探棒發射的信號,判定鉆頭的空間位置,引導鉆進的方法,又稱導向。包括無線控向和有線控向等。

8.1.7夯管法piperammingmethod

利用夯管錘或氣動夯錘將鋼管夯入地層中的施工方法。

8.1.8沉管法immersedtubemethod

將預制或組裝成的管段沉入水底或水底開挖溝槽內的施工方法。

8.1.9橋管法bridgingpipelinemethod

以橋梁形式跨越河道、湖泊、海域、鐵路、公路、山谷等天然或人工障礙的專用管道鋪設方法。

8.1.10頂管法pipejackingmethod

借助頂推裝置將預制管節頂入土中的地下管道施工方法。

8.1.11頂進力jackingforce

頂管施工中推進整個管道系統和相關機械設備向前運動的力。

8.1.12進人施工法man-entryconstruction

施工人員進入頂管內進行作業的施工方法。

8.1.13沉井法opencaissonmethod

 在地面上制作井筒或井室,然后在井筒或井室內挖土,使井筒或井室靠自重或外力下沉至設計標高,再實施封底和內部工程的施工方法。

 8.1.14非開挖修復更新工程trenchlessrehabilitationandrenewal

利用微開挖或不開挖技術對地下管線、管道進行鋪設、修復或更換的工程。

8.1.15蓋挖法coverandcutmethod

 在地面修筑維持地面交通的臨時路面及其支撐后,自上而下開挖土方至坑底設計標高,并分層修筑結構的施工方法。

8.1.16逆作法top-downmethod

利用主體地下結構的全部或一部分作為內支撐,按樓層自上而下,并與基坑開挖交替進行的施工方法。

8.1.17礦山法miningmethod

 采用除盾構法、掘進機法(TBM)、頂管法等以外的暗挖作業修筑隧道,并以支撐來維持坑道穩定的施工方法總稱。

8.1.18掘進機法tunnelboringmachinemethod(TBM)

 在硬巖中,采用切削設備將巖石剪切擠壓破碎,并通過配套的運輸設備將碎石運出的開挖隧道及其他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

8.1.19新奧法NewAustrianTunnelingMethod(NATM)

 采用錨桿和噴射混凝土及時支護以控制圍巖的變形和松弛,并通過對圍巖和支護的量測、監控來指導隧道動態設計和施工的施工方法。

8.1.20沉箱法pneumaticcaissonmethod

在地面制作箱形結構,借助氣壓在箱內取土下沉至預定標高的施工方法。

8.1.21管幕法piperoofmethod

利用小口徑頂管成排組合以建造大斷面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

8.1.22凍結法freezingmethod

在地層中開挖時,以人工制冷方法將軟弱粘土或砂土層原位凍結加固的施工方法。

8.1.23導光管采光hollowlightguidedaylighting

利用反射式或棱鏡式等導光管,將采光器采集的自然光傳送到地下建筑內需要照明的部位。

8.1.24導光纖維采光opticalfiberdaylighting

利用石英玻璃或塑料等導光纖維,將采光器采集的自然光傳送到地下建筑內需要照明的部位。

8.1.25巖土工程勘探geotechnicalexploration

為查明工程地質條件而進行的鉆探、井探、槽探、坑探、洞探、物探和觸探等工作的總稱。

8.1.26原位測試in-situtests

在巖土體所處的位置,基本保持巖土原來的結構、濕度和應力狀態,對巖土體進行的測試。

8.1.27現場監測in-situmonitoring

在現場對巖土性狀和地下水位變化,巖土體和結構物的應力、位移進行系統監視和觀測。

8.1.28施工測量constructionsurvey

工程開工前和施工中,根據設計圖在現場進行確定控制線和建筑結構定位等測量放樣的作業。

8.1.29聯系測量connectionsurvey

將地面測量坐標系統傳遞到地下,使地上、地下坐標系統相一致的作業。

8.1.30貫通測量surveyforbreakthrough

對相向掘進隧道或按要求掘進到達一定地點與另一隧道相通的施工所進行的作業。

8.2基坑和地基處理

8.2.1基坑excavations

為進行建(構)筑物地下部分的施工由地面向下開挖出的空間。

8.2.2基坑工程excavationengineering

 為挖除建筑物或構筑物地下結構處的土方,保證基坑安全施工和保護基坑周邊環境而采取的圍護、支撐、降水、加固、挖土、回填等作業的總稱和工程實體。

8.2.3地基處理groundtreatment,groundimprovement

提高地基承載力,改善其變形性能或滲透性能而采取的技術措施。

8.2.4基坑支護retainingandprotectionforexcavations

 為保護地下主體結構施工和基坑周邊環境的安全,對基坑采用的臨時性支擋、加固、保護與地下水控制的措施。

8.2.5工作井workingshaft

 頂管、盾構、淺埋暗挖等不開槽施工時,從地面豎直開挖至管道底部的施工作業空間。又稱工作坑、豎井等。

8.2.6圍堰cofferdam

施工期間圍護基坑,擋住河水、江水、海水或湖水,避免主體構筑物直接在水體中施工的導流擋水設施。

8.2.7施工降排水constructiondrainage

進行土方開挖或構筑物施工時,為保持基坑或溝槽內無水施工條件而進行的降排水作業。

8.2.8明排水drainagebyopenchannel

將流入基坑或溝槽內的地表或地下水匯集到集水井,然后用水泵抽走的排水方式。

8.2.9井點降排水drainagebywellpoints

 基坑內或溝槽周邊設置濾水管或濾水井,施工期間用抽吸設備不斷從濾水管或濾水井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坑或溝槽底以下,滿足無水施工條件的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排水方式,又稱井點降水。

8.3管道安裝

8.3.1地上敷設above-groundinstallation

管道敷設位置在地面以上的敷設方式。

8.3.2地下敷設undergroundinstallation

管道敷設位置在地面以下的敷設方式。

8.3.3管溝敷設in-ductinstallation

管道敷設在管溝內的敷設方式。

8.3.4直埋敷設directlyburiedinstallation

管道直接埋設于土壤中的地下敷設方式。

8.3.5隧道敷設in-tunnelinstallation

管道敷設在巖土層中的地下工程構筑物內的地下敷設方式。

8.3.6套管敷設casingpipeinstallation

管道設置于套管內的地下敷設方式。

8.3.7管道交叉處理pipelinecrossprocessing

施工管道和既有管線相交或相距較近時,為保證施工安全和既有管線運行安全所進行必要的施工處理。

8.3.8燃氣管道穿越工程gaspipelinecrossingengineering

燃氣管道從天然氣或者人工障礙物下部通過的管道建設工程。

 8.3.9燃氣管道跨越工程gaspipelineaerialcrossingengineering

燃氣管道從天然氣或者人工障礙物上部架空通過的管道建設工程。

8.3.10管橋跨越pipebridgeaerialcrossing

 燃氣管道獨立或輔以桁架、托架等支撐結構跨越障礙物的敷設方式。包括:單管拱跨越、組合管拱跨越、輕型托架跨越、“Ⅱ”形剛架跨越、梁式直跨越、桁架式跨越、懸索跨越、斜拉索跨越、懸纜跨越、斜拉索懸索組合跨越。

 8.3.11隨橋跨越layinggasengineeringalongtheroadsandbridges

燃氣管道隨橋梁跨越障礙物的敷設方式。

8.3.12焊接連接welding-jointing

 把金屬工件加熱,使接合物表面成為塑性或流體從而接合成一體的管道連接方式,包括氣焊、電焊、冷焊等方式。

8.3.13螺紋連接screwthread-jointing

利用機件的外表面或內孔表面上制成的螺旋線形的凸棱連成一體的管道連接方式。

8.3.14法蘭連接flange-jointing

利用螺栓將兩個法蘭盤端面緊固在一起的管道連接方式。

 8.3.15球墨鑄鐵管道承插式連接bayonet-jointingofductilecastironpipe

利用管端的凹狀端口與凸狀端口連成一體的管道連接方式。

8.3.16熱熔連接fusion-jointing

 利用專用加熱工具加熱聚乙烯管連接部位,使其熔融后,施壓連接成一體的管道連接方式。包括熱熔承插連接、熱熔對接連接、熱熔鞍形連接等方式。

8.3.17電熔連接electrofusion-jointing

 利用內埋電阻絲的專用電熔管件,通過專用設備,控制通過內埋于管件中的電阻絲的電壓、電流及通電時間,使其達到熔接聚乙烯管道的連接方法。包括電熔承插連接、電熔鞍形連接等方式。

8.3.18靜壓裂管法staticpipebursting

 以待更換的舊管道為導向,用裂管器將舊管道切開并脹裂,使其脹擴,同時將內襯管拉入舊管道的修復方法。

8.3.19除銹rustremoval

采用物理、化學等方法去除金屬材料表面的氧化物、鐵銹和其他污物的施工工序。

8.3.20冷安裝coldinstallation

安裝和焊接管道時的管道溫度等于環境溫度的安裝方式。

8.3.21預熱安裝preheatinginstallation

將直埋敷設供熱管道加熱到預熱溫度,管道伸長后再進行焊接的預應力安裝方式。

8.3.22一次性補償器安裝one-timecompensatorinstallation

 回填后將直埋敷設供熱管道加熱到預熱溫度,用一次性補償器吸收預期的熱伸長量,并實現整體焊接的安裝方式。

8.3.23冷緊coldpull

安裝補償器時,對其在熱伸長反方向上進行的預拉伸。

8.4功能性檢驗

8.4.1功能性檢驗functionaltest

對管道或設施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進行測試檢驗的過程。

8.4.2嚴密性試驗leaktest

為檢查管道、管路附件和設備的密封性能,在其全部安裝完畢后開展的試驗總稱。

8.4.3試驗壓力testpressure

管道、容器或設備進行耐壓強度和氣密性試驗時,規定所要達到的壓力。

 8.4.4壓力管道水壓試驗waterpressuretestforpressurepipeline

 以水為介質,對已敷設壓力管道采用滿水后加壓的方法,檢驗管道在規定壓力值時是否發生結構破壞以及是否符合規定的允許滲水量或允許壓力降標準的試驗。

 8.4.5無壓管道閉水試驗waterobturationtestfornonpressurepipeline

以水為介質對已敷設重力流管道所做的嚴密性試驗。

 8.4.6無壓管道閉氣試驗pneumaticpressuretestfornonpressurepipeline

以氣體為介質對已敷設管道所做的嚴密性試驗。

8.4.7滿水試驗wateringtest

水池結構施工完畢后,以水為介質進行的嚴密性試驗。

8.4.8氣密性試驗airtightnesstest

消化池滿水試驗合格后,在滿水的條件下以氣體為介質進行的嚴密性試驗。

8.4.9強度試驗strengthtest

為檢查管道、管路附件或設備的強度進行的壓力試驗。

8.4.10焊縫無損檢驗non-destructivetestingofwelds

在不損壞、不改變鋼質構件焊縫理化狀態的情況下,評定焊縫缺陷狀況的一種檢測方法。

8.5調試和試運行

8.5.1調試debugging

用各種手段將設施、設備調整到最佳運轉狀況的過程。

8.5.2單元調試unitdebugging

對各工藝、機械、電氣、儀表等專業的處理設施設備,進行單獨功能性測試和調整。

8.5.3聯動調試linkagedebugging

對各工藝、機械、電氣、儀表等專業的處理設施設備,進行帶負荷聯動試車,驗證系統的安全可靠性。

8.5.4試運行commissioningoperation

工程完成單元調試、聯動調試和系統調試后,工程系統正常運行前的運行階段。

8.5.5吹掃purging

為去除在安裝和檢修過程中遺留在管道或設施內的雜物,利用氣體等對其進行連續吹洗或沖洗。

8.5.6沖洗消毒flushinganddisinfection

自來水管道在正式通水投入使用前,用高壓水沖洗并投加消毒液進行消毒的工序。

8.5.7單機試運轉singletrialoperation

具有獨立使用功能的設備安裝完畢后進行的運轉試驗過程。

8.5.8聯合試運轉combinedtrailoperation

為驗證系統安全可靠,系統處理設施、設備帶負荷聯動試車的運轉試驗過程。

9運行管理

9.1一般術語

9.1.1運行operation

專業人員按工藝要求和操作規程對設施進行巡檢、操作、記錄等常規工作。

9.1.2維護maintenance

為保障管道、設備和設施正常運行,預防事故發生所進行的檢查、維修、保養等工作。

9.1.3調度dispatching

為保證系統正常運行的集中監控和生產指揮工作。

9.1.4事故調度accidentdispatching

事故工況下,在安全可行條件下最大限度保證系統功能、減少事故損失和影響的緊急運行調度。

9.1.5調度中心dispatchcenter

為保證系統正常運行而進行調度工作的生產指揮中心。

9.1.6搶修urgentrepair

管道、設備和設施發生故障或事故,導致不能正常運行或危及安全,采取的緊急處置和修復工作。

9.1.7封堵plugging

從開孔處將封堵頭送入管道并密封管道,從而阻止管道內介質流動的作業。

9.1.8作業區operationarea

在開展運行、維修或搶修作業時,為保證操作人員正常作業所確定的區域。

9.1.9警戒區outpostarea

管道、設備和設施發生事故后,已經或有可能受到影響需進行隔離控制的區域。

9.1.10禁止標志prohibitionsign

禁止人們不安全行為的圖形標志。

9.1.11警告標志warningsign

提醒人們對周圍環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發生危險的圖形標志。

9.1.12指令標志directionsign

強制人們必須做出某種動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圖形標志。

9.1.13提示標志informationsign

向人們提供某種信息(如標明安全設施或場所等)的圖形標志。

9.1.14防護用具protectionequipment

 用以保障作業人員安全和隔離有毒有害物質的用具,一般有工作服、工作鞋、手套、安全帽、耳塞、隔離式呼吸設備等。

9.1.15地下管線探測undergroundpipelinedetection

確定地下管線的屬性和空間位置的全過程。

9.1.16地下管線普查undergroundpipelinecensus

 按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要求,采取經濟合理的方法查明城市建成區或城市規劃發展區內的地下管線現狀,獲取準確的管線信息,編繪管線圖、建立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實施管線信息資料計算機動態管理的過程。

9.1.17在線監測on-linemonitoring

通過自控儀器、儀表自動對系統和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連續或定時的監測。

9.1.18檢漏leakagesurvey

對管網漏水或漏氣點的查找。

9.1.19安全技術safetytechnique

 在生產過程中為防止各種傷害、火災、爆炸等事故,并為職工提供安全、良好勞動條件而采取的各種技術措施。

9.1.20設備(設施)完好率availabilityrateofequipment

能夠隨時啟動運轉的設備、設施數量與設備、設施總量的比值。

9.1.21設備使用率utilizationrateofequipment

設備使用臺數與設備總臺數的比值。

9.2給水工程

9.2.1供水保證率probabilityofwatersupply

預期供水量在多年供水中能夠得到充分滿足年數的概率。

9.2.2管網漏損率leakagepercentage

管網漏水量與供水總量之比。

9.2.3單位管長漏水量waterlossperunitpipelength

 管徑不小于DN75管道的單位管道長度單位時間內的漏水量。其計量單位通常以m3/(m?s)表示。

9.2.4單位供水量管長watersupplyperunitpipelength

管網中管徑不小于DN75的管道總長與平均日供水量的比值。

9.2.5免費供水量freewaterconsumption

實際供應并服務于社會而不收取水費的水量。

9.2.6售水量wateraccountedfor,sellingwater

收費供應的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工業企業用水和其他計量用水。

9.2.7有效供水量effectivesupplyingwater

各類用戶實際使用的水量,包括售水量和免費供水量。

9.2.8聽音檢漏法acousticleakdetection

采用音聽儀器尋找漏水聲并確定漏水點的方法。

9.2.9相關分析檢漏法correlationanalysisleakdetection

在漏水管道兩端放置傳感器,利用漏水噪聲傳到兩端傳感器的時間差,推算漏水點的方法。

9.2.10區域檢漏法districtwastemetering

在一定條件下測定小區內最低流量以判斷小區管網漏水量,并通過關閉區內閥門確定漏水管段的方法。

9.3排水工程

9.3.1排水戶draininghouseholds

向排水管渠排放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雨水的居民、工廠和單位。

9.3.2限量排水drainingwaterwithlimitedquantity

在汛期或意外情況下,污水排放量超過排水設施能力時,壓縮后排放的排水量。

9.3.3水體污染waterbodypollution

 排入水體的污染物在數量上超過水體的環境容量,導致水體物理和化學性質發生變化,使水體生態系統和功能受到破壞。

9.3.4點源污染pointsourcepollution

城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進入受納水體前未達到排放標準造成的污染。

9.3.5面源污染nonpointsourcepollution

污染物從非特定位置通過雨水徑流匯入受納水體引起的污染。

9.3.6富營養化eutrophication

 水體接納過量氮、磷等營養物,導致藻類和其他水生生物過量繁殖、水體透明度下降、溶解氧發生變化,引起水質惡化生態功能破壞。

9.3.7活性污泥培養activatedsludgeculture

活性污泥法生物處理過程開始時,利用糞便水或原水培養活性污泥的過程。

9.3.8活性污泥馴化activatedsludgeacclimatization

使已培養成熟的活性污泥逐步具有處理特定工業廢水能力的轉化過程。

9.3.9柵渣screenings

利用機械或人工方法從格柵處清撈的污物。

9.3.10曝氣強度aerationintensity

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向水中充入的空氣量。

9.3.11污泥脫水處理率dewaterabilityrate

脫水污泥量與污泥總產量的比值。

9.3.12污泥上浮sludgefloating

沉淀池發生污泥不沉淀而隨水流失或成塊從池下浮起隨水漂走,影響出水水質的現象。

9.3.13污泥膨脹sludgebulking

活性污泥的一種不正常狀態,表現為污泥占有容積過大,且不易沉降濃縮。

9.3.14污泥投配率sludgedosagerate

投入新鮮污泥量與消化池有效容積的比值。

9.3.15上清液supernate

污泥經重力濃縮和消化沉淀后的上部液體。

9.3.16濾液含固率solidcontentoffiltrate

污泥脫水濾液中所含固體與濾液的質量百分比。

9.3.17污水處理率percentageofwastewatertreatment

實際處理污水量與污水總量的比值。

9.3.18堰門weirgate

設置在堰口用于調節堰高度的閘門。

9.4燃氣工程

9.4.1放散relief

利用放散設備排空燃氣設施內的空氣、燃氣或混合氣體的過程。

9.4.2置換conversion

在燃氣設施投入運行或進行檢修時,使燃氣和其他氣體相互替換的作業。

9.4.3直接置換directconversion

采用燃氣置換燃氣設施中的空氣或采用空氣置換燃氣設施中燃氣的作業。

9.4.4間接置換indirectconversion

 先用情性氣體置換燃氣設施中的空氣,再用燃氣置換惰性氣體;或采用惰性氣體置換燃氣設施中的燃氣,再用空氣置換惰性氣體的作業。

9.4.5降壓pressurerelief

燃氣設施維護和搶修時,為操作安全和維持部分供氣,將燃氣壓力調節至低于正常工作壓力的作業。

9.4.6停氣interruption

在燃氣供應系統中,采用關閉閥門等方法切斷氣源,使燃氣流量為零的作業。

9.4.7帶壓開孔hot-topping

利用專用機具在有壓力的燃氣管道上加工出孔洞,操作過程中無燃氣外泄的作業。

9.4.8監護supervisionandprotection

 在燃氣設施運行、維護、搶修作業時,對作業人員進行的監督、保護;或由于其他工程施工等可能引起危及燃氣設施安全而采取的監督、保護。

9.4.9動火flameoperation

在燃氣設施或其他禁火區內進行焊接、切割等產生明火的作業。

9.4.10波紋管調長器bellowsunit

由波紋管及構件組成,用于調節燃氣設備拆裝引起的管道與設備軸向位置變化的裝置。

9.5供熱工程

9.5.1聯網運行jointoperationofheatingnetworks

多熱源供熱系統的供熱管網互相連通的運行方式。

 9.5.2解列運行separatelyoperationofmulti-heatsources

將多熱源供熱系統的供熱管網分解,形成2個或多個供熱系統,各系統分別運行的方式。

9.5.3初調節initialregulation

為保證供熱系統運行工況符合設計和使用要求,在投入運行初期對系統進行的調節。

9.5.4供熱調節heatingregulation

 供熱條件變化時,為保持供給和需求熱負荷之間的平衡,而對供熱介質的流量、溫度和運行時間等進行的調整。

9.5.5集中調節centralizedregulation

在供熱系統熱源處進行的供熱調節。

9.5.6局部調節localizedregulation

在熱力站或熱力入口處進行的供熱調節。

9.5.7水力穩定性hydraulicstability

 熱水供熱系統中各熱力站(或熱用戶)在其他熱力站(或熱用戶)流量改變時,保持本身流量不變的能力。

9.5.8水力失調hydraulicmisadjustment

熱水供熱系統各熱力站(或熱用戶)在運行中的實際流量與規定流量的不一致性。

9.5.9水力平衡hydraulicbalance

熱水供熱系統運行時供給各熱力站(或熱用戶)的實際流量與規定流量數值的一致性。

9.5.10熱力工況thermalregime

熱水供熱系統中供熱負荷的分布狀況。

9.5.11熱力失調thermalmisadjustment

熱水供熱系統中供給熱力站(或熱用戶)的實際熱負荷偏離規定熱負荷的現象。

9.6城市地下空間利用

 9.6.1地下空間環境品質indoorenvironmentqualityofundergroundspace

在地下空間中對聲、光、濕和空氣潔凈度等環境的適宜程度。

 9.6.2地下空間空氣品質indoorairqualityofundergroundspace

地下空間空氣中檢測物達到標準的程度,以及人們對室內空氣的滿意程度。

 9.6.3地下空間熱濕環境thermalandhumidenvironmentofundergroundspace

 地下空間室內因太陽輻射、氣溫、周圍物體表面溫度、相對濕度和氣流速度等物理因素,對人冷熱感和健康影響的所有外部條件。

 9.6.4地下空間光環境luminousenvironmentofundergroundspace

從生理和心理影響效果進行評價的地下空間視覺環境。

9.6.5地下空間聲環境soundenvironmentofundergroundspace

地下空間環境音質和噪聲條件。

 9.6.6地下空間心理環境mentalenvironmentofundergroundspace

人在地下空間內心理狀態發生影響的各種條件。

9.6.7隧道眩光tunnelglare

 由于隧道進出口出現視野中的亮度分布或亮度范圍的不適宜,或存在極端的對比以致引起不舒適感覺和觀察細部或目標的能力降低的視覺現象。

 9.6.8地下道路車輛尾氣vehicleexhaustgasesofundergroundroad

在地下道路內,由車輛排入大氣且對人或環境有害的污染物。

9.6.9地鐵環境振動metroenvironmentalvibration

由于地鐵車輛運行,引起相連或鄰近物體的振動。

9.6.10地鐵環境噪聲metroenvironmentalnoise

由于地鐵車輛運行,引起相連或鄰近建筑內超過人耳所能承受的聲音。

 9.6.11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環境影響評價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ofundergroundspac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

分析評估地下空間開發對城市地質環境、水環境和大氣環境影響的工作。

 9.6.12地下空間綜合效益評估comprehensivebenefitevaluationofundergroundspace

 地下空間的開發成本與開發所產生的經濟、社會、環境等綜合效益進行貨幣化計算并加以分析和評估的工作。

 9.6.13地下工程風險管理riskmanagementofundergroundengineering

 針對地下工程中的風險進行識別、確定、度量,并制定、選擇和實施風險處理方案等工作的總稱。它是一個系統、完整、有序、不斷循環上升的過程。

 9.6.14地下工程風險評估riskassessmentofundergroundengineering

 對地下工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因素及其影響程度進行的綜合分析、對比排序的全過程。包括風險辨識、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

 9.6.15地下空間設施維護maintenanceofundergroundspacefacilities

對地下空間中的設施進行保養、維修、更換的總稱。

 9.6.16地下空間運營管理undergroundspaceoperationmanagement

對地下空間利用過程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等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

9.6.17地鐵運營管理metrooperationmanagement

對地鐵運營過程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等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關于“國家標準《市政工程術語標準(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 ”評論
昵稱: 驗證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谷騰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2022’第九屆典型行業有機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2022’第九屆典型行業有機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2021華南地區重點行業有機廢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2021華南地區重點行業有機廢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