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天花板”打開有助于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谷騰環保網訊】10月15日,新一輪電價改革開啟。燃煤發電市場交易價格浮動范圍由現行的上浮不超過10%、下浮原則上不超過15%,擴大為上下浮動原則上均不超過20%,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高耗能行業電價的“天花板”被打開,可充分發揮電價信號的引導作用,遏制高耗能行業不合理電力消費,倒逼這類企業主動節能減排。
今年以來,國家對于“兩高”項目始終保持嚴的基調,持續傳導壓力,堅決遏制盲目上馬“兩高”項目沖動。但一些地方對此依然心存僥幸,試圖蒙混過關。在剛剛結束的第二輪第三批、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中,發現多地存在“兩高”項目違規盲目發展的問題。比如,吉林遼源能耗雙控工作不力,“兩高”項目違法問題突出,相關部門對“兩高”項目審批把關不嚴,甚至在督察進駐前夕為企業補批相關手續。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平遙、靈石等縣(市)不顧水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盲目上馬一批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的焦化項目,未批先建、違規取水、違法排污問題嚴重。
究其原因,還是在于一些地方領導干部對新發展理念的理解認識不深不透,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仍有不少地方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嚴重的路徑依賴,甚至有人認為,本地區的資源稟賦決定了經濟發展離不開“兩高”項目。因此,面對中央層面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的要求,個別地方的工作僅停留在填報表、算數字上,遲遲未進入落實階段。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發現,廣東云浮2021年在建和擬建能耗1萬噸標準煤以上“兩高”項目達16個,多個項目存在未取得節能審查意見、未落實產能置換指標等問題。在2021年4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的文件后,云浮也未采取實質性措施,直至2021年7月廣東省有關部門對上述企業發出限期整改通知書后,才要求企業停止建設進行整改。
類似的未批先建問題,在各地的“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中尤為突出。梳理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通報的相關典型案例發現,不少地方存在未做節能審查、環評審批未通過、產能置換搞“數字替代”等問題。雖然中央三令五申,但個別地方對違規項目不但沒有堅決拿下,反而千方百計開綠燈,甚至搞突擊批復、突擊整改,幫助企業應付檢查。同時,一些地方對違規項目缺乏有力的監管處罰手段,使得企業違規不僅不會受到處罰,還會因此而獲利,使得節能審查、環評審批等制度難以有效發揮作用。
“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帶來嚴重后果,今年上半年,9個省(自治區)能耗強度不降反升,節能降耗形勢嚴峻。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司長劉德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來看,各地區仍然存在“十四五”擬投產達產“兩高”項目數量多、新增能耗量大等突出問題,形勢不容樂觀,亟須采取有力措施,扎實推進相關工作,確保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取得實效。
確保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還需要各地切實增強行動自覺,真正拿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將這一問題抓實抓好抓出成效。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兩高”項目清單,全面排查在建項目,科學評估擬建項目,加快升級改造存量項目。堅決叫停不符合要求的項目,對存在的問題嚴肅查處,不僅要讓違法企業付出代價,更要對違規決策、監管缺位的人嚴肅問責。完善決策機制,綜合考慮本地區資源稟賦、環境承載力等因素,科學謀劃發展路徑。同時,嚴格審批管理,強化日常監管,確保環評、節能審查等措施發揮作用。
過去,很多地方為了吸引企業入駐,對高耗能企業的電價打了折扣。如今,隨著新一輪電價改革的推進,高耗能企業將切實感受到電價上浮帶來的成本壓力。與行政命令等措施相比,來自市場的壓力對于企業來說感受更為突出。這有利于企業增強節能意識,主動加大節能改造力度,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唯GDP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各地領導干部必須提高政治站位,貫徹落實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結合本地實際,尋找一條綠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