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扎實推進“減污降碳”工作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率先實現碳達峰是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的內在需求和重要機遇,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嶄新起點上,天津亟須緊抓“十四五”碳達峰關鍵期,不斷激發發展的動能和活力,實現碳達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協調統一。
一、天津率先碳達峰具備優勢潛力
一是具備減排優勢基礎。“十三五”期間,天津堅持碳排放總量與強度雙控,煤炭消費占比持續下降至38.7%,天然氣消費占比提高到20.4%,光伏、風電等可再生清潔能源不斷發展,單位GDP能耗穩步下降,單位GDP電耗穩中有降,超額完成“十三五”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任務,為下一步實現碳達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是碳減排實踐經驗豐富。天津作為國家首批低碳試點城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城市,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建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20年碳市場交易總量位列全國第二,碳市場履約率連續六年達到100%,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率先實現碳達峰對天津而言仍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開放復雜的系統性問題。我國尚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中后期,能源消費和碳排放規模仍處于雙上升階段,經濟增長的能源增長需求與減排降碳壓力將長期并存。不僅如此,我國承諾實現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所付處的努力和成本也遠大于這些國家。在這樣背景條件下,天津要率先實現碳達峰也面臨一定挑戰,一是能源消費結構以傳統的化石能源為主,能源發展面臨能源雙控、減碳、環境治理的多種約束;二是能源消費、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進一步下降難度較大。
二、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高標準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路徑
“一降”:以降碳為綠色低碳轉型總抓手,優化產業、能源結構。一方面,在產業結構層面發力。統籌推進綠色低碳化與工業、服務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加快能源、工業、建筑等傳統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突出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推進傳統制造業清潔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實施煤電、石化、化工、鋼鐵、電鍍等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行動,不斷降低工業產業的能源消費和碳排放強度。引導行業重點企業實施低碳發展戰略,建立低碳企業評價標準、指標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另一方面,在能源結構層面發力,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深度低碳化轉型。加大煤炭清潔化利用,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現代綠色低碳能源體系,加大風電、光伏、生物質能、太陽能、高壓智能電網、儲能等領域先進技術研發突破與廣泛應用,持續推進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電力替代,加快建設低碳高效的智慧能源系統。
“一增”:以增強碳匯能力為關鍵點,建設綠色低碳城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降低碳排放與增加碳匯雙管齊下、統籌推進。如何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對于實現城市碳達峰目標有著重要的作用,需要持續深入挖掘天津碳匯基礎優勢和潛力,建立全域統籌的生態碳匯體系,整合城市綠地公園、濕地、森林、農田以及海洋資源區位優勢,加快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功能,建設陸地和海洋碳匯調查監測與評估體系,建立碳匯數據庫,不斷增強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一協同”:以協同聯動為著力點,暢通碳達峰協同銜接機制。一是加強規劃銜接,完善各部門、各領域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與“十四五”能源、工業、交通、建筑等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協調構建“減碳源、增碳匯,建市場、促交易”的工作體系,強化能源、工業、交通等各個部門的協同。二是強化數據協同,增強碳排放核算統計體系的完備性和準確性,加大碳數據和經濟社會數據分析的聯動,推進碳達峰工作與環保工作在技術、標準和制度等層面的深度融合銜接,探索推動細顆粒物、臭氧等主要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減排的有效路徑。
“一借力”:借力金融與市場,構建更好的綠色投融資和碳市場環境。加快發展綠色金融,發揮碳市場的減碳作用。一是建立以低碳減排為導向的投融資政策體系。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融入機金融機構發展規劃,加強以碳金融創新為主的綠色金融創新,強化對低碳發展領域的金融政策支持。以碳達峰和碳中和為引導,完善綠色投融資機制,識別綠色低碳項目融資需求,構建支持低碳綠色發展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創新“低碳”綠色金融產品,積極探索轉型融資,包括轉型基金、轉型債券、轉型保險等金融工具,支持和激勵高碳行業、企業的低碳化轉型。二是建立健全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加快推進碳交易試點創新,對接全國碳市場建設,培育壯大一批碳交易、碳資產管理服務公司,探索建立碳匯交易機制。
“一試點”:開展碳達峰示范區建設和“零碳”體系試點。推進低碳城市、低碳工業園區、低碳產業示范園區、低碳社區、低碳工廠建設。聚焦工業領域,出臺相應的專項鼓勵和輔導政策,實施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碳中和示范區建設,探索制定零碳工廠、園區標準,結合當前正在實施的國家高新區綠色發展示范園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等項目,選擇一批綠色發展基礎好、產業體系優勢足、低碳達峰意愿強、經濟實力有保障的園區,從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核算、制定碳達峰路徑規劃等方面開展示范。因循“低碳—超低—近零—凈零”的減碳路徑,打造一批零碳建筑、零碳社區、零碳工廠、零碳園區、零碳島等示范單元,以點帶面,分步實施全市綠色低碳發展進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