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背后 藏著中國人不知道的殘忍真相
上(shang)海垃圾分類至今已經一(yi)周過去了(le),但全(quan)城關(guan)注的熱度一(yi)點(dian)沒(mei)退。
——“老板,今天我真(zhen)的不能加班了。”“為什么(me)?”“回去晚(wan)了就(jiu)趕不上垃圾房的開放時(shi)間了!”
——“喝奶茶嗎?”“不喝”“吃小龍蝦嗎?”“不吃”“減肥(fei)?”“沒有,這樣就可以不分(fen)垃圾了!”
全國(guo)上下樂呵呵地看著魔都(dou)人(ren)民折磨自(zi)己。很少有人(ren)去思考(kao),既然這么(me)難(nan),為什么(me)要搞“垃圾分類”?
在中(zhong)國,上(shang)海一直(zhi)在承擔這樣(yang)一個角色:排(pai)頭兵,先行者(zhe)。
這(zhe)一次(ci),上海人又義無反顧地扛起了“垃圾分(fen)類”的大旗。
這條路很難(nan)走,但開始了就不能回(hui)頭(tou)。
因為被“逼瘋”的(de)上海人背后,是一場全(quan)中(zhong)國人都輸不(bu)起(qi)的(de)殘酷(ku)戰爭(zheng)。
垃圾分類,痛苦?
被垃圾(ji)包(bao)圍,才是真的痛苦!
我們曾關(guan)注過《奔跑吧,兄(xiong)弟》的(de)一(yi)期(qi)節目(mu)。
眾所周知,我們是一個(ge)嚴肅的(de)公(gong)號,絕不(bu)娛(yu)樂化。
之所以破例,因為那一期說的是垃圾。
當(dang)時,跑(pao)男團空降杭州(zhou),跟(gen)隨工(gong)作人(ren)員(yuan)走(zou)進了杭州(zhou)唯一(yi)的(de)垃圾填埋場。
工作人員(yuan)介紹說(shuo):“這(zhe)個垃圾場的深度(du)達100多米,相當于(yu)30多層(ceng)樓那么高,需要300多年才能降解。”跑男們驚呆(dai)了。
而當他們得知(zhi)“杭(hang)州每3年的垃圾就可(ke)以(yi)填(tian)滿西(xi)湖”“易拉罐降(jiang)解需(xu)要200年”“塑料制品降(jiang)解需(xu)要1000年”,一(yi)個個更是一(yi)副要哭的表(biao)情。
這絕不是特例。
我國(guo)每年產(chan)生固體廢(fei)物(wu)約50億噸(dun),其中危險(xian)廢(fei)物(wu)4000萬(wan)噸(dun),但70%左右的城(cheng)市都選擇(ze)了填埋(mai)的方(fang)式。
現在(zai)杭(hang)(hang)州(zhou)一天的(de)垃圾,3到(dao)4年(nian)就可以把(ba)西湖填滿,從2007年(nian)到(dao)現在(zai)12年(nian)的(de)時間里(li),杭(hang)(hang)州(zhou)已經(jing)填埋了1700多(duo)萬噸(dun)垃圾。
突然(ran)暴增(zeng)的垃圾,使(shi)原本能用24年的填埋區,以2倍速提前堆滿。
被困的不僅是杭(hang)州。
《人民日(ri)報(bao)》曾經報(bao)道:北京日(ri)產垃圾1.84萬噸,用裝載量(liang)為2.5噸的(de)卡(ka)車來運輸,長度接近50公(gong)里,能夠(gou)排滿(man)整個三環路一圈。
2010年,導(dao)演王久良(liang)拍(pai)攝的(de)《垃圾圍城》震驚世界:
原來我(wo)們(men)生活的環境是(shi)一個巨大的垃圾場,土地、水資源的污染(ran)情況更是(shi)觸目驚心。
北京外(wai)環(huan)400多(duo)個垃(la)(la)圾場,這些大大小小的垃(la)(la)圾場,遠(yuan)離(li)(li)市中(zhong)心,遠(yuan)離(li)(li)最繁(fan)華的地帶,卻掩蓋不了北京已經被垃(la)(la)圾包(bao)圍的事實。
在六環外的(de)(de)(de)垃(la)圾(ji)場邊,羊(yang)群(qun)們(men)啃食(shi)著運來的(de)(de)(de)廚余垃(la)圾(ji);附近的(de)(de)(de)小(xiao)朋友,也(ye)從那(nei)些繞不開的(de)(de)(de)垃(la)圾(ji)場里(li),翻找著“玩(wan)具”。垃(la)圾(ji)填(tian)滿的(de)(de)(de)幾十米深的(de)(de)(de)大坑、生活在“垃(la)圾(ji)圈”中(zhong)(zhong)的(de)(de)(de)人(ren)們(men)、焚燒(shao)垃(la)圾(ji)的(de)(de)(de)滾滾濃煙、肆虐的(de)(de)(de)蚊蠅(ying)和垃(la)圾(ji)中(zhong)(zhong)覓食(shi)的(de)(de)(de)牛羊(yang)群(qun)……
上海(hai),中國最(zui)繁(fan)華的(de)(de)城(cheng)市之一。可很多(duo)(duo)人不(bu)知(zhi)道(dao),上海(hai)也(ye)是全國產生垃圾最(zui)多(duo)(duo)的(de)(de)城(cheng)市。
2016年(nian),上海年(nian)生(sheng)活垃圾產(chan)生(sheng)量(liang)達(da)879.9萬噸(dun),排(pai)名全(quan)國第一。
每(mei)16天產(chan)生(sheng)的(de)生(sheng)活(huo)垃圾,就能堆成一(yi)座金茂(mao)大廈(sha)!
在土地資源這么昂貴的上海,需要(yao)兩個老閘北那么多的土地面積(ji)來(lai)填埋(mai)垃圾!
2008年(nian),電(dian)(dian)影(ying)《機(ji)器人(ren)總動員》上映,人(ren)們只記(ji)住(zhu)電(dian)(dian)影(ying)中(zhong)美(mei)好的(de)(de)愛(ai)情故(gu)事,卻忽視(shi)了故(gu)事的(de)(de)“背景”——2700年(nian),地(di)球(qiu)被(bei)垃圾(ji)淹沒,成(cheng)了一個巨型(xing)垃圾(ji)場!人(ren)類被(bei)移(yi)民到其他星(xing)球(qiu),只留下機(ji)器人(ren)清(qing)理地(di)球(qiu)上的(de)(de)垃圾(ji)。
這部電影可能是樂觀了。它把“垃(la)圾圍城(cheng)”設定在(zai)了數百之后。
其(qi)實,2019年,此(ci)(ci)時此(ci)(ci)刻(ke),“垃圾圍城”正在上演(yan)。
大家都(dou)已開始直面無地可(ke)填(tian)垃圾(ji)的絕(jue)境(jing)。
這些垃圾從哪(na)來(lai)?每個(ge)人(ren)都是(shi)“貢獻(xian)者”。
夏天,天氣熱,吃個冷飲是常規(gui)操作。當你扔掉手(shou)中(zhong)的塑料杯、塑料管的時候,他(ta)們(men)成為垃圾,去“圍城”了。
周末不想做飯,也(ye)不想出(chu)門,叫個外賣無可厚非。于是,打(da)包(bao)盒(he)、塑料袋和一次性(xing)餐具從商家(jia)出(chu)發,經外賣小哥來到我(wo)們(men)手(shou)中。整個過程,打(da)包(bao)盒(he)等(deng)平(ping)均被使用25分鐘(zhong),卻成為幾百年(nian)難以降解(jie)的垃圾(ji)。
各種“人(ren)造節”頻現,淘寶(bao)、京東等又促銷(xiao)了,趕(gan)緊下幾個單!
于是,紙箱、塑料袋、膠帶、泡沫等開始(shi)乘坐(zuo)飛(fei)機(ji)、火車、汽(qi)車,來到我們的手中,轉眼又變成(cheng)了圍(wei)城(cheng)的垃(la)圾。
生活越(yue)便(bian)捷,就必定(ding)會制造更多的垃(la)圾(ji)。方(fang)便(bian)了(le)“這一代”的外賣和快遞(di),正(zheng)在毀(hui)掉“下(xia)一代”,這并不夸張。
數據顯示:在中國的大街小巷,每周最少有4億份(fen)外賣在路(lu)上,至少產生4億個(ge)打包盒(he)和4億個(ge)塑(su)料袋,以及4億份(fen)一次(ci)性餐(can)具(ju)。
快遞(di)量一樣令(ling)人(ren)感到(dao)(dao)恐怖,2012年是(shi)50億(yi)(yi)件,到(dao)(dao)2018年已增長(chang)到(dao)(dao)500億(yi)(yi)件,預計(ji)到(dao)(dao)2020年,這個數字(zi)會變成700億(yi)(yi)件。
700億件(jian)快遞會產(chan)生多少垃圾,簡直難以(yi)想象(xiang),也不敢去想。
當大自(zi)然的分解速度遠(yuan)遠(yuan)跟(gen)不上人(ren)類生產垃圾的速度。
于是,北京(jing)垃(la)圾(ji)(ji)圍(wei)城,上海垃(la)圾(ji)(ji)圍(wei)城、深圳(zhen)垃(la)圾(ji)(ji)圍(wei)城……
比(bi)這更讓人害怕的(de)是,很少有人覺得這事(shi)與自己有關。
有人(ren)做過問卷調查(cha)。
提問:當你(ni)把(ba)家里(li)的垃(la)圾(ji)拎到樓下,往垃(la)圾(ji)桶一丟(diu),你(ni)覺得它和你(ni)還有關系(xi)嗎?
很多人都會愣住,一臉愕然地說(shuo):神經病,跟(gen)我有什(shen)么關(guan)系?
有人(ren)甚至(zhi)說:垃圾(ji)(ji)當然要丟掉,清掃是清潔工的(de)事(shi)兒,處(chu)理(li)是垃圾(ji)(ji)廠的(de)事(shi),關我屁事(shi)!
也有(you)人會質(zhi)疑:那是(shi)政府的事(shi)情,管(guan)我什么事(shi)兒?
其實,你(ni)見(jian)或不見(jian),“垃圾”就在那里。
你可(ke)以忽(hu)視,可(ke)以無視,但(dan)這一場災難,始(shi)終會到來。
有(you)一(yi)句臺詞:“人(ren)世間(jian)所有(you)的相遇,不過是久(jiu)別(bie)重逢。”
用在垃圾上,分外(wai)可(ke)怖。
眾所周(zhou)知,垃圾分類最為(wei)出名(ming)的國家就是日本。
其實,日本全民(min)普及垃(la)圾分類,也不過20年(nian)。
為什么日本人(ren)的素質突然提(ti)高(gao)了?不存(cun)在的!
原因很簡單(dan)——日(ri)本(ben)沒有(you)那么多(duo)土地填埋垃圾了。
1993年到1998年的5年間,日本(ben)制造生活垃圾的數字不(bu)(bu)斷提升,但土地資源捉襟見肘的日本(ben),可供垃圾堆填的區域十分有限,當(dang)時(shi)能用的年數不(bu)(bu)足8年。
而(er)且當時未經(jing)適當處(chu)理的(de)垃(la)圾(ji),已經(jing)造(zao)成了巨大的(de)污染(ran)以及令人恐慌的(de)水俁病(bing)、痛痛病(bing)等一系列公害病(bing)。
什(shen)么(me)環保意(yi)識,還不是(shi)被(bei)逼出來的。
我(wo)們終于也走到了這(zhe)一(yi)天。
當(dang)過多的(de)垃圾(ji)已經擠壓到了我(wo)們(men)生活的(de)土地,如(ru)果還是挖個(ge)坑倒(dao)進去,那(nei)么當(dang)填埋區(qu)消耗殆盡的(de)時候,無處可扔的(de)垃圾(ji),將會(hui)堆(dui)滿我(wo)們(men)的(de)街道。
“垃(la)圾圍(wei)城”意味著什么(me)?絕不(bu)僅是臟(zang)亂差。
舉個例子。塑料在我們的(de)生活中隨處(chu)可見。
據(ju)統計,2015年,全球產(chan)生塑料制品就(jiu)超過3億噸,造成了近70億噸塑料垃(la)圾。據(ju)預測,塑料生產(chan)在(zai)未來20年還將翻一番,到(dao)2050年將翻三番達到(dao)3. 18億噸。
更可怕的(de)是(shi),目前全球各(ge)地對塑料垃圾的(de)回(hui)收率極低,制造70億噸垃圾,回(hui)收再(zai)利用的(de)僅一成。
大多數都(dou)被丟到垃圾填(tian)埋地或是海(hai)(hai)里,每秒有3400個塑(su)料瓶被丟棄,每年有800萬噸流(liu)入海(hai)(hai)洋,由于難以(yi)降解,我們今天的海(hai)(hai)洋中有五萬億個塑(su)料碎(sui)片,足以(yi)圍繞地球(qiu)超過400周。
那么(me)這些塑(su)料(liao),最后都去了哪呢(ni)?
2018年6月,一(yi)頭領航鯨在泰國南部(bu)海域擱淺,后(hou)來解剖發現(xian),它的胃里有(you)80多個(ge)塑(su)料袋,重(zhong)約8公斤,鋪滿了整個(ge)實驗室;
2019年3月,菲律賓(bin)達沃市東海岸,人們在剖一只死亡(wang)柯氏喙鯨時,在它的胃里發現了(le)80斤塑料垃圾(ji);
2019年4月(yue),一頭8米(mi)長的抹(mo)香鯨(jing),被沖上了岸,人們發(fa)現(xian)在她的胃里發(fa)現(xian)了44公斤塑料(liao)垃(la)圾;
美國(guo)CNN曾做(zuo)過一(yi)個調查:追(zhui)蹤8名志愿者的一(yi)周飲(yin)食(shi),看他(ta)們是否食(shi)入過塑料微(wei)粒。
不幸的是:所有(you)(you)人(ren)的糞便中,平均每10克中就含有(you)(you)約20顆塑料微(wei)粒,種類(lei)多(duo)達(da)9種,幾乎(hu)覆蓋了(le)全部塑料類(lei)型(xing)。
人類制造出(chu)塑料,卻(que)沒有(you)找到(dao)徹底消滅(mie)它的辦法,兜(dou)兜(dou)轉轉,最后(hou)還是回到(dao)了自(zi)己的身體里。
如果(guo)我們還(huan)這樣肆無(wu)忌憚下去,在不久(jiu)的將來,這些被丟棄的垃圾,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回(hui)到生活(huo)中(zhong)呢?
可能(neng)是吹來的(de)(de)(de)風、喝到的(de)(de)(de)水(shui)(shui);可能(neng)是以(yi)垃(la)圾為食的(de)(de)(de)豬牛羊生產的(de)(de)(de)肉類奶(nai)制品;也有可能(neng)是,被垃(la)圾填埋場污染過的(de)(de)(de)地下水(shui)(shui)澆灌過的(de)(de)(de)蔬菜水(shui)(shui)果(guo)……
雪(xue)崩時(shi),沒有(you)一片雪(xue)花是無辜的,即使(shi)站在峰頂,也無法幸免。
有(you)人說,現實已經這么嚴(yan)重了。分類有(you)什么有(you)用呢?
有分類,才(cai)能(neng)后續更好地無害(hai)化處理,才(cai)能(neng)更好地提高回收利(li)用率(lv),才(cai)能(neng)為(wei)我們的生存環境(jing)減負(fu)。
首先,把有用的垃圾回(hui)收(shou),這(zhe)本身就是減量。
再(zai)者,無(wu)用的垃圾,在被合(he)理分類后,可(ke)以“安全”焚(fen)燒處理,還可(ke)用于(yu)發電,成為新的能源(yuan)。
上(shang)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全封(feng)閉垃圾吊操作室。王(wang)凱(kai)攝
一(yi)個新(xin)理念(nian)的推(tui)行(xing),注定會是一(yi)段漫長的路。
上海人(ren)先(xian)走一步(bu),開始垃圾分(fen)類了。其他城市并不是觀望者。
一個城市的探索,似星(xing)(xing)星(xing)(xing)之火,但可(ke)以燎原。
想(xiang)象(xiang)一下,如果(guo)從現在開始(shi),孩子(zi)在幼兒園的(de)開學第(di)一課,就是垃圾的(de)干濕分(fen)離;如果(guo)從現在開始(shi),所有(you)小區的(de)垃圾桶也都分(fen)門(men)別類地放好;如果(guo)從現在開始(shi),分(fen)好類的(de)垃圾不(bu)再一股腦(nao)倒回垃圾車里......
可能,今天的(de)確(que)會“不方便”一點,但明天肯定會更美好(hao)一些(xie)。
對(dui)生活在這個(ge)城市的每個(ge)人來說,除(chu)了做好垃圾分類,能做的還有很多(duo)——
少點一份外賣;
少下一個網(wang)購(gou)訂(ding)單(dan);
去超市自備(bei)購(gou)物袋(dai),杜絕(jue)使用塑料袋(dai);
出(chu)門自帶水杯,拒絕購買(mai)礦泉水、飲料等;
理性(xing)消費,不因多(duo)買、錯買變相制造垃圾……
在(zai)過去(qu)的很多年里,每每說(shuo)到保護(hu)環(huan)境(jing),我們總(zong)是(shi)說(shuo)“為(wei)了下一(yi)代……”,但現在(zai)分明已經是(shi)“為(wei)了自己”。
因為十面霾伏,尚能(neng)戴上(shang)口罩;但當“垃圾圍城”,我們每一(yi)個(ge)人,都(dou)將(jiang)無處可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