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縣鐵腕治污護漢江
群山環抱,綠水纏繞,山城相依。乘一葉扁舟,穿行于青山綠水之間,看炊煙裊裊、沙鷗翔集、群魚戲水,入景、入畫、入心,陜西省安康市紫陽縣被譽為“北國水鄉,漢江畫廊”。
根據安康市環境監測站1月~7月水質監測結果,紫陽縣漢江洞河口及支流任河入漢江斷面月濃度及季均濃度均達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其中,任河入漢江斷面綜合污染指數同比下降12%。
今年以來,紫陽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鐵腕保護漢江水質安全,統籌推進山水田林湖綜合治理,漢江水質得到有效保護。
堅守責任持續發力
今年8月1日,紫陽縣紀委、縣監察局發出通報,紫陽縣雙橋鎮苗河村黨支部書記、村級河長饒薦全在工作中沒有履行好河長工作職責,導致負責的河段縣域內有濫采砂石的環境違法問題發生,負有直接責任,給予黨內警告處分,這是安康市首位因沒有履行好河長職責而被問責的河長。
紫陽縣始終把保護漢江水質擺在壓倒性位置,強化治污措施,從嚴治水護水。出臺了各鎮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河長制工作責任追究辦法,將環境保護作為全縣打贏三大攻堅戰、實施追趕超越的重要內容,強化目標考核、責任追究和“一票否決”制。
縣紀委、縣監察局發布了《關于扶貧環保及規范市場秩序領域違紀問題舉報范圍和方式的公告》,在全縣深入開展專項巡察,重點對中央及省級環保督察巡查發現和反饋問題、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和法規制度落實、履行環境保護責任情況進行巡察、督辦,推動環保主體責任落地生根。
紫陽縣堅持國家主體功能區定位,嚴格執行環境準入、環境影響評價、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從源頭上維護生態環保安全。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轄區水資源開發規范有序,單位生產總值用水量穩步下降,重點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
同時,出臺《紫陽縣采石類礦山關閉實施方案》,逐步淘汰年生產能力10萬噸以下(不含10萬噸)花崗巖、瓦板巖及建筑石料類采石場,加快推進15個露天采石類礦山關閉工作。
強化河長制、網格化和視頻化監管,全縣共落實各級河長474人、警長18人,層層夯實護水責任。嚴厲查處違法排污、破壞生態環境行為,成立了陜西省首個駐縣環保局檢察室,建立環保與公檢法等部門聯合執法辦案制度,先后查處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兩起,行政拘留兩人,查封扣押1起,立案處罰8起,申請法院強制執行1起,有效震懾了環境違法行為。
厚植本底改善生態
7月底,紫陽縣蒿坪鎮金石村太陽能微動力污水處理試點工程建成,這一工程日處理污水50立方米,服務人口700人,處理后出水水質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一級A標準。
今年以來,紫陽縣統籌推進山水田林湖綜合治理,實施縣城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兩鎮一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30個村環境綜合整治、任河中小河流治理、小米溪溝及田家灣水污染防治等項目,完成綠化造林4.3萬畝。同時,爭取國開行貸款1.26億元,啟動實施了5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其中,規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38座、垃圾分類處理場兩座。
按照山水城融合發展的理念,紫陽縣以生態示范建設縣、森林城市創建為抓手,堅持產城融合、景城互動,著力打造山水人文縣城,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統籌城鄉發展。紫陽縣累計投入6.75億元,拆遷縣城沿江1988戶17.8萬平方米。同時在原址啟動投資5億元建設集觀光娛樂休閑健身于一體的環江旅游景觀長廊等工程,做到還江景于民、還空間于民。
目前,紫陽縣已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建成省級生態鎮11個、省級生態村1個、市級生態鎮21個、市級生態村38個,榮獲“全國綠化模范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