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遼河流域農村環境整治
遼河流域隨著干流生態治理的深入,工業污水源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占遼河總長度85%以上的沿河鄉村段,干流農田和村屯垃圾、污水等面源污染已成為遼河主要污染源。近年來,部分農村的臟、亂、差問題雖然得到了改善,但由于絕大多數村莊在建設中沒有整體規劃,缺乏配套的環境基礎設施,農村生產及生活垃圾污染、污水污染等環境問題比較突出。因此,亟須對遼河流域農村水污染進行治理,這樣有助于改善遼河水質,保障農村的飲用水安全,提高村民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一是堅持生態優先、以人為本、科學布局的基本原則。堅持生態優先,促進綠色發展。應充分認識到農村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重要地位,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把生態環境容量、資源承載能力作為首要依據,積極推進生態產業發展,實現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協調統一。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和諧發展。以滿足農村居民的生存利益為根本目的,從解決遼河區域建制規劃問題著手,通過優化開發格局、促進協調發展、構建良好人居環境、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讓農村居民可以享受到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好處,促進社會整體和諧。堅持科學布局,促進協調發展。尊重區域生態環境自身的生長特性,科學合理地調節土地利用開發的順序、強度和節奏,合理建制,優化空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土地開發利用方式,促進區域內土地有序、適度、高效、均衡發展。逐步推進田、水、林、村綜合治理,恢復和提升區域內土地生態服務功能,把資源節約和土地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起來,使之相互促進。
二是維護水源地生態安全。完善對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的各項保護措施,修建基礎設施,建設圍欄、顯著標識等,防止飲用水水源地的污染。目前,在遼河保護區周邊,隨著畜禽養殖小區的不斷快速發展,局部地區存在著影響環境安全的隱患。為此,應對畜禽養殖業發展進行整體布局。針對大范圍的畜禽養殖,科學規劃出一些畜禽養殖的適養區、控養區、禁養區,逐步改變人畜混居現象。規定規模化養殖的畜禽糞便必須經過集中處理,達標后才可排放,確保規模化養殖畜禽糞便的排放對養殖廠周圍環境的影響在允許范圍內。樹立農業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廣生態型畜禽養殖,促進生態環境良性循環。推廣種養結合生態模式,將種植制度、生產銷售與養殖業緊密聯系起來,以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發展循環農業。大力推廣沼氣應用技術,形成生態養殖—沼氣—有機肥料—種植的循環經濟模式,向農業生產提供優質高效的有機肥源,變廢為寶。
三是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建設農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轉運系統,避免垃圾散排。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回收系統建設,在保護區農村建設垃圾收集、處理和清運運行系統,使生活垃圾處理日常化、正規化。完善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設施,減少污水污染。通過鼓勵和支持等手段,大力推進保護區周邊農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在保護區農村采取集中凈化、生物分解等多種處理方式,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妥善處理。
四是加強對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建立定期的保護區周邊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制度,確保每年至少開展一次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情況監測。對空氣和地表水環境質量開展常態化的監測,在固定區域建設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
五是增加農村環保資金投入。增加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資金投入,加大對區域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設立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統籌規劃用于修建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保證全遼河保護區周邊農村綜合整治過程中的各項建設資金能夠及時、足額到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