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bert Derenda:互聯網+環境監測 助力中國環保產業發展
于2015年6月9日揭幕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CIEPEC2015)”以其高度國際化的舞臺、多樣化的展示手段迎來更多的參展商和觀眾。本屆展覽會是由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承辦,各省市環保廳、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保署、各省市環保產業協會協辦的全國性大型環保展覽會。
本次展會期間,《環境保護》雜志社記者采訪了康姆德潤達(無錫)測量技術有限公司CEONorbertDerenda。以下是采訪實錄。
Norbert:謝謝。
杜思耘:康姆德潤達是一家歐洲知名的環境監測設計生產廠商,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公司的業務領域,以及發展歷程。
Norbert:我是康姆德潤達全球總裁,也是康姆德潤達公司的奠基人。德國的康姆德潤達有限責任公司是1972年在柏林成立的,我們公司主要從事的是環境監測領域,主要從事大氣顆粒物的監測,1972年到現在40多年,一直致力于環境監測領域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1975年我們做了全歐洲的第一臺懸浮顆粒物采樣器。我們公司到現在為止,德國總部大概有50人,全球其他地方,俄羅斯加中國還有30個人,大概有80個人。我們公司主要的優勢就是技術研發。
杜思耘:據我所知公司是2013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的,這是在什么契機下進入中國市場的呢?
Norbert:2013年中國環境監測事業正處于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是一個轉型的時期。因為在2012年左右,全中國社會都在關注PM2.5顆粒物的監測。正是在這個時機我們就加入了整個PM2.5監測技術的梯隊。我們在歐洲已經從事了很多年這方面的技術研發和市場的經驗。我們有信心,可以把我們的技術引向中國。我們感覺中國最近幾年所經歷的一些變化,也是在歐洲多年前經歷過的。所以我們就把這個技術引進到中國,我們不僅在中國進行銷售,我們產品也在中國進行本地化,我們工廠在中國無錫。
杜思耘:您認為咱們公司的技術能夠解決國內的環境監測設備中存在的哪些問題,能帶來一些什么樣的突破和發展?
Norbert:因為在歐洲,我們主要涉及的領域就是環境監測。顆粒物監測,是我們最突出的一項貢獻,我們有歐洲標準顆粒物采樣器的標準樣機,我們把這個技術帶到中國,用更加精密的測量技術來解決顆粒物手工采樣稱重的不便。首先我們有連續自動換濾膜的連續采樣器,我們還有非常精密的恒溫恒濕濾膜自動稱重系統,這大大減輕了手工式采樣稱重的工作,為中國做PM2.5、PM10以及其他顆粒物的濃度溯源,包括標準的方法帶入了我們的技術。
現在中國也非常提倡的生產和生活的新方式叫互聯網+,基于互聯網+,我們也有一套馬上就要推出的顆粒物手工比對自控平臺,我們對每張濾膜做自控技術的細分,所有的數據都會跟著每張濾膜,這些數據都可以隨時傳輸到云端或者服務器,我們可以用一個終端,比如說手機或者電腦都可以下載和查看這些數據。可以真正做到百分之百的指控。因為如果有人為修改的話,會被射頻技術存儲終端記錄下來,這是我們將來涉及的新技術。
第二點技術,我們在原有的在線監測使用的激光散射原理的基礎上,對激光散射盒進行優化,使沖洗電壓值更低,壽命更長,精度更高。這個領域也是我們將來在中國很多領域,比如說自動環境監測,以及平時路邊站,城市的揚塵監測領域都會派上用場,這個技術也是將來很大的亮點。這就是我們公司將來涉及的新的技術領域。
杜思耘:謝謝兩位接受我們的采訪,謝謝。
Norbert:非常感謝主辦方,也非常感謝觀眾的聆聽。
欲了解更多展會的詳細進展,敬請關注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官網和谷騰環保網的最新報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