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尷尬的國際話語權
在福(fu)建(jian)省南部,流域面(mian)積1.4萬平方公(gong)里(li)的(de)九龍江上(shang)游水流湍急,下(xia)游江寬水穩。然而,看似平靜的(de)水面(mian)下(xia),卻隱藏著(zhu)“重重危機”。
“早些年江岸周邊(bian)農民使(shi)用的(de)滴滴涕等農藥(yao),在(zai)土(tu)壤中(zhong)一直(zhi)殘留到(dao)現在(zai),因此每到(dao)豐水期,隨著水土(tu)流(liu)失,九龍江的(de)水中(zhong)就能檢測出(chu)這種劇毒物(wu)質,并且含量很高。”經(jing)過(guo)多年研究(jiu),廈門大學海洋與環(huan)境學院院長洪華生對這條江很熟(shu)悉。
九(jiu)龍江的(de)水質(zhi)不(bu)但(dan)低于漁業水質(zhi)標(biao)準,而且(qie)劇毒物質(zhi)還有(you)讓生物多(duo)樣性(xing)喪失(shi)、破壞種質(zhi)資源及污(wu)染(ran)(ran)食(shi)物鏈等巨大(da)危害。此類問題(ti)引發越來越多(duo)的(de)關注(zhu),在不(bu)久(jiu)(jiu)前舉行的(de)“持(chi)久(jiu)(jiu)性(xing)有(you)機污(wu)染(ran)(ran)物論壇2013”上,專家對持(chi)久(jiu)(jiu)性(xing)有(you)機污(wu)染(ran)(ran)物(POPs)相關問題(ti)進行了(le)探(tan)討(tao)。
國際談判,力量懸殊
滴滴涕只(zhi)是《斯德哥爾摩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明令禁止生產和使用的(de)多種POPs之一。更“可怕”的(de)物質(zhi)還有六(liu)(liu)六(liu)(liu)六(liu)(liu)、二惡英、多氯聯苯等等。
自2004年5月17日《公約(yue)》對中(zhong)(zhong)國生效(xiao)至今的9年時(shi)間(jian)里,中(zhong)(zhong)國政府(fu)做了大(da)量工作來(lai)禁止(zhi)和削減相關POPs物質,尋找替代物質,并取得(de)了一定(ding)的成效(xiao)。
然而,國際上禁止的(de)(de)POPs物(wu)質,從最初的(de)(de)9種(zhong),一路猛增(zeng)(zeng)到現在的(de)(de)20多種(zhong)。并(bing)且,這一數量(liang)還在漫長(chang)的(de)(de)國際談判(pan)中(zhong)“悄然”增(zeng)(zeng)加。
但國(guo)家(jia)履約工(gong)作協調組辦公室處長丁瓊表示:“中國(guo)在與歐盟(meng)談(tan)話時(shi),力量(liang)還十分薄弱。”原因在于,中國(guo)缺(que)少對這些POPs最前沿(yan)的科學研究。
“對于歐盟(meng)國家(jia)提出的(de)這些新增物質(zhi),我國幾乎都沒有(you)開展相關科學(xue)研究。”丁瓊解釋(shi)說(shuo),談判中關于某種POPs的(de)毒性、產生原因(yin)、傳播途徑等問(wen)題的(de)探討(tao),完全(quan)由歐盟(meng)國家(jia)主導(dao)。
在科學(xue)(xue)研究上,“中(zhong)國(guo)對國(guo)際(ji)新增POPs評估(gu)工(gong)作幾乎(hu)沒有貢獻”。作為該國(guo)際(ji)評估(gu)委員會中(zhong)為數不多(duo)的中(zhong)國(guo)人,北京(jing)大學(xue)(xue)環境(jing)科學(xue)(xue)與工(gong)程學(xue)(xue)院教授胡建信直言,近些(xie)年新增加的POPs都是由(you)歐(ou)洲國(guo)家提(ti)出的。
事實上,如短鏈(lian)氯(lv)化石蠟(la)等新增POPs,中國恰(qia)恰(qia)是(shi)這些物質目前全球最大的生(sheng)產國,產品銷往(wang)世界各地(di)。
談判過(guo)程中(zhong)的被動(dong),直接帶來(lai)履約的被動(dong)。
矛盾也(ye)就產(chan)(chan)生于此。如硫(liu)丹等部分新增污染物尚在(zai)我國生產(chan)(chan)和(he)使用,一旦其被列入“黑名單”,我國就必須“與時間賽跑”,迅速(su)制定出(chu)減排“時間表(biao)”,并(bing)開展消除和(he)替(ti)代工(gong)作。
公約是(shi)(shi)強制性(xing)的(de),必須(xu)按照要求執行,定(ding)期(qi)接受審查。因(yin)此,“這(zhe)對(dui)于(yu)任何一個發展中國(guo)家來說,都不是(shi)(shi)輕易就(jiu)能(neng)完成的(de)。”清華大學環(huan)境系(xi)主任余剛深感來自國(guo)際社會的(de)壓力。
減排替代,兩條腿走路
在應對(dui)POPs減排(pai)任務方(fang)面,發展中(zhong)國(guo)家的壓力比發達國(guo)家大得多。
2009年5月17日,我(wo)國(guo)按照履(lv)約承諾,停止了滴滴涕、氯丹(dan)和滅蟻靈等物質的(de)生產、使用(yong)和進出口。但鑒于龐(pang)大的(de)污染基數和各地(di)經濟(ji)發展的(de)差(cha)距,我(wo)國(guo)削減、淘汰和控制POPs的(de)形(xing)勢(shi)仍然嚴峻(jun)。
以“黑名單”中的(de)全氟(fu)辛烷磺酸鹽(PFOS)類物質(zhi)為例(li),“一(yi)旦我國新增POPs物質(zhi)的(de)減(jian)排工(gong)作開始(shi),約15家PFOS生產企業將面臨減(jian)產甚(shen)至完全停(ting)產狀況。初步估算涉及近500個工(gong)作崗(gang)位和千萬(wan)元的(de)年產值(zhi)。”胡建信說。
同時,“黑名(ming)單”中(zhong)涉及的問題在發達國家大多已(yi)經得到解決(jue),他們掌(zhang)握了成熟的技術(shu),但由于涉及專利問題,這些技術(shu)在我國的使用成本很(hen)高。
以石蠟生(sheng)產行業為例,按照(zhao)國外替代成(cheng)本估算,極(ji)端(duan)替代情景下(xia)其成(cheng)本超(chao)過億(yi)元(yuan)人民幣。
“我國履約技術的(de)市場還不成(cheng)體(ti)系。目(mu)前(qian)只能采用引進加國產(chan)化和自主(zhu)研發(fa)相(xiang)結合的(de)方式,兩條腿走路。”丁瓊(qiong)說。
未來,變被動為主動
在(zai)談判上(shang)的(de)尷尬(ga),讓胡建信和丁瓊都認為(wei),“應對這(zhe)種局面,需(xu)要科研水平提高和政策制定上(shang)的(de)完善(shan)”。
科(ke)(ke)研工作的(de)局限,使得(de)我國針(zhen)對生產和使用(yong)新增POPs的(de)風險管理評估,缺少(shao)充分(fen)資金和技(ji)術轉(zhuan)讓需求分(fen)析。同樣,科(ke)(ke)學研究信息的(de)不足,使得(de)政府決策也面臨困難。
根據國(guo)(guo)際(ji)上(shang)的研(yan)究,被列為潛在(zai)POPs的物(wu)質有(you)(you)610種(zhong),其中(zhong)426種(zhong),也(ye)就是(shi)約70%存(cun)在(zai)于(yu)(yu)中(zhong)國(guo)(guo)現(xian)有(you)(you)化學(xue)物(wu)質名錄中(zhong)。而(er)在(zai)北極監測出(chu)的120種(zhong)污染物(wu)中(zhong),74種(zhong)存(cun)在(zai)于(yu)(yu)中(zhong)國(guo)(guo)現(xian)有(you)(you)化學(xue)物(wu)質名錄中(zhong)。
“對(dui)于這些(xie)物質中的絕大部(bu)分,中國都(dou)沒有(you)開展(zhan)相關研(yan)究(jiu)(jiu)。”胡建信說,中國亟須盡快(kuai)評估現有(you)候(hou)選(xuan)(xuan)新(xin)增(zeng)化(hua)學品對(dui)社會(hui)經(jing)濟的影響,調查候(hou)選(xuan)(xuan)新(xin)增(zeng)化(hua)學品的生產(chan)、使(shi)用(yong)和進出口(kou)情況,并研(yan)究(jiu)(jiu)中國參(can)加公約(yue)新(xin)增(zeng)POPs審查等相關國際談判的對(dui)策(ce)。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