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制藥:全球尋求制藥廢水處理技術
江蘇江山制藥有限公司面向全球尋求合作單位,提高廢水排放標準。一年下來,該公司花在試驗經費上的費用就達300多萬元。
2007年5月底,太湖藍藻事件發生。作為全國Vc行業的龍頭企業,江山公司預料到國家必然要提高發酵類制藥企業的廢水排放標準。“長期以來,江山公司的廢水排放COD值一直維持在280毫克/升左右,雖然符合國家標準,但肯定與未來的環保要求不相符合。”該公司生產經營部副經理徐新惠分管環保,他介紹說,公司未雨綢繆,于去年6月向全球環保企業發出合作邀請,共同實施“廢水排放提標工程”。
果不其然,國家環保部今年6月25日規定,發酵類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COD濃度必須達到200-180毫克/升的標準,江蘇省出臺的標準比國家更嚴。根據有關規定,環保部門要求江山公司2009年底前完成“提標工程”。“幸虧覺醒早,起步早,不然肯定難以如期達標。”徐新惠慶幸地說。
發出邀請之后,全球眾多環保企業前來應標,包括日本東京大學生產工程部、新加坡三達公司、澳大利亞ORICA公司、南京林業大學化學研究所等。去年底,江山公司從中選擇了9家環保企業開展前期合作———提取10至20毫升廢水進行小型廢水處理試驗。至今年7月底,江山公司選出5家進入中試,參試單位到江山公司現場處理5至10噸廢水。
為配合合作單位購買各種試驗裝置,江山公司花在小試、中試中的費用已達300多萬元。“為了找到最好的提標方案,我們寧愿多花些錢。”公司副總經理毛煜祥說。
對參試單位提供的各種方案,江山公司精心挑選。“有的單位試驗得出的數據非常好,處理后的廢水COD濃度較低,但卻存在耗能高、消耗資源多的缺點。如臭氧催化氧化方法中,臭氧自制過程中耗電量大;用活性炭吸附方法降低COD濃度,對活性炭資源需求量也很大。”徐新惠表示,選擇這樣的工藝必然導致裝置不能正常運行,逼著企業偷排漏排,這些方案必須再加以改進。
因為試驗器材運輸原因,日本東京大學生產工程部未能如期前來參加中試。“日本東京大學生產工程部相關負責人多次表示,對我們的廢水處理很有信心。為了尋求最佳的廢水處理方案,我們愿意再等一等。”毛煜祥說,離“提標”期限還有一年多,這期間,江山公司會繼續加大投入,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最佳環保減排方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